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对成才规律的理解,至少是,一个人要想成才,要有足够的聪明,要有足够的用功,其实心理学家也在验证这种理解的正确性,将通常的“天才×努力=成功”的公式,进行了改进性说明,见前面博文。
从这个理解来说,大学的门槛,至少应该是足够的用功,如果用功程度不够的人,不想主动用功的年青人,从国家层次的教育意义上来说,没有必要让他们上大学。
研究生的入学门槛,则应是足够的聪明,即使很用功,在大学阶段,但如果这种用功没有导致聪明这一结果,是不适宜继续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的。
现在,研究生扩招泛滥,情况是非常严峻的,本科生扩招放水,用功不再是大学生的最低要求,导致我们期望研究生,至少是把用功作为最低门槛,但实际情况也并非如此,尤其是数学教育方面的研究生,不用学难的数学,更可以放松三年,而不是进取。
我们进行研究生面试的时候,数学系的考生,已经是通过了初试,但即使是这样的学生,面试的时候我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请写出行列式的定义,20个同学里面,会有10个写不出来,后面10个,是因为已经知道问什么问题了,就不好再问了。
这样的学生,我们基本上也都招了。我们中国人,就是喜欢这样自己骗自己么,大家还有没有良心。
其实,把研究生的入学权,真正交给教授们,就至少可以一定程度解决这个问题。每个学生,由至少五位教授面试,教授投票,只有准许入学和不准入学两个参数,学生必须获得三位以上教授的投票同意,方可入学,并且,这三位投同意票的教授,必须负责,计入这位同学的候选导师集合,意思是,若该学生选其做导师,不能使用否决权。当然,学生也可以申请其他教授作为导师,但是这些教授可以行使否决权。
一个系里的教授,也各有各的想法和标准,不见得统一,但即使是有很多教授们的心比较软,我估计,也比目前的情况要好得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体制,应该相信教授,逐步赋权。
我们把自己的大学搞得这么糟,我们是自己在害自己,我们大学老师,绝大多数是没有资格批评中小学教育的,因为绝大多数的我们,大学自己的事情都没有搞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中小学教育还要差得多。
附注. 研究生面试,为更完善起见,可以允许学生申请两次面试机会,第一次小组分试,未通过者可以申请参加第二次全系包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