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湿疹俗称“奶癣”或“胎毒”,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即平常所说的过敏性疾病,以皮肤发生红斑粟粒样丘疹、丘疮疹或水疱破溃后,出现点状糜烂、渗液、结痂并伴剧烈瘙痒为特征,是婴儿时期常见的多发病之一,有冬春季节易发高发的特点。孩子发生湿疹后,要精心护理,对症处理,以免引起继发感染、加重病情,或因反复发作转为慢性病症,给孩子带来更大的痛苦。
小儿湿疹病因复杂多样,其中过敏因素是最主要的,如对某些食物、空气或接触物不耐受或过敏均可引发,同时与遗传、环境以及宝宝自身体质有很大的关系,在寒冷干燥的冬春季节极易发病或加重病情。
湿疹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父母双方中的一方曾患有过敏性疾病,或曾得过湿疹,那么小宝宝得湿疹的可能性就很大。由于这些宝宝天生就是过敏体质,多数含蛋白质的食物可以引起过敏而发生湿疹,如牛奶、鸡蛋、鱼、肉、虾米、螃蟹等。
环境因素也会诱发或加重湿疹症状,如婴儿穿的毛织品、羊毛绒被子、装有动物毛绒的枕头、衣物上的染料和母亲的有色衣服等,都可能是引起宝宝过敏的原因;接触化学类物品(如护肤品、洗浴用品、清洁剂等)、吸入空气中的化学性粉尘、气雾、霉菌孢子、植物花粉、植物挥发物、尘螨、动物皮革及羽毛、碎屑等,也会引起刺激反应而引发婴儿湿疹。
宝宝营养失调,消化不良,衣着不当,室内空气污浊,湿热等都是本病的诱发因素;另外,小儿湿疹虽然本身不是由潮湿所致,但潮湿可以促使湿疹加重。如给孩子洗完澡,或者是孩子出汗后,皮疹都会变得更加明显。
家长要注意了!
小儿湿疹多发生于刚出生到2岁的宝宝,大多发生在面颊、额部、眉间和头部,严重时前胸、后背、四肢也有,重症者可扩大波及其他部位,容易反复发作。
患有湿疹的宝宝起初表现为两颊发痒,皮肤发红,常转动头部去摩擦或用手搔抓,继而出现较密集的小米粒样皮疹(医学上称为丘疹、疱疹),哭闹时症状明显,安静、凉爽时减轻或消退;重者丘疹成片,遍布颜面甚至颈、耳等处,瘙痒难忍,常被抓破,流出黄色透明的粘液,粘液干后形成痂皮,皮损常呈对称性分布。
由于奇痒剧烈,患儿常烦躁不安,夜间啼哭,影响食欲、睡眠和身体发育。如未发生继发感染,约1-2周可自愈;若继发感染,病程较长,症状较重;如反复发作,皮肤变厚,粗糙,有少数可变成慢性湿疹,继续发展至儿童期甚至成人期。
脂溢型一般可自愈、渗出型容易继发感染、干燥型无明显渗出
由于引起湿疹的原因比较复杂,根据孩子的年龄不同、皮损的部位不同、生活的环境季节不同,湿疹的表现也是多样性的,在临床上可分成以下三型,但三种类型也可同时存在。
脂溢型
多发于三月龄以内的婴儿,表现为皮肤潮红,小斑丘疹上渗出淡黄色脂性液体覆盖在皮疹上,以后结成较厚的黄色痂皮,不易除去,以头顶、眉际、鼻旁、耳后多见,但痒感不太明显;患儿一般在6个月后改变饮食后可以自愈。
渗出型
多见于3-6月龄的肥胖婴儿,初起于两颊,发生红斑、丘疹,常因剧痒搔抓而显露有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皮疹可向躯干、四肢以及全身蔓延,容易继发皮肤感染。
干燥型
多见于6个月~1岁的瘦弱婴儿,好发于头皮、眉间等部位,表现为红色丘疹,丘疹上有糠皮样脱屑和干性结痂现象,很痒,但无明显的渗出,因此,又称为干性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