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业永固研中药 璟志神采扬国粹
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 鸿璟兴盛实业集团
秉承企业宏图大志 恪守造福社会的职责
团结拼搏 埋头实干 用青春和汗水创造价值
为企业做大做强而努力奋斗
为人类健康事业而奋斗终身
★关注鸿烁制药,能遇见就是种幸运。工作努力,精勤不懈,不怕危难的人,会有好报。
来源
早在30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用金银花来防治疾病,在《名医别录》中被列为上品。三月花开,一朵如霜一朵黄,金银仙,富丽满庭芳,白如银霜,黄似赤金。金银相映绚烂多姿,所以又被称为金银花。
金银花定于《本草纲目》,其中描述金银花“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而藤左缠,故有金银、鸳鸯以下诸名。”
金银花也叫忍冬,入冬后金银花老叶虽败新叶茁生,毫无凋零衰败之状,故又人称“忍冬”。尤为奇特的是,其蔓藤性坚韧,专向左缠,又被称之为“左缠藤”。
金银花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
药材金银花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者初开的花。
自古忍冬和金银花二名有同物异名现象,宋以前无金银花之名称。事实上忍冬的出现远早于金银花,最早见于东晋《肘后备急方》,有云:忍冬茎叶挫数壶煮。
本草著作中忍冬之名首载于《本草经集注》,描述为:“似藤生,凌冬不凋,故名忍冬。”至唐《新修本草》云:“此草藤生,缠覆草木上。草茎赤紫色,宿者有薄白皮膜之。其嫩茎有毛,花白”。
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载:“忍冬在处有之,附树延蔓,茎微紫色,对节生叶。叶似薜荔而青,有涩毛。三四月开花,长寸许,一蒂两花二瓣,一大一小,如半边状,长蕊。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气甚芬芳。四月采花,阴干;藤叶不拘时采,阴干”。
从“花二瓣,一大一小,如半边状”的记述说明为唇形花冠;又“一蒂两花”、“附树延蔓”、“对节生叶”等只有忍冬属植物。
作为国家重点治理的38种名贵中药材之一,金银花可谓家喻户晓,不仅可配伍入药,还常用作茶饮。
张恨水先生的《山窗小品》中这样写道:“金银花之字甚俗,而花则雅,每当疏帘高卷,山月清寒,案头数茎,夜散幽芬。泡苦茗一殴,移椅案前,灭烛坐月光中,亦自有其情趣也。”
说的正是,以花入药,其味甘芳。可消烦渴而祛暑,能养身心以清凉。既同药草之兼济,非似花木之徒香。
产地
主产于山东河南等地,商品多为人工种植,习惯上认为以山东产者质较优,又称东银花和济银花,河南者又名密银花和怀银花,产于广西者为马山花。
性能功效
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功于清热解毒,凉散风热。其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
《神农本草经》载:“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淤之功效,主治外感风热、瘟病初起、疮疡疔毒、红肿热痛、便脓血”等。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血毒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芳香的金银花是我国古老的药物,享有“药铺小神仙”之誉。其为夏令保健清凉饮料,金银花冲之代茶饮,嗅之气味芬芳,饮后神清气爽,既能防暑降温,又可降脂养颜,是现代人保健和防病的上品。
