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谓是尽人皆知。但古人为何在重阳节对茱萸情有独钟呢?除了有辟邪需求之外,还因为重阳前后,雨水较多,衣物容易霉变,而茱萸恰好可以驱虫,一举多得。
熟悉中药的朋友们都知道,茱萸作为传统中药是六味地黄丸其中的一味,有滋补肝肾的功效。茱萸全株有特殊的香气,果实味辛辣,叶味辛、苦,性热,无毒,有“燥烈之香”,能“避邪气、御初寒”,从这些功效来看,古人重阳节都会佩戴茱萸。
茱萸的传说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弱小的吴国每年都得按时向强邻楚国进贡。有一年,吴国的使者将本国的特产“吴萸”药材献给楚王。贪婪无知的楚王爱的是珍珠玛瑙金银财宝,根本看不起这土生土长的中药材,反认为是吴国在戏弄他,于是大发雷霆,不容吴国使者有半句解释,就令人将其赶出宫去。楚王身边有位姓朱的大夫,与吴国使者交往甚密,忙将其接回家中,加以劝慰。吴国使者说,吴萸乃我国上等药材,有温中止痛、降逆止吐之功,善治胃寒腹痛、吐泻不止等症,因素闻楚王胃寒腹痛的痼疾,故而献之,想不到楚王竟然不分青红皂白……听罢,朱大夫派人送吴国使者回国,并将他带来的吴萸精心保管起来。 次年,楚王受寒旧病复发,腹痛如刀绞,群医束手无策。朱大夫见时机已到,急忙将吴萸煎熬,献给楚王服下,片刻止痛,楚王大喜,重赏朱大夫,并询问这是什么药?朱大夫便将去年吴国使者献药之事叙述。楚王听后,非常懊悔,一面派人携带礼品向吴王道歉,一面命人广植吴萸。几年后,楚国瘟疫流行,腹痛的病人遍布各地,全靠吴萸挽救成千上万百姓的性命。楚国百姓为感谢朱大夫的救命之恩,便在吴萸的前面加上一个“朱”字,改称吴茱萸。后世的医学家又在朱字上加个草字头,正式取名为吴茱萸,并一直沿用至今。
茱萸在唐宋咏重阳的诗词中经常提到它,这些写到茱萸的诗词主要有四种内容:一是佩带茱萸囊于臂肘;二是插茱萸于发冠;三是饮茱萸酒;四是以茱萸节、茱萸会代替称重阳节。
主治功能
茱萸之果实,味酸涩,性微温,有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补血健胃壮阳等功能,中医常用以治疗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遗精、尿频、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等症。此外茱萸更是一味滋补的常用药。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益明地黄丸、爱味地黄丸、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的主药。茱萸含有生理活性较强的茱萸甙、马草鞭甙、鞣甙,以及丰富的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能抑制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涩葡萄球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利尿、降压、防癌作用。
茱萸一药,近代名医张锡纯对它情有独钟,并以它作为救急之药。他说:"茱萸能收敛元气,固涩滑脱,振作精神。"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张氏曾以茱萸肉挽救垂危的病症。而且茱萸肉止汗作用确实有效,笔者在临床遇盗汗或自汗之人,凡大腿部汗多,都用萸肉10~12克,即可见效。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茱萸有强心作用,茱萸注射液2-8mg/kg静脉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犬注射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左心室内压均升高。茱萸注射液能对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动物血压升高,肾血流量增加,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茱萸不同组分对免疫系统影响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SRBC或DNCB(2,4-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茱萸总苷和熊果酸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抑制LA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生成和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对器官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每日腹腔注射茱萸总苷500mg/kg,连续给药6天,可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心脏后的存活时间。而水煎液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可加速血清抗体IgG、IgM形成。
3.抗炎、抗菌
茱萸水煎剂对二甲苯、蛋清、醋酸等致炎物引起的炎性渗出和组织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肿胀组织中PGE含量无明显影响,能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减轻肾上腺细胞损害。提示其抗炎机理与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对PGE合成释放无明显抑制作用。茱萸对表皮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4.抗应激、抗氧化、降血脂
茱萸能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提高小鼠耐缺氧、抗疲劳能力,增强记忆力。茱萸能提高红细胞中SOD活性,对抗脂质过氧化。其醇提物还有降血脂作用,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抗动脉硬化。
5.补虚固脱
近代医家张锡纯云:“茱萸救脱之功,较参、芪、术更胜哉!”又说:“救脱之药,当以茱萸肉第一”。茱萸善补肝,凡人身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故其善治阴阳两虚之喘息、自汗、怔仲、失精、小便失禁、大便滑泻等危重证候。临症常以茱萸50~100克煎浓汤服。
6.滋阴敛汗
肝为厥阴,其虚极之时,可见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或又热又汗之危候。因肝胆相为表里,厥阴肝经之忽热忽汗之症,尤如少阳胆经之寒热往来之候,治疗需补肝滋阴以除寒热。《神农本草经》谓茱萸主寒热,其实为肝经虚极之寒热,因茱萸肉能敛汗,又善补肝,故用于肝经虚极、元气欲脱之寒热往来、大汗淋漓之症有效。
7.补肝舒肝
《内经》云:“过怒则伤肝”,肝藏血、主筋。肝伤,气血虚,则筋失所养而筋脉拘急,麻木不仁,伸曲不利而痛。又肝胆中藏相火,肝虚则疏泄失职,相火难以周流全身,以致郁于经络之间,与气血凝滞而痛。治疗宜补肝舒肝并举,补血活血同施。《神农本草经》云:“茱萸主温中,逐寒湿痹。”茱萸不仅能补肝,且能舒肝通利气血,故临床常用于治疗肝虚所致腿痛,有补肝行痹之功。
8.收敛固涩
茱萸具有收敛之功,又兼开通之力,可补肺络及胃中血络,又不致有留瘀之患。久咳不愈而气血上逆之咳血,或肝虚火旺损伤胃络之吐血患者,临床常用茱萸加龙骨、牡蛎,或加三七粉冲服,常可起到意外之疗效。
9.其他作用
茱萸在体外有杀死腹水癌细胞的作用.亦有抗实验性肝损害的作用.对因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茱萸甙毒性很低,不溶血,但有较弱的兴奋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禁忌
通过检测茱萸肉水提液对脊椎动物胚胎的致畸作用,确定茱萸水提液的LD50>10g/kg,蓄积系数K>5,茱萸肉水提液没有致畸胎作用。显示茱萸水提液没有急性毒性和蓄积性,茱萸肉水提液对脊椎动物胚胎无致畸作用,为将茱萸开发为功能性保健食品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茱萸冷冻干燥提取物在250~300mg/kg对实验小鼠有致命性,这种致命物质与蛋白质有关。通过离子交换色谱初步纯化其凝集素,且其凝集素在一定的温下稳定,在pH4~7稳定。
药(毒)理学:果肉及果核水煎剂作急性毒性实验,结果两者毒性都很低,果肉LD50为53.55g(生药)/kg,果核LD50为90.8g(生药)/kg。
不适宜人群:
凡命门火炽,强阳不痿,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忌服。
《本草经集注》:蓼实为之使。恶桔梗、防风、防己。
也就是说,素有湿热而致小便淋涩者,不宜应用。与桔梗,防风,防己相克。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药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