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医药】辅助生殖行业深度研究之:辅助生殖药物

来源: 广发医药研究小组/GFHealthcare

核心观点


我国不孕不育率高达12%,辅助生殖是治疗不孕不育的重要手段

 

根据国家卫生部门数据显示,中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从20 年前的2.5%-3%攀升到近年12%-15%左右,患者人数超过5000 万,其中女性占50%,男性占40%,夫妇双方共同原因占10%。治疗不孕不育的主要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辅助生殖治疗,其中辅助生殖相比另外两种治疗方法有更高的妊娠率。辅助生殖技术的主要范畴包括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衍生技术两大类。临床数据统计显示,不孕不育患者中至少有20%的夫妇,必须借助辅助生殖才能实现生育,辅助生殖技术已经成为治疗不孕不育的主流技术。


二孩政策叠加婴儿潮,推动辅助生殖市场迅速扩容

    

     根据卫生统计数据,从2001 年试点单独二孩开始,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积极性有所提升,2015 年10 月全面放开的二孩政策将对我国的生育率有更加显著的推动作用,高龄夫妇的生育比例也有望增加,这是不孕不育的高发人群。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在1985 年至1990 年间,中国的出生人数从上世纪80 年代初的每年2000 万迅速攀升到2400 万-2500 万,形成了一个长达6 年左右的婴儿潮,目前这些人正进入生育年段,再叠加二孩政策,有望推动我国辅助生殖市场迅速扩容。


辅助生殖药物在辅助生殖中发挥重要作用,市场潜力广阔

 

辅助生殖药物是指在一个完整辅助生殖周期中所使用到的药物,在辅助生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包括:①降调节药物,降调节可以更好的控制刺激周期,而且有助于预防早熟排卵;②促排卵药物,作用是促进卵泡的生长和发育;③诱发排卵药物,作用是促进卵泡生成和成熟并可模拟生理性的促黄体生成素的高峰而诱发排卵;④黄体支持物,作用是使子宫内膜为胚胎着床做好准备。根据样本医院数据测算,目前国内辅助生殖药物市场规模约100 亿元左右,随着市场的扩容,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上市公司中丽珠集团(根据PDB 数据,生殖管线产品占公司整体收入的15%,包含亮丙瑞林、尿促卵泡素、尿促性素等较大品种)、长春高新(重磅产品重组促卵泡素2015 年上市,原有产品生长激素和曲普瑞林也应用于生殖领域)、仙琚制药(PDB 数据显示,黄体酮、孕酮类产品占公司收入的25%左右)重点推荐。


风险提示

药品放量受各省招标进程的限制;产品会面临招标降价的压力;政策的执行进度可能不达预期;辅助生殖领域很长时间都是以进口药物为主,实现进口替代有一定的竞争力。

 

 

 

正文

 

 

 

二孩政策叠加婴儿潮推动辅助生殖市场迅速扩容


我国不孕不育率高达12%,辅助生殖是治疗不孕不育的重要手段

 

 

        根据中国人口协会、国家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从20年前的2.5%-3%攀升到近年12%-15%左右,患者人数超过5000万。5000万患者中女性占50%,男性占40%,夫妇双方共同原因占10%。随着环境污染、生育年龄推迟、生活压力等原因,不孕夫妇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造成不孕不育的原因包括:由排卵原因导致的不孕约占25%-30%,由盆腔原因导致的不孕约占30%-40%,由男性原因导致的不孕约占25%-30%(包括遗传性疾病、内分泌功能障碍、生殖器官感染、性功能障碍等),由免疫原因导致的不孕约占10%-20%,由生殖道或器官发育异常原因导致的不孕约占0.1%,由不明原因导致的不孕约占10%-20%。

 


        辅助生殖是治疗不孕不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治疗不孕不育的主要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辅助生殖治疗,其中辅助生殖是治疗不孕不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相比另外两种治疗方法有更高的怀孕率。辅助生殖技术的主要范畴包括人工授精(AI)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其衍生技术两大类,临床数据统计显示,不育患者中至少有20%的夫妇,必须借助辅助生殖才能实现生育。

 


       

 辅助生殖包括人工授精(AI)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两大类。人工授精(AI)包括夫精人工授精(AIH)和供精人工授精(AID)。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是指从人体取出配子,在体外条件下受精形成胚胎,移植入子宫腔着床发育成胎儿的技术,又称试管婴儿技术。目前,中国试管婴儿技术多处于一代(即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和二代(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阶段,也有部分机构研究开展三代技术(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PGS/PGD)。