金银花甘寒善清解上焦和肌表之毒邪。
可用于温病初期,常与连翘、薄荷、淡豆豉、荆芥等同用,以加强疏散清热之力。主要用于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者,代表方如“银翘散”。
还可用于痈疽疔毒,金银花自古有“疡科之圣药”之称。
常与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合用,能增强解毒消肿作用。
对于痈疽疖毒,红肿疼痛,无论溃脓还是未溃脓者,重用金银花均能起到极佳效果。
代表方有“五味消毒饮”等。
金银花其气芳香,其色黄白。而凡花皆散,有宣通气血解散之功,且寒能解毒,甘不伤胃,故一切痈疽外证,推为圣药。近代被医家誉为中药抗生素。
金银花经研究主要含挥发油、黄酮类、三萜类、有机酸、醇类等。其中有机酸类约占6%,以绿原酸为主。
木犀草苷具有的清热解毒、消炎、抑菌等功效,其含量是评价金银花药材品质优劣的主要特征。
木犀草苷的含量变化趋势为绿蕾期最高,白期到金花期依次降低。叶部含量最高,花中含量其次,茎中含量最低。
绿原酸的含量多少亦是作为评价金银花品质优劣的特征之一。绿原酸与总黄酮的含量变化趋势均为从初蕾期到金花期依次降低。
金银花适合内热者服用。而脾胃虚寒的人不宜用金银花泡水喝。金银花药性偏寒不适合长期频繁饮用,夏季炎热但饮无妨。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月经期内不能饮用。
采收加工
金银花一般一年可以采收四茬,第一茬绿原酸含量最高药效最佳,第四茬最差。第一茬一般在夏初花开放前采收,采花时间一般在上午,上午采的质重香气浓郁。
从花的发育程度看可分为幼蕾期(花米,全身绿色,一般小于3.5厘米)、三青期(上百下青,3到4厘米)、二白期(4到5厘米)、大白期(上下全白)、银花、金花凋萎花几种情况。
金银花在幼蕾期叶绿素含量很高,导致其呈现绿色;在二白期、大白期、银花期,随着花的发育,金银花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木犀草苷的含量均逐渐降低,导致其颜色逐渐变为浅绿色、白色。
从银花期到金花期,黄色的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急剧增加,故其颜色从白色变为黄色。
三青期以前采收产量底。银花期以后采收药用成分下降,产量虽高但药效差,因此以花蕾上部膨大长成棒状,俗称为大白针,为最佳采摘时间。
若按产地区分,密银花先端膨大,密生短柔毛。质较硬,握之略有顶手感。济银花中上部膨大,密生短柔毛。河北花常因挤压而不平直被压扁,毛较疏。
金银花的加工是将收集的新鲜花蕾变为枯燥花蕾,方法有晾、晒、烤等。
晾花和晒花不适合大量加工,质量不稳定(若在花蕾干燥过程中用手触摸或翻动花蕾会变黑),现已多不用,优点是自然干制的花较烘制的香气浓。
产地上的加工办法是明火烘干法,以捏之有声,碾之即碎为标准。若烘干温度过高过急则花蕾发黑。
1963年版的国家药典名录之中,金银花的来源只有忍冬,主产于河南、山东。1977年修订国家药典名录,金银花增加了山银花、红腺忍冬和毛花柱忍冬三种。2005年版国家药典收入灰毡毛忍冬,与山银花、红腺忍冬、毛花柱忍并称“山银花”,“金银花”单列。中国药典》2010年版将“山银花”单列,与金银花分道扬镳,成为了两种中药。
鉴别主要是金银花的花蕾绒毛比较多,摸起来很软有弹性,而山银花的花蕾手感很硬,花蕊上的绒毛比较少。
特级花又叫绿货,就是一把绿,里面基本没一根黄白条。统货有黄条有白条。黑货就是因为失误全部是烤黑的。
金银花以花蕾呈棒状肥壮、上粗下细略弯曲、气清香、味甘微苦、无黑头、枝叶、杂质、虫蛀、霉变者佳。
金银花鉴别要点如下:
一、面粉:将植物面粉溶于水后,均匀喷洒于花上。一般这类货色泽较暗,口尝有淀粉甜味,理化鉴别是加碘后溶液呈蓝紫色。
二、糖:将蔗糖溶于水后,均匀喷洒于金银花上。这类货一般色泽暗,质柔润较重,有粘手感,易招蚂蚁。
