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互助尝试建立用户健康管理心智 移动医疗的春天即将到来

来源: 医药电商/drugbox

3月7日消息,近来,移动医疗的创业项目纷纷解散、清盘的消息层出不穷,而又有N多创业人入局。移动医疗的创业者就像《围城》一样,入局出局等众多,而相关数据表示,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29.5亿元,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预计,2017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20.8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5.01%,2021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697.4亿元。


在笔者看来,移动医疗、大健康产业固然有着激动人心的未来,但是如何落实这个伟大的前景,从哪里入手,则是一个不断被证伪、非常难证实的难题。所以才有那些进进出出“移动医疗围城”的创业者们。


我们不妨放眼全球,看看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疗产业经历过哪些发展阶段,在产业融合上,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再来看看欧美的国家,在医疗体系的建设中,往往有更多的行业介入,例如美国的保险行业就会提前介入大健康产业。相较中美的保险特点,中国是强在销售,美国是强于对被保人员的健康管理职能。这或许是中国未来移动医疗新的发展方向。


移动医疗,在中国现在的语境中,并不是一个“正规”的行业,还存在很多争议,如造成原本就紧张的医疗资源,向着高净值人群的倾斜,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加剧,等等。


同理,大健康产业也是呼之欲出的概念,这些年的发展总给人雷声大、雨点小的印象。市面上的移动医疗app一大堆,用户装了卸,卸了装,面对眼花缭乱的科室入口,无所适从。


而且,除了老病号,也没人有需求,安装一大堆医疗app,每天翻来翻去。普通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基本上可以归结为“没病想不起,有病等不起,看病拖不起,治病花不起”的怪圈。大健康产业的破局之初,可能就在于打破这个怪圈的恶性循环。


移动医疗怎么办?应该合伙“凉(良)拌”!合谁的伙?笔者认为,同样是体制外的增值服务,不如同样找体制外的资源,而不是盯着系统内的那点资源打小算盘。


网络互助,也是近期热起来的概念,说它是保险,人家不承认,监管机关也不认可。说它不是保险,它却可以承担人身风险中的分散管理的功能。


简单说,就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大家凑份子先准备好备用金,一旦有人发生重大疾病,经过审核之后,从备用金中拨付治疗的费用。


为什么是体制外的增值服务呢?因为网络互助既不是社保也不是商业保险,是出于自愿原则把互不相识的人组织在一起的社群服务组织。


笔者就网络互助的特质咨询过17互助,17互助是目前国内在网络互助和大健康产业结合中做得最有特色的网络互助平台。据其介绍,目前该平台已经把网络互助与移动医疗的资源进行了深度结合的尝试,并且取得不小的效果。


针对“没病想不起”的特点,17互助认为,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虽然也关注养生健康等等信息,但毕竟主要的注意力还是在工作、娱乐、学习上,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关注疾病医疗的信息,直至身体发出警告。


有鉴于此,17互助与医疗机构开发了类似“分答”的医生问答的功能,且完全免费开放给用户。医生问答的特点就是,每次一分钟,就可以听到关于疾病预防、治疗、养生上的精髓建议,这些问题的回复完全由资深的主治、主任医师回复,问题具有代表性,医生答得精到、专业,用户每天只需要花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对自己感兴趣的健康问题做一次浅尝辄止的问询或了解,也许在等公交车,也许在地铁上,也许坐在马桶上,这些碎片化的时间都可以利用起来,由专业医生针对性地解答普适性的问题,在问答之间,一些医疗养生的常识,就得以传播了。


据悉,该功能上线几个月,免费收听医生问答的次数已经达到15万人次,部分热门问题收听次数达到数千次。


而另一个特点是“有病等不起”,为此17互助联合合作商共同开发了基于图文陈述的远程问诊服务,由数家服务商在后台提供符合资质限定的医生资源,在接到用户通过17互助服务号提交的病情图片、说明之后,远程进行咨询服务。


现在的居住环境并不理想,空气质量在各地都是关注重点,生活中经常发生一些身体上的不适,不去看病吧觉得难受,专门跑医院吧又太折腾人,去了医院也就简单几句话,医生也很忙,自己去买药又不知道如何对症下药,往往是两难。


17互助的远程咨询专业医师的服务,不但是免费,而且反馈速度很快,专业的医生在另一端根据图文,经过简单的征询,很快能给出专业建议,虽然不能替代正式的诊疗,但是帮助很多患者或者身体不适的人解除了困扰。


有病等不起,最重要的是反馈速度要快,据悉17互助后台的多家服务商,可以控制在50秒内给出回复。


为什么移动医疗应该与网络互助结合起来呢?17互助认为,主要是用户的心智。同样是一个35岁的白领,他在淘宝上搜索,可能就是为了直接买一个东西,在陌陌上可能就是为了看直播,在17互助上,他寄托了对健康互助的诉求,用户的心智不在视频、江浙沪包邮上,而是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关爱上,这样他会更关注健康医疗类的信息,也会习惯于打开17互助的客户端进行健康咨询、收听健康资讯。


这对于17互助和其合作商来说,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确定心智的用户是精准的用户群,商业上的价值更大。当然,想通过用户创造价值,前提是先要为用户创造价值。


如果参照北美的Oscar、三叶草等创新的医、保合作典范,17互助与大健康产业的尝试可谓是中国式创新,既整合了零碎的医疗资源和碎片化的注意力经济,又为现代人的快生活、快意生活提供了场景化的医疗服务,并开始尝试做深度的健康管理,朝着出险前的减量风险管理的方向发展。


也许未来有一天,参加17互助的人在健康数据上的表现会优于同龄人,那也许就是大健康与互助领域深度合作的产生了直接的结果。


医药电商(ID:drugbox):传统药企拥抱互联网的必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