 

        

可以说辅助生殖是不孕不育治疗的终极手段,经过常规药物和手术治疗没有取得效果,都有可能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来实现治疗。目前我国的辅助生殖技术已经很成熟,成功率能达到60%左右,在全球排在前列。

 



辅助生殖药物调节生殖周期 ,有较大的进口替代空间 

 

        严格来说辅助生殖药物并不等同于不孕不育药物,尽管两者中间有部分重叠。辅助生殖药物是指在一个完整辅助生殖周期中所使用到的药物,以女性用药为主,包括降调节药物(降调节可以更好的控制刺激周期,而且有助于预防早熟排卵)、促排卵药物(促进卵泡的生长和发育)、诱发排卵药物(可促进卵泡生成和成熟并可模拟生理性的促黄体生成素的高峰而促发排卵)、黄体支持物(使子宫内膜为胚胎着床做好准备);而不孕不育药物还包括二甲双胍、溴隐亭、抗生素、中药等。

 


 

人工授精(AI)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都会用到辅助生殖药物。人工授精是将精子以非性交方式送入女性生殖道,以达到受孕目的的技术。根据排卵方案的不同,人工授精可以分为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两种途径。采用自然月经周期的患者,在月经周期的第10天开始B超检查,监测卵泡生长。而采用促排卵月经周期的患者,于月经周期的第3-5天开始应用促排卵药物,并于月经周期的第8-10B超监测卵泡,以了解卵巢的反应和卵泡生长的情况,并指导用药。在卵泡直径达到16mm后,每4小时测定尿黄体生成素(LH)一次。在LH阳性后36小时行人工授精。如果采用药物控制排卵时间,则在卵泡18-20mm时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0-10000单位,36小时后人工授精。

 

        自然周期人工授精主要用于男性原因造成的不孕,适用于月经周期规律、有成熟卵泡发育的患者。第一周期未成功,下一周期可以继续进行,一般可连续3-6个周期。自然周期人工授精目前统计的平均单周期妊娠率约10%,这种方式几乎就是自然妊娠,安全性也是最高的。促排卵周期人工授精主要用于排卵障碍、原因不明不孕和自然周期人工授精失败者。临床资料提示,促排卵的人工授精周期,妊娠率显著高于自然周期的人工授精,可高达近30%。但是可能产生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和多胎妊娠,让促排卵人工授精较为谨慎。

 

        人工授精采用何种促排卵方案,一般取决于女方情况。如果年龄较大、有生殖内分泌障碍、就医时间有一定限制、估计人工授精受孕概率低下者,以促排卵月经周期人工授精为好。如果是供精人工授精,由于精液的来源有一定限制,应当提高单次人工授精的受孕概率,偏向在促排卵月经周期下实施人工授精。

 

        

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是辅助生殖药物的主要使用领域。根据促排卵方案的不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主要有长方案和短方案两种,不同之处在于使用GnRHa药物的时间点不一样,长方案是在前次月经周期的第21天(称为黄体中期)开始使用GnRHa,短方案是在前次月经的第2天开始使用GnRHa,长方案开始用促排卵药至胚胎移植结束需要近25天左右,短方案从开始用促排卵药至胚胎移植结束需要近15-20天左右,长方案的妊娠成功率略高于短方案。

 

        试管婴儿长方案适合卵巢功能好的,年龄比较年轻的,30岁以下,卵泡数目较多的患者。长方案固然时间较长,但是促排卵效果好,卵巢反应好,用药比较好控制卵泡的生长,一般不会出现提前排卵的情况,有效增加成功率。试管婴儿短方案适合年龄较大的或卵巢功能差的女性,一般对35岁以上或卵泡数目少于5个的建议采用。短方案的优点在于GnRHa促排卵药用量小,使用时间短,简单灵活。

 

        目前最常用的是试管婴儿长方案。主要过程包括:控制性超促排卵(分为降调节和促排卵两部分,20天左右)、取卵+取精、将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授精、胚胎体外培养2-5天、胚胎移植、黄体支持(肌注黄体酮等药物)、妊娠诊断(移植后14天通过检测尿和血)、2周后B超检查,了解胚胎发育情况、如多胎妊娠,需要进行减胎手术。一般全部试管婴儿术前检查出结果,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所以术前检查到试管婴儿确定怀孕,大概需要2个半月的时间。

 


 

