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计委发文,医生自由执业被正式确认!

来源: 燕赵卫生动态/yanzhaowsdt

 

昨日(3月2日),备受关注的《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正式发布,国家版官方解释跟进公开——建立区域注册制度电子注册制度和医师退出机制等新思路被提出,而对广受业界关注的医生自由执业,文件则明确表示“其他执业机构进行备案,执业机构数量不受限制”。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自由执业怎么变?

 

“医师执业流动性增强,多点执业情况比较复杂,需要有力推动和加强规范。”在昨日公布的对《办法》解读中,医师执业流动的现实需求是促成这一新政的原因之一。

 

从这一点出发,按照《办法》表示,在总结梳理《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国卫医发﹝2014)86号)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办法》通过建立区域注册制度、电子注册制度、注册信息公开和查询制度,改进医师执业注册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平稳有序流动和科学配置。”

 

《办法》将医师执业地点由过去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修改为“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所在地的省级或者县级行政区划”,执业医师的注册地点为省级行政区划,执业助理医师的注册地点为县级行政区划,实现“一次注册、区域有效”。医师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执业以合同(协议)为依据,确定一家主要执业机构进行注册,其他执业机构进行备案,执业机构数量不受限制。

 

这似乎距离此前业界对2017年将成为中国医生自由执业元年的判断又近了一步。

 

根据公开信息,2016年 “医生自由执业”首次写入国家级文件,广东、天津两省分别出台改革文件,明确采取医师区域注册制度。

 

2016年11月,卫计委发布了新版《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和新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征求意见稿,向社会传递拟放开在职医生申办诊所的强烈信号。

 

医师注册怎么变?

 

除执业方式变化外,公开查询制度也是一个明显发生改变的内容。

 

《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实行医师注册内容公开制度和查询制度。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提供医师注册信息查询服务,并对注销注册的人员名单予以公告。确立公开和查询制度,既加强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而国家建立医师管理信息系统,一方面是为了通过信息化手段精简申报材料,缩短办理时间,优化注册流程,有效提高行政审批办理效率,方便行政相对人;另一方面在注册过程中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数据,有利于构建医师执业全过程、动态化和高效能的管理模式,提高医疗服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此前,国家卫计委已在京津冀地区开展了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证照试点——《办法》第四条明确提出实行医师电子注册管理,这也就意味着,全国推广医师电子化注册将步入法律轨道。

 

此外,《办法》通过建立完善医师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其对个人信息的自动识别功能,精简办理注册所提交的材料。删除了原办法第十七条变更执业注册申请时需到原注册部门变更“医师执业证书编码”的规定,实现执业编码唯一制,优化医师注册管理。

 

在退出机制上,《办法》通过建立注销注册退出机制,及时清理医师队伍中的不合格人员,对于不适合执业的医师予以注销注册;要求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医师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更新医师定期考核结果,规定连续两个考核周期未参加医师定期考核的予以注销注册;增加了对医师参与有组织作弊不予注册和注销注册的规定。


 

附:


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医师执业活动,加强医师队伍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医师执业应当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 未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者,不得从事医疗、预防、保健活动。


第三条  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全国医师执业注册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是医师执业注册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医师执业注册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国家建立医师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医师电子注册管理。


第二章  注册条件和内容


第五条  凡取得医师资格的,均可申请医师执业注册。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


(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


(三)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


(四)甲类、乙类传染病传染期、精神疾病发病期以及身体残疾等健康状况不适宜或者不能胜任医疗、预防、保健业务工作的;


(五)重新申请注册,经考核不合格的;


(六)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参与有组织作弊的;


(七)被查实曾使用伪造医师资格或者冒名使用他人医师资格进行注册的;


(八)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的。


第七条  医师执业注册内容包括: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

  

执业地点是指执业医师执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所在地的省级行政区划和执业助理医师执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所在地的县级行政区划。


执业类别是指临床、中医(包括中医、民族医和中西医结合)、口腔、公共卫生。


执业范围是指医师在医疗、预防、保健活动中从事的与其执业能力相适应的专业。


第八条  医师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后,应当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活动。


第三章  注册程序


第九条  拟在医疗、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人员,应当向批准该机构执业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拟在预防机构中执业的人员,应当向该机构的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


第十条  在同一执业地点多个机构执业的医师,应当确定一个机构作为其主要执业机构,并向批准该机构执业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对于拟执业的其他机构,应当向批准该机构执业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分别申请备案,注明所在执业机构的名称。


医师只有一个执业机构的,视为其主要执业机构。


第十一条  医师的主要执业机构以及批准该机构执业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医师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更新医师定期考核结果。


第十二条  申请医师执业注册,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医师执业注册申请审核表;


(二)近6个月2寸白底免冠正面半身照片;


(三)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聘用证明;


(四)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获得医师资格后二年内未注册者、中止医师执业活动二年以上或者本办法第六条规定不予注册的情形消失的医师申请注册时,还应当提交在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接受连续6个月以上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证明。


第十三条  注册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注册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予以注册并发放《医师执业证书》。


第十四条  对不符合注册条件不予注册的,注册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注册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聘用单位和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申请人如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五条  执业助理医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继续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应当按本办法规定,申请执业医师注册。


第十六条 《医师执业证书》应当由本人妥善保管,不得出借、出租、抵押、转让、涂改和毁损。如发生损坏或者遗失的,当事人应当及时向原发证部门申请补发。


第十七条  医师跨执业地点增加执业机构,应当向批准该机构执业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申请增加注册。


执业助理医师只能注册一个执业地点。

 

第四章  注册变更


第十八条  医师注册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师个人或者其所在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30日内报告注册主管部门,办理注销注册:


(一)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二)受刑事处罚的;


(三)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


(四)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并经培训后再次考核仍不合格的;


(五)连续两个考核周期未参加医师定期考核的;


(六)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二年的;

 

(七)身体健康状况不适宜继续执业的;


(八)出借、出租、抵押、转让、涂改《医师执业证书》的;


(九)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参与有组织作弊的;


(十)本人主动申请的;

 

(十一)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九条  医师注册后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其所在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自办理相关手续之日起30日内报注册主管部门,办理备案:


(一)调离、退休、退职;


(二)被辞退、开除;


(三)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上述备案满2年且未继续执业的予以注销。


第二十条  医师变更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等注册事项的,应当通过国家医师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医师变更执业注册申请及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医师因参加培训需要注册或者变更注册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医师变更主要执业机构的,应当按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重新办理注册。


医师承担经主要执业机构批准的卫生支援、会诊、进修、学术交流、政府交办事项等任务和参加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义诊,以及在签订帮扶或者托管协议医疗机构内执业等,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


第二十一条  注册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变更注册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注册手续。对因不符合变更注册条件不予变更的,应当自收到变更注册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二条  国家实行医师注册内容公开制度和查询制度。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提供医师注册信息查询服务,并对注销注册的人员名单予以公告。


第二十三条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未按照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导致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据《执业医师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进行处理。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未按照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导致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该机构给予警告,并对其主要负责人、相关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中医(包括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医师执业注册管理由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


第二十五条  港澳台人员申请在内地(大陆)注册执业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外籍人员申请在中国境内注册执业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7年4月1日起施行。1999年7月16日原卫生部公布的《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燕赵卫生动态》

一个关乎百姓健康的公众号

                                                                  编辑:陈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