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锦屏县人民医院住院部五楼神经外科,医生办公室,当日上午出院的患者王玉圣双眼噙泪,逐一跟科室医生请求合影拥别,“让我和我的家人一起记得你们这些救命恩人吧。”他声音哽咽。
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在医患关系乍暖还寒的当下,何以神经外科呈现这感人一幕?随着了解的深入,也由此揭开了这个发生在锦屏县人民医院仁术仁心的温情故事。
患者手术场景
高处坠落,手术6小时挽回生命
今年39岁的王玉圣,贵州省榕江县三江乡武村二组人,2016年6月与村里的乡亲们一起来到锦屏,在建筑工地干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6年8月1日10:30,正在工地干活的王玉圣不慎从5米多高的脚手架踩空落下,头部重伤,双鼻流血,当即昏迷不醒,经120救护车接入神经外科紧急救治。
“这是一个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CT诊断双侧额部硬膜外血肿、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粉碎性骨折、肺挫伤、右第8肋骨骨折。患者伤情严重,生命危急。”神经外科副主任、主治医生龙家柏介绍,患者当时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压框反射消失,颅骨塌陷外观畸形。
“患者病情紧急,已容不得再耽误。当时院长杨秀海、副院长龙道勇和主管医生龙正樑在第一时间就紧急进行了手术准备,由于血源紧张,术前我们就已经与邻近的天柱、黎平县医院进行了积极沟通,确保术中用血。”龙家柏说。
手术于当日10:50开始,16:50结束。经过杨秀海、龙道勇、龙正樑这组医生团队历时6小时艰难的手术过程,终于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我兄弟的命从交给锦屏县人民医院时,开始我心里也没底,但我还是选择相信他们。”王玉圣的哥哥王玉斌没多少文化,说不出多么华丽的话语,但弟弟的这次转危为安,他对就诊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份淳朴的信任,也是对整个神经外科的最大褒奖。
神经外科副主任、主治医师龙家柏查房
住院151天,医患关系有了人情味
从2016年8月1日入院到12月30日出院,王玉圣在锦屏县人民医院住院151天,期间ICU重症监护病房住了61天。
“手术只是将患者暂时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期间,患者由于颅内水肿加重,多次出现呼吸、心率骤停,但都被抢救了过来。” 年轻的科室医生杨胜旭说。
术后安返ICU的王玉圣,得到了ICU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照顾。科主任石维、医生杨昌启、龙琼等对其关怀备至,积极采取对症治疗;护士长吴灿俊和护士李倩、付红平、包伦艳、石培春等则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为其进行喂饭、喂水等生活照料,使得身体遭受了如此重创的王玉圣在术后恢复十分迅速。
日子一天天过去,王玉圣的病情也逐渐好转。9月30日,王玉圣从ICU转到神经外科普通病房,持续得到了科室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
“三个月期间对于王玉圣的治疗和指导功能锻炼,我们之间似乎更是有了某种默契,无须言语的交流。从开始时需要一遍一遍的解释才能完成,到后来王玉圣的主动配合,直至最后他奇迹般地站立起来并行走,都凝聚了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主持科室护理工作的神经外科副护士长范芳菊介绍。
“无论是在ICU,还是在神经外科,看到我兄弟得到的及时救治与无微不至的关照,这里的医生护士给我的感觉是工作负责,充满人情味。”说起兄弟的住院经历,哥哥王玉斌感慨万端。
神经外科副主任龙家柏、副护士长范芳菊与患者
堪担托付,风险越大越要敢担当
“由于病情危重,患者当时的情况只有两种选择,一是行手术治疗,但患者可能难以度过术后水肿高峰期发生脑疝危及生命;二是若不手术治疗,同样患者也会随时发生脑疝危及生命。两者都有可能今后存在医疗纠纷。”神经外科医生龙正樑如是坦言。
“在科室组织的紧急会诊会上,经过仔细分析,大家均感觉病人病情危重,手术难度和风险都非常大,没有多大把握,一旦出现问题责任重大。”
“在这个节点上,领导的担当和患者的信任是我们最大的动力。特别是患者家属表示愿意承担任何风险,这份信任,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可。”龙家柏说。
最重的托付莫过于生命。面对诸多风险和压力,神经外科的医生们没有丝毫退缩,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抢救任务,“患者和家属都已经把生命托付给了我们,我们只能成功,不许失败!”龙正樑于术前在心里默默许下了承诺。
生命无常,作为与死亡斗争的医生来说,谁都想过惧怕和失败,只是惧怕和失败的代价太过沉重,那仅有一次的生命,对于病人弥足珍贵,对于医生更是必须迎难而上,化不可能为可能!
正是这种敢于担当,使锦屏县人民医院又一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获得了二次生命的患者及家属出院时对科室的医护人员千恩万谢不足以表达。11月24日,也就是在王玉圣出院前六天,副院长龙道勇、科室医生杨胜旭应要求为其做了“颅骨缺损修补术”,给其恢复了一副完整的面容,为患者以后的生活增添了一份阳光和自信。
医者,仁心也。满怀仁心,一次次,一年年,任劳任怨从不计个人得失,用双手救死扶伤,用热血温暖病痛,这就是医者。
神经外科副主任龙家柏、医生杨胜旭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