辅助生殖药物的作用机理是调控排卵周期,各类辅助生殖药品用于不同阶段的治疗,调节不同的激素,相互之间不存在完全的产品替代性,其中市场较大的是促排卵药物,主要原因是促排卵药物在辅助生殖的使用过程中比较刚性,而且药品使用周期长,价格相对较贵。辅助生殖药物以进口产品为主,近年来随着国产产品的开发,进口替代持续加强,而且重组药物也逐渐占据较大的比例。

 


 

 

 


 

        201510月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将对我国的生育率有推动的作用,辅助生殖市场将加速扩容。近期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育龄妇女的生育率处于较低水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生育政策是逐渐趋严到近期逐步放松的演变过程,从70年代起推行计划生育政策,80-90年代严格执行;进入2000年以后计划生育政策有所松动,2001年施行双独二孩(2011年双独二孩全面放开),2013年施行单独二孩,再到2015年底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可以看出国家政策的逐步宽松。

 

        经过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我国生育率急剧下降。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期间,我们人口出生率从1987年的2.33%最低下降至2010年的1.19%,降幅接近一半。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2015年我国的生育率为1.55(世界排名186/224),远低于全球2.5的平均水平,因此放开二孩政策十分迫切。从我国历史出生率来看,在1985年至1990年间,中国的出生人数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每年2000万迅速攀升到2400万—2500万,形成了一个长达6年左右的出生高峰,目前这些人正进入生育年段,叠加二孩政策有望提高我国生育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01年试点双独二孩,到2013年的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我国二孩的生育率有提高的趋势。我国二孩、三孩及以上生育率分别从2001年的6‰和0.6‰上升2015年的12‰和2‰,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果。实际上目前20-40岁的主力生育人群,80%以上都符合单独二孩的政策,那全面二孩政策是否对生育率提高的增量没有贡献呢?我们认为全面二孩政策仍然会提高受益人群,而且全面二孩政策实际上是鼓励生育,育龄夫妇的生育态度会发生积极改变。


 

根据卫生统计数据,从15-44岁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率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的育龄妇女二孩生育积极性都有所提升,而且20-29岁年龄段的妇女二孩生育率提升更为明显,说明年轻一代对计划生育的观念不如上一辈那样强烈,全面二孩将会持续传导,逐步改变我国当前过低的生育状况。我们预计二孩放开后每年将会新增300-500万的新生儿,随着生育率的提升,尤其是高龄产妇的增加,辅助生殖市场也将会迎来加速发展的势头。

 


 


 

目前辅助生殖(IUI、ART)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治疗不孕不育的主要手段,在欧洲、美国应用比例达到70-90%,我国应用辅助生殖的比例也在逐步增加,2015年这一比例达到52%(IUI、ART),这与我国相对保守的治疗态度有关。但辅助生殖相比其他治疗手段,妊娠率是显著提升的(可以达到60%以上),可以判断辅助生殖的应用比例还会逐步上升。

 


 

根据辅助生殖全球范围内调查数据显示,在西班牙、意大利、日本分别只有16%、20%、25%的35岁以下女性进行了ART手术,而我国53%的ART手术的对象为35岁以下妇女,这与我国普遍生育年龄低于发达国家有关。我国80年代末的婴儿潮到现在正好30岁左右,意味着我国将迎来一波生育高峰。那一波婴儿潮较平常增加15-20%的婴儿数量,再叠加二孩政策,预计我国近几年婴儿的出生率将提高20-25%,意味着增加婴儿数量在300-500万人左右。

 


 

国际辅助生育技术监控委员会的研究显示,在1990年时,全球还只有大约9.5万名试管婴儿,但是到2000年已增加到接近100万,到2007年则增加到250万人。从2007年到2013年,试管婴儿技术又为全世界增添了约250万人,预计到2016年底全球试管婴儿数量达到700万人。这也说明,以试管婴儿为代表的体外授精技术已经成为不育治疗的主流选择。

 

        2016年3月,据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马晓伟表述,截止2015年底,中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设置人类精子库的医疗机构达到432所,年均完成70万个周期的辅助生殖治疗。根据公开资料,预计采用试管婴儿的比例和人工授精的比例是2:1,意味着有45万个周期的试管婴儿,25万个周期的人工授精。试管婴儿平均需要2个周期,每个周期的治疗费用大概是3万元;人工授精平均需要3个周期,每个周期治疗费用大约是5000元。根据试管婴儿和人工授精测算,预计目前我国辅助生殖市场规模约为150亿元。

