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手足口病 关爱儿童健康

来源: 新安县人民医院/xaxrmyy


什么叫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简称HFMD)是以CA16和EV71为主所引起的一种病毒性急性肠道传染病,多以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为主,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数天即可痊愈。该病极少部分患者虽然起病轻、无发热或手、足、口部疱疹,但起病快、病程短并迅速恶化为重型手足口病(多以CA16和EV71为主),多合并神经系统症状如脑膜脑炎、脑干脑炎等,是造成手足口病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传播途径

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与患者同一室最易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

幼托机构和学校一旦出现病例,传播的风险极高。




2.易感人群

人对C16及EV71型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但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


3.流行地区与季节

手足口病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欧美及亚洲等地没有严格的地区性,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但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以夏秋季多见。

5~7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2~10天,无明显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约半数病人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

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一般一周内可康复。

初期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较早,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重疹患儿可伴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

手足口病虽然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严重者可导致患儿死亡!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可概括为:

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四不像——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手、足、口等部位病损在同一患者身上不一定全部出现。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


1.个人防护措施




常洗手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饭前便后、外出活动后尤其要重视洗手。避免儿童间“手拉手”的活动方式!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时,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接触儿童前、替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勤开窗

应保持居室空气流通,加强通风换气,不得紧闭门窗,每天至少开窗换气两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保持新鲜空气流通是稀释病原体、防止疫病蔓延扩散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喝开水 吃熟食

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温度达到56℃,30分钟即可杀灭手足口病毒,因此烧开水、煮熟食可以杜绝手足口病病从口入。


晒衣被

紫外线及干燥都能杀灭病毒。

太阳光是最方便、最经济的消毒剂。


2.幼托机构防护措施

①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流行期间避免群体性集会活动(尤其是室内活动);

②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③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④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⑤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⑥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⑦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教育和卫生部门可采取发生疫情的场所停课措施。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1-2周的病程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区别





专家提醒




如何护理疱疹性咽峡炎患儿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