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静脉穿刺技术绝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大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本文将结合案例,把笔者所知道的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小技巧毫无保留告诉你。
留置针穿刺不是扎一针这么简单。
之前护理时间曾介绍过一个补救办法:「穿刺扎破血管就拔?不妨试试这个补救办法」。
再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案例:该患者穿刺时见回血,但送管时将血管刺破,从下图中可见,在留置针的前段有一淤青。
此时,可将留置针慢慢往后撤少许,估计已经回到血管内,用左手拇指指压淤青处 2~3 分钟。
接着,用注射器抽回血,可见回血通畅。接上液体,可见滴速正常,患者无疼痛感,局部未见肿胀渗出。
这个办法是静脉穿刺失败后的补救办法,但是该方法也有条件限制,对于凝血功能障碍、输注刺激性药物等特殊情况的患者并不适用,而案例中的患者是输注一些辅助用药,非刺激性药物。
所以大家在静脉穿刺前要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时间、用药情况及外周静脉条件做好全面评估。
在此,推荐一篇老文章:被动静脉治疗与主动静脉治疗:结果大不同
除穿刺技术以外,护患心理因素和客观血管条件都是影响穿刺成败的重要因素。
1. 双方心理因素:护士有阴影,担心打不上;病人心里也有阴影,不再放心让年轻护士打,彼此都没有信心。
2. 客观条件:病人外周静脉条件不好,可选的血管有限。
这种情况下,建议请穿刺技术较好的同事协助进行进行。我们要有「血管保护」和「安全输注」意识,对患者的血管保护必须有效落实到每一次的静脉输液中去,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对用短导管进行外周静脉穿刺时也有规定:
尝试次数不超过 2 次,限制尝试总次数为 4 次;
对于静脉条件不好、需要长时间间断治疗的病人要保护好患者的血管。
总之,特殊情况下,应该寻求帮助。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种经验,面对条件极佳的静脉,却没有一针见血.....
这时或许应该让自己静静,不管是有难度还是简单的操作,笔者的体会是,都尽可能排除外界的干扰,主动给自己创造合适的、无干扰的环境。
至少,这个方法对我自己确实很有效。大家也不妨可以试试这样做:让前来探望患者的家属小声聊天,或请家属在病房外等候,把病房电视等声音关小,把静脉条件较差的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等等。
很多新护士静脉穿刺屡屡失败,信心丧失,导致碰到难找的血管就退缩。
这时,万万不能逃避,更不应该静静。要迎难而上,量力而行,多总结失败经验,多观察身边「一针姐」是如何穿刺成功的,并虚心请教,然后去实践。
笔者曾经也总结过失败的经验:见回血后没有先退钢针,一送到底,导致进针过深——而这种方法对于血管条件好的不成问题,但是对于细小静脉就很危险,一不小心就要重新来过。
要善于总结,让每次失败都成为下次成功的经验。笔者也总结了不少自己的小方法,供大家参考:
1. 让血管充盈的方法
该方法在《找不到静脉就「拍拍拍」?你不妨试试这些方法》一文中有具体介绍,文末也有很多粉丝留言介绍的经验,不妨借鉴一下前人经验。
2. 进针时找平衡
进针角度不宜过大,回血后压低角度再进针约 0.2 cm;
退针芯,此时要注意固定好针翼,防止在退的过程中滑出血管外;
送软管,估计已经在血管内就差多了。
以上是笔者自己的操作经验,这一系列操作都要「适可而止」,自己操作时去体会吧。
静脉穿刺成功的首要条件是选择最佳的穿刺部位和血管。如骨突隆、关节部位、静脉活瓣、血管硬化、血管分布呈索状,医源性造成的血管损伤等都容易造成失败原因。
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对穿刺部位的选择也进行了更新:
2011 版
2016 版
穿刺部位:从末梢到近端
穿刺部位:前臂优先
建议:应在上肢的末梢区域按常规开始部位选择,后续插管应接近以前的插管部位。
建议:选择前臂部位可以增加留置时间,减少留置期间疼痛,有助于护理,并防止意外脱落和血栓。
提醒:选择前臂,也要遵循从远心端向近心端使用。
关于部位选择,我们还需注意:
避免选择手腕内侧面,因其会增加穿刺的疼痛感,且可能对神经造成伤害;
避免屈曲位和触诊时有疼痛的部位;
避免受伤部位及该区域的末梢部位,如感染部位、受损伤的静脉等;
避免穿刺做过腋窝淋巴结切除、淋巴水肿或动静脉瘘/人工血管一侧的上肢静脉、在放射治疗后或脑血管意外引起的患侧静脉;
对于有慢性肾脏病的患者,其上肢应该避免不必要的外周静脉穿刺。
好的导管材质对血管刺激小,减少液体外渗,减少静脉穿刺次数,有效保护血管。最终能减少护理的工作量,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而材质不好的留置针弊端太多。比如,留置针可能会有「毛刺」,近期科室换了一种留置针,身边的同事反馈如下。
留置针质量直接影响静脉留置时间长短、并发症等,这些就不再强调了。笔者进一步的体会是:条件好的静脉除了渗血会多一点(摩擦刺激引起),不会影响穿刺成功率;但对于细小静脉,使用劣质留置针就有可能造成穿刺失败。
还有一点,也往往被大家忽略,留置针质量可能会影响痛感。
有些患者向我反馈,有时候打针很痛,有时候痛感又会轻一点。其实,除了心理因素、穿刺技巧等,另一个影响原因可能留置针材质,材质不好的留置针会有「涩涩的」感觉,送针时会有阻力感,而材质好的留置针送针时就很顺畅,大家自行感受。
穿刺成功只是第一步,输液期间还要主动巡视,评估有无红肿渗出现象,并做好患者教育,比如:
穿刺侧手臂可以适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用力过度、以防回血堵管;
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血管;
更衣时,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
洗脸时,注意防水,穿刺部位如有水渗入,及时告知护士。
特别是首次入院的病人,这可能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留置针,更加需要护士耐心指导。
希望这些经验之谈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留言分享宝贵经验。
最后,欢迎大家向护理时间投稿,特别是小儿静脉穿刺技术的经验分享,护理君很期待哦,稿酬丰厚。
对于静脉穿刺,大家还有什么疑问?
欢迎留言讨论,护理君或许会就大家提出的疑问,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解答哦。
砸问题过来吧~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留置针 | 滴速 | 药物渗出 | 封管 | PICC
甘露醇| 脂肪乳 | 职称晋升| 脉搏 | 过敏
消毒 | 引流管 | 敷贴固定 |护理安全
护患沟通 | 夜查房 | 禁食 | 堵管
作者:董明芬
作者单位: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
编辑:郑梦桔
投稿邮箱:zhengmj@dx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