 

        在试管婴儿诊治过程中,辅助生殖药物占到总费用的50%左右。试管婴儿的费用构成:①术前的检查。一般在进行试管婴儿治疗前,夫妇双方要进行术前检查,主要是排除一些不适合进行试管婴儿的疾病如传染性疾病和不适合女方怀孕的疾病,这花费大约在2000-3000元。②试管婴儿的药物。试管婴儿是通过药物促排卵后取出女方的卵子的,所以一般要使用20-40支的促排卵药物,在加上前面使用的降调节药,总共需要9000-15000元。③试管婴儿的取卵、培养、移植费用,如有多余的良好胚胎要进行冷冻保存,大约在10000元左右。如进行单精子注射(ICSI)要再加2000元左右。三部分的费用总共大约在3万元左右。

 


        根据辅助生殖的费用构成测算,辅助生殖药物的市场规模在60亿元左右,但实际上很多辅助生殖药物还可以脱离辅助生殖周期单独给不孕不育症患者使用,例如促卵泡激素、绒促性素、克罗米酚等,用于诱导孕妇排卵,另外普通孕妇在怀孕后也可能使用黄体支持药物进行保胎。所以实际市场份额会比60亿元大,但主要应用还是在辅助生殖领域,因此我们预计实际市场规模在100亿元左右(不考虑瑞林类药物在其他适应症领域的应用)。

 

        根据PDB数据显示,辅助生殖药物中份额较大的还是促排卵药物和降调节药物,因为使用周期较长,价格维护较好。

 


 

 

降调节药物:开启辅助生殖周期的第一步 

    

        降调节作为辅助生殖的第一步,可以更好的控制刺激周期,而且有助于预防早熟排卵。其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是最常用的降调节药物。GnRH类似物主要分为两种:GnRH激动剂(GnRH-a)、以及GnRH拮抗剂(GnRH-A)。GnRH-a是通过改变GnRH第6位和第10位氨基酸得到,其生物效应较天然GnRH提高50 -100倍。GnRH在临床应用时还可以用于子宫肌瘤、卵巢癌等适应症。


降调节药物的作用机理

 

        GnRH激动剂的主要产品是醋酸曲普瑞林,曲普瑞林是天然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类似物。初始刺激后,长期使用曲普瑞林可抑制促性腺激素(FSH和LH)的分泌,从而抑制睾丸或卵巢的功能,对动物进行的进一步研究提示另一作用机制:通过降低外周GnRH受体的敏感性产生直接的性腺抑制作用。GnRH拮抗剂的作用机理是阻断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使垂体的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受到抑制。GnRH拮抗剂的主要产品是醋酸西曲瑞克。

 


 

国内曲普瑞林用药方案主要分为三种,即超长方案(长效曲普瑞林)、长方案和短方案三种,长效曲普瑞林在给药间隔和治疗效果等方面要优于其他方案。

 


 

两种GnRH方法相比,GnRH激动剂的出现时间更早,技术成熟于20世纪80年代。GnRH激动剂存在治疗、监测时间长,促性腺激素用量大导致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高、治疗费用高等不足的地方。GnRH拮抗剂与激动剂相比,拮抗剂的治疗周期更短、舒适度更高、OHSS发生率低的优点,但由于拮抗剂药物供应问题,国内市场的发展偏缓,近两年开始有放量的趋势。醋酸西曲瑞克全球市场的发展相对较快,2009-2015年复合增长率15.6%,2016年有望突破1亿美元。

 

 

GnRH激动剂醋酸曲普瑞林

 

        醋酸曲普瑞林全球市场目前增长较为缓慢,2009-2015年CAGR仅有3.47%。Ipsen是曲普瑞林的原研厂家,占据了国内乃至全球的大部分市场份额。据统计,2014年醋酸曲普瑞林全球销售收入4.2亿美元,Ipsen一家收入就超过了3亿美元。

        国内市场的曲普瑞林的增长较快,近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6%。但主要市场份额仍掌握在外企的手里,主要是因为有长效微球剂型。2016H1样本医院收入,Ipsen占比57%,辉凌占比39%,国内企业占比不足4%。在国内企业中,金赛药业2007年进入样本医院销售,虽然从2013年开始产品有放量趋势,但整体规模过小。

 



 

