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福大啦!“靶向”脱贫成国策,看哪800个县首先获利

来源: 县域卫生/zgxyws88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精准脱贫”和开展好健康扶贫工作进一步部署,并强调加强三级医院在医改中的重要作用。3月7日晚,中央电视台4套《中国新闻》播出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接受央视记者鲁健专访的视频。在视频中,李斌对健康扶贫的“靶向治疗”开出良方。

与此同时,李斌介绍了2017年健康扶贫重点任务,一是要重点推开大病救治,在全国所有的贫困区都要推开大病救治的工作。二是800多个贫困县和所有支持他们的三级医院要全部建立远程医疗系统。三是要组织这些对口帮扶的医生的团队,到贫困县去进行帮助工作。


在2016年3月1日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关于加强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的工作方案》中就提出,突出重点、精准帮扶。以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为重点,签订对口帮扶协议,明确可操作、能考核的量化指标。紧紧抓住县域内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薄弱环节,针对当地的疾病谱,通过医院对医院、科室对科室、团队对团队、派下去、请上来的方式,提升县级医院外转患者较多的临床专科能力。(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关系表)


1
提高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能力


医疗服务能力在贫困地区是短板,我们就采取全国动员了部队的、地方的三甲医院一对一地和这个贫困县结对帮扶,让优质资源下沉,让贫困地区医院和三甲医院之间建立远程医疗的关系,来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的服务能力,加强人才培训。同时,贫困地区要解决服务能力的问题,关键在人。

人要在贫困地区服务,能够留住。我们采取全科特岗医生的办法,采取对农村定向定点免费培养医学生的办法,从当地找一些高中毕业的学生上医科院校,免费培养,然后回到家乡继续为乡亲们服务。另外,改善基层贫困地区医务人员的待遇,让他们安下心来,服务群众。


2
摸清底数,精准施策


去年国家卫计委组织了80多万名的卫生工作者走村入户,逐户逐人逐病地进行核查。核查清楚了在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中,大体是553万户、734万人,涉及到的主要病种是45个,这些因病致贫户。我们就建立了一个健康扶贫的数据库,进行精准管理,为我们精准施策提供了客观的、准确的数据依据。


3
坚持“三个一批”,实行“靶向治疗”


“三个一批”具体来讲,就是大病集中救治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把这734万人大体上分了三类,进行“靶向治疗”。

大病集中救治一批,就是我们首先选了9种大病,这9种大病具有费用高、对家庭影响程度很大、得了就特别容易致贫的特点。比如说,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急性白血病、几种癌症,包括终末期的肾病(就是我们常说的尿毒症),我们就采取“四定”的办法——定点医院、定诊疗路径、定单病种费用、定报销比例,在8个省开展了试点,效果很好。

目前已经集中救治了6万多人,就使得这些得了病的贫困户基本上得到集中救治,情况也明显改善。今年就要总结好这8个省的经验做法,在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中、对因病致贫的患这些病的群众进行集中救治。

重病保障一批,对负担很重的采取降低大病保险的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进行大病救助等综合性的措施来进行兜底保障。

慢性病,就是通过家庭医生重点签约,和他们进行签约服务,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的疾病,使他们的医疗支出费用控制在一个额度内,这样就争取把他们的问题解决好。


4
针对地方病的“靶向治疗”


包虫病就是发生在青藏高原边远的农牧区的一种地方病。为了加强包虫病的防治工作,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专门主持了双周座谈会,就这项工作专门多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进行了部署。我们就针对包虫病的治疗问题,在四川石渠县开展了防治试点工作,当地的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各个部门包括社会方方面面大家齐心协力来打这场攻坚战,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主要是综合施治,采取源头控制、改水改厕,健康教育,包括生活习惯的改进,农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整治,同时对患包虫病的患者进行集中救治,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新发病例明显下降,已有的病例得到了有效救治。我们通过深入总结这些经验和做法,今年就在西藏自治区、在青海的部分藏区、在四川的其他藏区进行推开。这样就解决这些地方,这些农牧民因为患者包虫病而因病致贫的问题。因为患这种地方病的有不少是青壮年,30~50岁的年龄,这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得了这个病,有的丧失了劳动力,家里就变成贫困户。所以,通过这种“靶向性治疗”,效果还是很好的。下一步,我们相对其他地方的一些地方病,也要采取这种办法。

通过以上这些措施集中力量,打赢健康扶贫的攻坚战。



(本文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