三、白矾:将白矾溶于水后,均匀喷洒于金银花上,以增加重量。这类货味酸微涩,质较硬而脆,手握之有声,手捻发涩,细看有白色结晶小颗粒。
四、食盐:将食盐水喷洒于金银花上。这类货味咸,质较重而柔润,易吸潮,盐多者有细小白色块状结晶。
五、滑石粉:将滑石粉拌入金银花中,以增加重量。鉴别要点是性状鉴别手感滑,水洗液浑浊呈乳白色。
另有石英粉、泥土、锯木在此不再赘述。
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偏僻的小村里,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小夫妻。小夫妻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孩,并给她俩起了好听的名字,分别叫“金花”和“银花”。
金花银花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不久便长成了如花似玉的大姑娘。
一年初夏,村子里流行一种不知名的怪病。
患病者无一例外地发热,高热不退,浑身上下泛起红斑或丘疹;病后不久即卧床不起,神昏谵语,随即命丧黄泉。
村里的郎中均束手无策,外地的郎中均不敢进入,眼看全村人就只好等死了。
在这危急的关头,金花银花挺身而出,主动要求外出为乡亲们求医问药。而正在这时,她们父母也不幸患了此病。
乡亲们都好心地劝她俩不要去了,以免求医问药不成,反而没法为二老送终。姐妹俩面露难色。
这时,父母语重心长地说:“去吧!好孩儿!你们要尽快求得名医或好药回来,否则别回来见我们!”金花银花含着泪花,当即收拾行李干粮准备出发。
乡亲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嘱咐她俩好好求医问药,父母由乡亲们轮流照顾,不必挂念,云云。
姐妹俩走遍千山万水,涉过无数激流险滩,足迹几乎遍及华夏大地,访遍中原名医,但名医们不是对该病一无所知,就是因路途遥远而不愿前往。
一天,姐妹俩路过华山,到山上一座古寺院借宿。院中一老和尚问她们为何风尘仆仆,面露难色。姐妹俩直言相告。
老和尚唏嘘不已,立即手指窗外远方对她们说:“离此九十九里处有一高山,山下有一草棚,棚内住着一位老郎中。你们不妨前往求教。”
姐妹俩闻讯大喜,立即前往,九十九里的路程不到一个时辰就赶到了,只见草棚外围满了等候看病的村民。走进草棚里,但见一位童颜白发、面容睿智的老者正在为一位奄奄一息的老农望、闻、问、切——想必这就是那位老郎中了。
姐妹俩上前说明缘由。老郎中沉吟:“你们乡亲患的是热毒症……”说罢,他指着一屋子等着看病的农人对姐妹俩说:“这里也流行瘟疫啊,我离不开。不过,我可以教你们一个方法,就是到丘陵、山谷和树林边采集一种初夏开花,花儿成对生于叶腋,初开时白色,后变黄色,黄白相映,严冬不落,叫‘忍冬’的草药,它能治好你们乡亲的病。”
老郎中进一步介绍说:“这药的茎缠绕树木,长达数米,向左缠绕;中间空,多分枝,颜色棕褐。它开出的花瓣为棒状弯曲,长2至3分,宽1至3分;色黄白,毛细密;偶有卵形叶状苞片;萼筒无毛,萼片被毛;花冠管状,上部五裂,裂片与冠管近相等;雄蕊五根,子房下位。闻之清香,尝之微苦。”
姐妹俩听罢,立即谢别老郎中四处采集,不久便满载而归。
由于操劳过度,姐妹俩回到家乡后就病倒了。虽然如此,姐妹俩还是亲自用采来的草药煎汤给乡亲们服用。
乡亲们服药后病情很快痊愈。而她俩也在父母的呵护下和乡亲们的关怀下不久病愈。
为纪念姐妹俩的功绩,乡亲们便把那种不知名的草药叫做“金花银花”。后来,大家便渐渐地把“金花银花”简称为“金银花”了。
此后不久,医圣神农闻讯来访,并把“金银花”带回去研究。
研究得知,金银花性味甘、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等功效。
于是,神农便把“金银花”广泛用于热毒症、乳痈、肺脓疡、肠痈以及疖、痈、丹毒等疾病的治疗,并把它记载在《神农本草经》里,一直流传至今。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