以原研药厂家,Ipsen pharma biotech为例。2011-2015年,Ipsen曲普瑞林的全球收入复合增长率仅3.5%,相比之下国内样本医院收入基本保持了稳定增长,增速普遍在10%以上。Ipsen的增速放缓,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球市场的供需关系趋于稳定,也侧面反映出国内市场的增速处于非常良好的时期,无论是对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都存在着继续成长的机会。

 


 

在中标价格方面,近两年曲普瑞林的价格保持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降价压力。Ipsen无论从产品规格剂量还是在招标市场的占有率上的优势都十分明显。

 

GnRH抑制剂醋酸西曲瑞克

 

        醋酸西曲瑞克的原研厂商是Baxter,市场主流产品也是Baxter的0.25mg的规格的注射剂。国内市场从2011年开始只有百特以及ASTA Pharma AG,2011-2014年的复合增速只有0.3%。但醋酸西曲瑞克在2015年实现放量,其样本医院销售收入与2014年相比提高了近170%,但还不到全球市场的8%,发展空间仍然巨大。

 

        

目前国内的翰宇药业的注射用醋酸西曲瑞克于2013年开始进入审批,2016年7月进入优先审评程序。另外开封明仁药业也在进行醋酸西曲瑞克原料药的申报。


GnRH类药物的发展趋势

 

        在国内样本医院的两种方案的用药选择中长效曲普瑞林微球的销售占比稳定在50%左右。注射用微球与原产品相比,可降低给药频率,稳定血药浓度达到提高治疗效果,并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患者依从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多肽、蛋白类药物制剂。这也是曲普瑞林用药选择上,更多的倾向于使用长效曲普瑞林微球的原因。

 

        

微球的作用原理是将药物分子包埋在PLGA分子中,通过扩散溶蚀方式向注射部位周围组织缓放药物,释放周期从4-24周不等,全球微球上市产品有15款。微球长效剂型的上市对维持产品生命力有很大作用,以维思通(利培酮片)、芮达(帕利哌酮片)、恒德(利培酮微球)、善思通(帕利哌酮微球)的产品销售情况为例,可以看出微球长效产品更加顺应市场趋势。国内市场金赛药业、丽珠集团、绿叶制药申报了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微球制剂产品。

 


其他瑞林类药物:亮丙瑞林、戈舍瑞林

 

        瑞林类药物是指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结构为基础的一大类人工合成的多肽类药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性功能低下、不排卵、青春期延缓等症状,如前列腺癌、子宫肌瘤、乳腺癌、子宫内膜异位及青春期性早熟等。目前临床上的主要瑞林类药物包括:亮丙瑞林、戈舍瑞林、曲普瑞林三大主力产品。

 

        其中,亮丙瑞林是由日本武田开发并于1994年获批上市,FDA2002年批准亮丙瑞林缓释制剂产品。国内仅有北京博恩特药业和丽珠制药的仿制药获批。戈舍瑞林的原研厂家是阿斯利康,1987年上市时的主要应用于先列腺癌的治疗,后适应症不断扩大。目前国内市场也是阿斯利康的独家销售的局面。

 

        适应症方面,三种瑞林类产品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女性不孕不孕等领域均有广泛地应用。

 

        

就三种产品的国外市场情况而言,亮丙瑞林与戈舍瑞林的高峰期出现在2005-2010年,从2011年开始,有着不同程度的下滑,但仍然占据着瑞林类药品的前两位。而曲普瑞林的市场在三者中市场最小,但增长稳定。

 

        与之不同的是,在国内样本医院,亮丙瑞林的起步较晚,在2012年才实现销售收入上亿元。曲普瑞林及戈舍瑞林则成为了市场的前两位,戈舍瑞林在2015年完成了对曲普瑞林的反超,成为瑞林类药品的第一位。

 


促排卵药物:促进卵泡发育以及诱导排卵


        促排卵药物主要是用于治疗由于丘脑下部—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而无排卵者,服用药物可诱发排卵。促排卵过程利用了一个月经周期中一批卵子都具有发育潜能的特点,给予足够支持所有卵泡发育的促卵泡生长素,打破它们的竞争,促使一批卵子发育成熟,避免这些卵子由于得不到足够的卵泡生长素而凋亡。

 


 

卵泡发育长大和优势甄选主要依赖促卵泡激素(FSH)的作用,需要FSH达到促进卵泡发育的阈值,并维持FSH水平在闽值以上一定时间,而卵泡的成熟主要依赖LH作用,需要LH水平达到一定峰值。促排卵药物均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提高体内的FSH、LH水平而促进卵泡发育和成熟,且作用时点极为关键,常见药物包括克罗米芬、尿促激素、促卵泡激素、促黄体激素、绒促激素。

