2月中旬,天猫医药馆突然大变脸,无论是天猫首页左侧的“医药健康”类目导航条,还是天猫首页的“医药馆”入口,导向的页面都指向了“阿里健康大药房”,而非原有的商家林立的天猫医药馆平台。
这就意味着,天猫医药类商家的流量结构将发生变化:原来“医药馆”的集中入口流量直接导向自营药房,其他商家未来将更大程度上依赖天猫主站搜索。
其实,天猫医药馆做出这一改变,从业务经营的角度出发完全可以理解。
首先,这种改变对于消费者来说或许体验更好,毕竟直接把流量导向阿里自营的阿里健康大药房上,无论是从服务角度看,还是从支付角度出发,都更为便捷,能更好地保障购物体验。
其次,随着京东、百度、奇虎360、平安等巨头加大其医药领域投入,尤其是京东医药馆的自营模式在消费者群体中有不错的口碑,因此改变以往模式,吸收同行的优点,就成为天猫变脸的必然选择。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形势与政策的变化,阿里健康亦需要寻找新的销售业绩增长点,通过调整天猫界面为阿里自营大药房拓展盈利空间,成为其重要手段。
对天猫的变化,其实业界早有心理准备,因此并不至于有过激反应。
只是通过此次事件,行业应该能清晰感受到,医药电商的运营环境已经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政策的开放,尤其是医药电商证照从注册制改为备案制,未来将有更多第三方平台出现。
不同的平台具有不同的优势,这些优势都是其他竞争对手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各商家不能再把所有资源都放在一个篮子中,而应该广泛布局,尝试全渠道发展,通过多方面资源的整合,发挥协同效应,寻求医药电商发展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