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脚不利索 当心“腿梗”作怪

来源: 下城卫生/hzxcws

☝点击标题下的生活与健康报关注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生活中,总有不少中老年人忌惮“走路”。每走几十米,腿就疼得厉害。以为是体力不行,缺乏锻炼?可能你错了,小心“间歇性跛行”找上你。

  

近日,浙江医院平湖分院外一科成功开展当地首例经皮穿刺选择性下肢动脉造影+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成功治愈一名患有“间歇性跛行”的80岁大爷。八旬


老人患“腿梗”难迈百米

大爷姓杨,居住在平湖郊区,最近两年,发现自己走着走着就开始出现左下肢酸胀酸疼,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几分钟,症状缓解后又可以继续行走,但走同样的距离后又会出现同样的症状。杨大爷心想,大概是别人说的老年腿脚不灵吧,就没当会事儿。

 

半年前,杨大爷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从原来能连续走两站路到现在只能走上数十米。直到来平湖分院就诊,通过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左股浅动脉闭塞,才得知患上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医学上称为“间歇性跛行”,俗称“腿梗”。


血管中“搭桥” 恢复行走能力

浙江医院“双下沉、两提升”专家、平湖分院常务副院长叶金明主任医师带领平湖分院外一科周华吉主治医师,为杨大爷做了“外周血管支架植入术”。  

 

经局部麻醉,医生在杨大爷左侧闭塞的股浅动脉内逆行“穿隧道”,通过一个仅3毫米(绿豆大小)的穿刺点,将迷你手术器械送入正常的远端血管,找到闭塞的血管进行球囊扩张并置入支架。

  

约1个小时后,医生顺利在左侧闭塞的股浅动脉内“打穿隧道”,并在左股浅动脉架起了“桥梁”,让血流实现全线贯通,下肢疼痛消除。叶金明介绍,这属于微创手术,术后无需缝针,即可进食,24小时后便可离床活动。

  

经介入治疗,杨大爷于术后第三天顺利出院,下肢疼痛症状缓解,无手术并发症,一口气走上近千米也不嫌累。


应重视外周血管问题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血管病变的患者越来越多。平时百姓往往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对外周血管疾病的治疗知之甚少。叶金明表示,其实像杨大爷患的“间歇性跛行”很常见,该病主要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如畏寒、发凉等。之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静息痛,即在患者休息时就存在肢端(四肢末端)疼痛,平卧及夜间休息时容易发生。最终肢体可出现溃疡、坏疽。


50岁以上三高人群需警惕

怎样才知道得了“间歇性跛行”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搭脉搏”。在足背的上方,脚腕下方两指的地方,两个趾间沟的延长线上交叉位置,正常可感受到足背动脉搏动。

  

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年龄在50岁以上,足背动脉搏动消失,那么就要警惕动脉硬化的发生。如果又出现走路不远、“间歇性跛行”的情况,就要警惕,千万别耽误病情。特别是现在天冷,导致血管收缩,病人症状往往加重,此时更应该及时到医院血管外科做检查。



迈开介入微创时代步伐

当发现动脉有闭塞的情况,也不用着急。相当部分的患者因为有较多的侧枝循环形成,可以没有临床症状或者症状轻微。有必要时可采用手术或者介入的方法治疗。

  

叶金明表示,如今,血管疾病治疗方式已迈入介入微创时代,不过,介入治疗门槛高、技术高,在基层医院单独开展的难度较大。


在省委省政府“双下沉、两提升”政策之下,浙江医院与平湖分院联姻,开设血管外科门诊,开启平湖分院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减轻病人的痛苦,同时还积极准备引进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并在胃肠机上开展了多例下腔静脉滤器的植入,有效预防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出现肺动脉栓塞、甚至猝死的可能。


□本报记者 谢文竹  通讯员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