 


 

 


:最大的促排卵药物品种

 

        促卵泡激素(FSH)是由脑垂体合成而分泌的一种激素,调控着生长发育和生殖等一系列的生理过程。对于女性,促卵泡激素的浓度对卵泡的发育,卵泡的成熟时间和卵泡的数量有重要的影响,促卵泡素是辅助生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药物。

 

。尿促卵泡激素的市场由于IBSA在2015年没有销售,所以总量下滑,但是丽珠集团的增速很快,尿促卵泡素由于天然、价格低的特点仍将占据一部分市场空间。由于重组促卵泡激素在生产上更容易把控产品质量、国产重组类产品逐步推广和大医院偏向于使用重组类产品等原因,但尿源产品结构天然,而且价格上会有优势。

 




 

目前促卵泡素以外企产品为主,有较大的进口替代空间。重组促卵泡激素逐步实现国产替代,有望改变外资独占市场的竞争格局。15年默克、丽珠集团和默沙东分别占据了57%、23%和11%的市场份额,外资药企目前占据超过68%的市场份额,存在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

 


 

重组促卵泡激素主要生产厂家有默克、默沙东和金赛药业,在16年分别占据重组促卵泡激素市场约82.78%、15.83%和1.38%的份额,预计随着金赛药业的重组促卵泡激素的进一步推广,重组促卵泡激素能逐步实现国产化;尿促卵泡素主要由丽珠集团生产,目前占据尿促卵泡激素市场约100%的份额,产品已实现国产替代;重组促卵泡素还是以外企产品为主,预计能实现较大规模的进口替代。

 


在中标价格方面,近年促卵泡素的价格保持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降价压力。金赛药业新推出的重组促卵泡激素的价格略低于进口产品,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关于促卵泡素市场规模的测算:做辅助生殖的一般是偏高岭产妇,根据国家计生委统计目前我国25-45岁的妇女约有2亿,这个年龄段有生殖意愿的大概为50%,也就是约有1亿人,不孕不育的患病率一般在10%左右,其中女性排卵障碍约占30%,据此可以估算我国排卵障碍治疗潜在人群约300万,每年新增患者30万。

 

 

 

 

按照每位患者约8000元的治疗费用估算(每天注射75IU,每天270元费用,连续注射4周),300万患者则对应240亿元的理论市场空间,预计国内促排卵药物的销售峰值为50亿元左右,其中促卵泡激素约为45亿元。目前促卵泡激素市场规模约为25亿元,考虑二孩放开因素,预计未来3年国内市场将保持25%左右的复合增速。


 


 

克罗米芬:经典的促排卵药物

 

        克罗米芬又名氯米芬、氯地酚胺、CC。克罗米芬具有较强的抗雌激素作用和较弱的雌激素活性。一方面,克罗米芬作为抗雌激素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GnRH神经元,间接促进GnRH的释放,刺激FSH、LH的分泌,兴奋卵巢的活性,促进卵泡的发育。另一方面,CC的弱雌激素活性,可直接作用于垂体和卵巢,提高其敏感性和反应性,并促进卵巢性激素合成酶系统活性,增加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诱发垂体LH峰而促发排卵;高剂量克罗米芬则明显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对男性则有促进精子生成的作用。

 


 

克罗米芬一个疗程5日,每日口服50mg(1片)。自月经周期的第5天开始服药,在治疗后有排卵但未受孕可重复原治疗的疗程,直到受孕,或重复3~4个疗程。若患者在治疗后无排卵,在下一次的疗程中剂量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到每日100mg,共5日。个别患者药量可达每天150mg时,才能排卵。

 

        克罗米芬的原研厂商是高特,市场产品主要剂型是片剂及胶囊,其中高特的片剂占据了国内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克罗米芬全球市场发展稳定,2011-2015年复合增长率11.1%,2015年收入接近7000万美元。目前国内市场竞争格局,从2011年开始只有高特以及国内的两家企业广州康和药业和上海衡山药业,2011年至今产品销售规模整体萎缩,主要原因:1、占国内样本医院超过90%市场的高特产品的规模的减少;2、市场上促排卵同类药的竞争。

 


 

 

在中标价格方面,考虑到克罗米芬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甚至进入了湖北、广东的低价药目录,产品的价格上升和下降空间不大。从招标量的角度考虑,麦道甘美及高特仍占据市场的主要份额,国内公司招标也仅康和药业一家。

