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3月又湿又冷易生病!做好防病6要点。

来源: 陕西健民制药/sxjmzyyxgs

原以为熬过了寒风萧瑟的冬天,便能迎接温暖明媚的春天,可万万没想到,又湿又冷的倒春寒又让人“一秒入冬”。在乍暖还寒的初春,要怎样才能不受春寒威胁,保护身体健康呢?下面给大家解答一下。


倒春寒是个什么东西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


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易造成倒春寒。初春气候多变。


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雨雪天气。此时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


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极易造成不利影响。



“倒春寒”常见4类疾病


1、春季感冒、哮喘发威


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如果不及时增添衣物,老人、孩子这些免疫力低的人很容易感冒。冷空气刺激后,会导致气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损,继而令气道反应性增高,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


因此气温骤降时,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每个人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不一样,有家族史、体质敏感的人会严重一些。


2、倒春寒,老胃病易发作


气温较低时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因为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


3、初春时节脑梗挺可怕


春季是脑梗高发季节,特别是许多老人是晚上上厕所或早上一起来就发生中风了。这段时间也是一天中最寒冷的时刻,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悬殊,低气压、高湿度,都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血管的持续痉挛,使得血压骤然上升,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在晚上睡眠时,人处于静止状态,血液黏稠度增加,这也是中风高发于这个时段的重要原因。


4、气温骤降,心脏很受伤


由于早晚温差较大,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病人明显增多。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很高,特别是寒冷天气。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天气寒冷时,应减少户外活动,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诱发心梗。气温骤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出现心肌缺血。另外,呼吸道感染多发易诱发肺炎,这也会造成心脏负荷过重,成为心梗的重要诱因。



三种人小心倒春寒

“倒春寒”天气容易诱发多种疾病,病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会乘虚而入,导致多种疾病流行、复发与加重。以下三类人常会被“倒春寒”击倒。


老年人


由于老年人热平衡能力较差,抗病能力下降,且循环系统功能减弱,所以最易受到“倒春寒”危害。一些慢性病患者血压波动增大,最易诱发中风、心肌梗死等,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明显增高,这是因为交感神经受寒冷刺激兴奋度增高,全身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阻力增大,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儿童


由于其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儿童对“倒春寒”难以适应,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容易患上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


时髦女性


她们往往要风度不要温度,过早地减少着装,因为女性膝关节对冷空气的刺激较男人更敏感,遭受冷空气侵袭后,关节局部容易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久之,易引起风湿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