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策划 | 新医保目录卡位战:15%的调整权限考验药企产品力

来源: 医药经济报/nfsyyjjb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版《医保目录》)正在搅动整个医药行业。

  

  更具想象空间的是,新版《医保目录》调整中西药品共2535个,较2009年版目录增加339个。其中西药部分1297个,增加133种,中成药部分1238个,增加251种。在此基础上,人社部明定,新版《医保目录》乙类药品的15%是地方目录可调整的权限,各省增补调整完毕的时间为7月31日。这是新版《医保目录》设下的“分赛场”。;新版《医保目录》还埋下伏笔,提出“探索建立医保药品谈判准入机制”,首批拟确定45个临床价值较高但价格相对较贵的专利、独家药品按相关程序组织谈判。

  

  接下来,不少企业必将认真权衡其利弊及应对策略。尤其是医保药品支付标准的指导意见不久将出台,新规提出医保支付标准与医院的药品销售价之间存在的价差允许医院留存。因此,医院采购药品的降价源动力增强。不难判断,分羹医保用药市场的“卡位战”已经打响。

    

地方增补角逐产品力

  

  以15%的调整权限计算,乙类药品可调整的品种,化药有134个,中药有157个,较上版的增补有一定数量的提高。

  

  “我们非常关注各省市医保目录地方增补的情况。这对不少企业来说都是机会。”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春波表示,“由于各省市都有很多生产厂家和品种,未来竞争会非常激烈。我认为,新目录对抗生素、中药注射剂品种设限,企业肯定会另寻机会。原本市场很大、相对利润空间较好的品种,若未能进国家目录,不排除进地方目录的可能。”

  

  值得留意的是,上版进入15个以上省级医保目录的产品80%是注射剂,且主要是治疗心脑血管、抗生素和营养补充类的针剂。不少增补目录的产品还在部分省份公布的辅助用药或重点监控用药产品名单中,如复合辅酶、小牛血清去蛋白、血必净等注射剂。其中包括独家品种艾普拉唑肠溶片,过去3年的复合增长率超过50%。而利特加压素近3年所占的市场份额均超过80%。

  

  这也正是很多企业看重地方增补的“源动力”。

  

  不过,张春波认为:“地方增补与国家目录相比,变量太多,如各地需求不同、地方保护等等。”他认为,要在这个过程中卡好位,更多地取决于品种本身的竞争力,即是否为独家、价格空间有多大、市场占有率高不高等。在策略上,独家品种可能不会在价格上有调整,非独家品种为抢占市场可能会在价格上做出让步。在推广方面,医院品种会加强对医生的学术教育及患者教育,OTC品种则会加大广告宣传力度。非独家品种大多是普药,医院用量本身不会很大,且普药没有价格优势,企业很难有空间去推广产品,所以进入医保后对企业影响并不大。而独家品种若进入目录对销量拉动会很大。因此,对没有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独家品种,大部分省市的企业都会争取进增补目录,特别是一些重点市场,如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数量大的省份。”

    

医保谈判促量价博弈

  

  通过价格谈判滚动纳入医保目录,则是医保用药市场的另一变量。

  

  有参与国家医保谈判的企业人士向记者透露:“从了解到的信息看,最后能谈进目录估计只有十来个,这取决于医保费用的总量。核心是通过招标、医保支付价、按病种付费等组合政策来调控医保药品的使用。”

  

  此举留下的空间对国内外企业都有诱惑。

  

  去年诺华的雷珠单抗在华主动降价26.5%,治疗罕见病的肺动脉高压进口靶向药物降价80%,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降价超过50%等等。前述企业人士称:“本土药企在创新药的市场推广中,与资源、经验、全球支持等方面都丰富的跨国药企相比处于弱势。我认为,原研药多年在全球市场获利,仅美国市场一年的收益就超数10亿美元。而中国的创新药刚上市不久就要面临大幅降价,不合理。在疗效一致的情况下,国产优质仿制药性价比更高。”

  

  医保用药市场将增加规则并产生新机会。如国产阿帕替尼、康柏西普等和进口大品种如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等都未进入新版《医保目录》下设的“分赛场”,但考虑到各地的临床需求,参与医保谈判或大病保险便是另一种选项。

  

  百家汇精准医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田家伦告诉记者:“企业需在价格与市场间做取舍。”他认为,专利药在商业模式上有三种策略:一是延续国际高价格体系,做精高端市场,区别于国内薄利多销的竞争逻辑;二是实施慈善援助项目,对患者实施以高价为前提、慈善为基础、买赠为循环的模式;三是主动降价换市场。目前有些品牌通过大幅降价进目录,然后取消赠药,实际上患者并未从中受益。医保谈判开启,受影响最大的应是专利到期的药品。

  

  眼下,推进按通用名制定医保药品支付标准的工作箭在弦上。“医院的采购欲望将减少。”田家伦称,医疗机构结构性减少此类药品用量,其腾出的市场将转化为优质仿制药和创新药市场,只不过同分子的原研药及仿制药以化学名取最低支付价格,前提是产品质量与疗效一致。


■编辑 徐水元

上周阅读TOP 5

回复“TOP”轻松获取上周最热门文章!


更多深度报道见《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