 

 




 

        促黄体激素α,又称重组人促黄体激素,与人体自然存在的促黄体激素(LH)具有同样的结构和生理效应。LH由腺垂体嗜碱粒细胞分泌,协同FSH作用促进类固醇的合成,刺激卵泡发育成熟。临床上用于用于LH、FSH缺乏的女性内分泌性不孕症,但仅适用于卵巢能排卵、本身激素水平不足而卵泡不能发育成熟的女性。

 


 

促黄体激素通常与重组人促卵泡激素(FSH)同时使用,皮下注射75IU/d,并根据患者激素水平调整剂量,平均用药天数7-14天,费用为1960-2800元。

 

        在市场规模方面,我国不孕人群超过5000万人,其中女性不孕人群超过2000万人,而25%的女性患者属于不排卵性不孕,即500万女性患者可接受促排卵治疗。假如促黄体激素产品渗透率为10%,则理论市场空间为10-14亿。

 


 

国内市场上,促黄体激素药物由默克雪兰诺独家提供,药品名为重组人促黄体激素α,商品名为乐芮,2010年至2014年样本医院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达69.76,至2015年国内样本医院销售额为2733万元。

 


 

重组人促黄体激素α,被美国FDA列为孤儿药,目前是默克雪兰诺独家产品,国内外均没有新的在研厂家。药品招标方面,在国内中标价格稳定。


 



 

尿促性素:FSHLH的混合物

 

        尿促性素(HMG)为一种促性腺激素,主要含卵泡刺激素(FSH)与黄体生成素( LH),二者含量比值约为1FSH可以刺激卵泡生长与成熟,LH可引起排卵与刺激黄体发育,但尿促性素中所含的LH量不足以使黄体发育,故其主要作用是促卵泡发育,为排卵而准备成熟卵泡,常常同时给绒促性素以刺激排卵。

 

        HMG注射制剂为绝经期妇女尿中提取精制的糖蛋白促性腺激素、加适宜的赋型剂经冷冻干燥而成的无菌制品。国产HMG1983年应用于临床,是高效重要的促排卵制剂,常与绒促性素伍用,用于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所致的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无排卵所致的不孕症等。

 


        国内市场中以国产药物为主,丽珠集团占据大部分市场,2016年前三季度国内样本医院销售中丽珠集团占比为66.57%,其次为辉凌制药占比27.72%。尿促性素的销售保持稳定增长,2015年样本医院销售额为8343万,同比增长5.48%,2016年前三季度样本医院销售额为7559万。

 


 

作为促第二代促排卵药物,尿促性素在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过程中及辅助生殖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同类产品只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激素相比,尿促性素性价比最高。



 

国产普通HMG在我国已应用多年,可独立地作为促排卵治疗和IVF过程的用药,大量的临床实践已证明国产HM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尿蛋白杂质多、尿源污染、批间不稳定性、过敏反应等,因此更高纯度和更高质量的HMG产品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口HMG为高纯度的HMG,也是天然提取的促性腺激素制剂,但是纯度达到了重组单组分制剂的水平。目前,国内企业中丽珠集团率先发展高纯度HMG产品,已进入临床申请审评阶段。

 


中标价格方面,近两年尿促性素的价格保持稳定,没有出现降价压力。

 




 

        绒促性素(hCG)是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促性腺激素,与LH分子结构高度同源,能作用于LH受体,使黄体分泌孕激素,促使卵泡成熟和排卵,临床上常用于与氯米芬、尿促性素联合应用诱发排卵;此外,hCG有助于维持黄体功能,并参与子宫内膜转化,增加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也应用于保胎治疗。


        

绒促性素(hCG)的剂型包括尿源性hCG和基因重组hCG,二者虽然原材料来源不同,但分子结构及药理药代特点完全相同,人重组hCG 250μg 相当于尿源hCG 5000-10000IU


 

        目前,国内市场上绒促性素产品的主要竞争企业为默克雪兰诺和丽珠制药,2016的上半年样本医院销售金额中,默克和丽珠总共占比达98%,其中默克占62%,丽珠制药36%;在2016年上半年样本医院销售数量中,默克和丽珠总共占比达91%,其中丽珠制药一家的销售数量占比为86%。国内获批的生产企业有22家,包括第一生化、北方制药、人健药业和丰原制药等。

 

 

        

 

绒促性素的全球销售额及国内样本医院销售额均保持稳定增长,2015年全球销售额为6380万美元,国内样本医院销售额为3427万元。

 



 

绒促性素已进入国家甲类医保目录,在中标价格方面,绒促性素价格保持稳定,没有降价压力。

 



 

丽珠制药是国内辅助生殖药物研发先驱,产品注射用绒促性素规格全、应用广,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于2016年10月获得注射用重组人绒促性素的临床批件,预计2-3年内可上市,有望抢占默克雪兰诺的重组人绒促性素市场份额。重组人绒促性素价格高于尿源性绒促性素,产品盈利性更好,未来如果实现市场上尿源性绒促性素的逐步替代,公司该类药物销售利润将增加。


辅助生殖技术中的控制性超促排卵会影响黄体期的激素水平,导致黄体功能不全,妊娠率下降,流产率升高,影响辅助生殖治疗效果,黄体支持已成为多数辅助生殖技术的常规步骤之一。黄体支持药物的作用是维持黄体功能,使子宫内膜为胚胎着床做好准备,主要包括黄体酮类、雌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

 

        黄体酮类药物是黄体支持最重要的激素类药物。全球调研问卷指出,黄体酮是黄体支持用药首选,其中82%的周期单独使用黄体酮进行黄体支持,且hCG不再单独用于黄体支持。

 


 

 


 

        黄体酮(孕酮)是由卵巢黄体和胎盘分泌的一种天然孕激素,在体内对雌激素激发过的子宫内膜有显著形态学影响,是维持早期妊娠唯一必需的激素。黄体酮类药物临床主要用于ART中的黄体支持、复发性流产、先兆流产及先兆早产等。

 

        

黄体酮类药物的给药途径有肌肉注射给药、经阴道给药和口服给药,不同给药途径在体内吸收和代谢过程不同,患者的依从性也有差异。三种给药方式中,阴道给药因子宫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少,疗效与注射制剂相当,在黄体支持药物领域有逐渐替代黄体酮注射制剂的趋势,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ART黄体支持的首选药物;口服给药因其用药方便,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为临床中常用。

 


 

在市场竞争格局方面, 国产企业占据着主要市场,2015年仙琚制药占黄体酮市场的43.8%,爱生药业占据市场31%份额。

 

        

从国内样本医院销售方面来看,黄体酮类药物销售额连续增长,2015年黄体酮销售额达1.67亿,同比增长22%,屈地孕酮销售额达1.59亿,同比增长10%

 


 

从产品类别分析,国内样本医院黄体酮口服制剂销售额占比从2010年开始受到黄体酮阴道制剂的竞争,黄体酮阴道缓释制剂售价远高于注射和口服制剂,口服制剂的销售额占比逐年下降,但仍占据较大份额,且国内口服制剂市场以国产企业为主,其中仙琚制药在国内黄体酮市场份额最高,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拿到黄体酮胶囊和黄体酮注射液生产批文的企业。

 

        

从海外市场看,美国市场黄体酮类药物处方总金额增长趋势稳定,2015年为4.2亿美元;默克公司的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剂雪诺酮上市后零售药店处方额增长迅速,2010年至2014年复合增长率为32%。目前世界上已经有80%左右的IVF患者采用阴道黄体支持方案,阴道用药是全球黄体支持治疗用药的趋势。

 


 

在中标价格方面,黄体酮注射剂属于低价药,但在不同省份之间略有差异;黄体酮胶囊价格稳定,国内各省份中标产品主要为仙琚制药胶囊产品。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主要依赖进口,价格相对其他剂型偏高。

 

       

 在医保收录方面,黄体酮注射剂和口服常释剂均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和多个省份医保目录,凝胶剂目前仅进入江苏和安徽省乙类医保。

 


 



        药品放量受各省招标进程的限制;产品会面临招标降价的压力;政策的执行进度可能不达预期;辅助生殖领域很长时间都是以进口药物为主,实现进口替代有一定的竞争压力。




 


 


 


团队成员



首席分析师罗佳荣

上海财经大学硕士,5年证券从业经验,曾任职于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2016年加盟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资深分析师 吴文华

浙江大学学士,华东师范大学硕士,2年证券从业经验,2014年加盟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高级分析师  冯 鹏

北京大学硕士,曾任职于华融证券,2015年加盟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分析师    马 帅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2015年加盟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分析师    蔡 强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硕士,美国西北大学访问学者,2015年加盟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