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学习】体检时没尿,多喝水,真的可以吗?

来源: 三门峡市中医院/smx-zyy

众所周知,去医院看病或健康体检,经常需要做尿液检查,这就会涉及到采集尿液标本的问题。

如果真的遇到没尿的情况,怎么办呢?

当场赶紧多喝点水,行不?

医生会明确地告诉你:不行。

因为这样做尿液稀释,会导致化验结果的偏差。最好在自然条件下,不刻意减少或增加饮水量,这样的化验结果才能更准确地反映身体状况。

关于尿标本采集,您了解多少呢?下面跟着我从尿液标本的采集前、采集中、采集后的三个阶段共五个方面来学习一遍:


第一阶段:尿液标本采集前

采集标本的器具要求:

一般医院都会提供一次性尿杯和尿试管。用于收集尿标本的容器应清洁、干燥、无渗漏。容器的开口为圆形,开口直径应>4cm,有较宽的底部,适于稳定放置。容器的容积≥50ml,收集24h尿标本容器的容积应为3L左右,收集微生物检查标本的容器应干燥、无菌。

采集前准备:

尿液检查结果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具体情况有:

1.饮食对尿检影响:如进食葱、蒜、韭菜、过多饮酒,尿液气味可受到影响;饮水过多或多饮浓茶、咖啡可导致尿量增加。饮食过度可致生理性糖尿。进食素食和柑橘类水果等及每次进食后可致尿液偏碱性。进食肉类、蛋白质过多、使用排结石药物(如碳酸钙)可致尿液偏酸性。

2.运动对尿检影响:剧烈体育运动,尿中可出现少量蛋白质,血尿。运动出汗影响尿比重。

3.精神因素对尿检影响:精神紧张、失眠等情况可导致多尿。

4.药物对尿检影响:在使用药物后,会导致检测结果呈假阳性或假阴性。如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一些新型抗生素、甲基多巴、卡托普利、苯乙双胍、氨基比林、痢特灵、核黄素、磺胺类等药物。

因此,尿检前应避免剧烈运动、精神紧张;注意合理膳食,保持情绪稳定。尿液收集容器应贴有标签,核对姓名。如服用药物,应告知医生,是否需停药后留取标本。


第二阶段:尿液标本采集

采集标本时要求:

清洁双手,避免触及集尿容器内壁。取尿时,最好留取中段尿。留取中段尿10-20ml左右。留取标本时避免污染,不要与大便相混,男性患者不要混入前列腺液等。

特殊情况下的尿标本留取:

1.晨尿:晨尿为住院病人留尿的主要方法。清晨起床、未进早餐和做运动之前第一次排出的尿液。为便于检查准确,检查前一天睡前少喝水或不喝水,尿液在膀胱内潴留至少4h以上。

2.计时尿标本:在规定的时间段收集的尿标本。收集计时尿标本时,应了解该时段的起始和截止时间,留取前应将尿液排空,再收集该时段内(含截止时间点)排出的所有尿液。计时尿内一般加有防腐剂,具有生物危害性,应先将尿液收集于未加防腐剂的干净容器内,然后小心地将尿液倒入实验室提供的含有防腐剂的收集容器中。计时尿多为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相关代谢物的检测,须做好总尿量的记录。

3.中段尿:一般为微生物学检查项目所需,需要医务人员参与或指导,尽量在未使用抗菌药物之前收集。收集标本前患者应先用肥皂洗手或消毒湿巾擦手,清晨起床后用肥皂水清洗会阴部,女性应分开大阴唇,男性应上翻包皮露出尿道口,仔细清洗,用清水冲洗尿道口周围。在排尿过程中,弃去前、后时段排出的尿液,留取中段尿液约10ml直接排入无菌容器中。

4.婴幼儿尿标本的收集:对于不能自行留尿标本的婴幼儿,可使用儿科和新生儿尿标本收集袋作为儿科尿液收集容器,为了防止定植菌污染,建议不超过2小时。

5.女性患者应避免在月经期内留取尿液标本。留取标本前要清洗外阴,避免阴道分泌物、月经血等污染。

6.肾小管浓缩与稀释功能测定时,需禁水、禁食12h后进行排尿,继续禁水、禁食1h,留取第13h的尿液进行检测。

7.留置尿管者留取标本时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要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防止尿液逆流。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收集计时尿标本,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如患者可走动,应定期排空尿袋,将尿液存放在2℃-8℃条件下。对卧床的患者,将尿袋置于冰袋上。

第三阶段:尿液标本采集后

标本保存和运送:

尿液如在室温放置时间过长会造成尿液成分的变化,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所以标本采集后最好在30-60min内送检,最长不超过2小时,并避免强光照射。若不能及时送达,应2~8℃冰箱保存冷藏或添加防腐剂,但均不能超过24h。

尿标本送检时应有尿液分析申请单或条码,注明患者的基本信息、采集方法、采集日期时间、临床初步诊断(需注明有无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患者是否摄入过量的水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利于实验室人员接收。

由此可见,小小尿液标本采集却蕴含着大大的学问。现在您瞧好了吗?

三门峡市中医院检验科供稿




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

三门峡市中医院时刻守护您的健康

咨询电话:0398-2846555

急诊电话:0398-2846666

体检电话:0398-2846559

拨打120要求“三门峡市中医院”派车接诊

看中医、找专家、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敬请关注微信号:smx-z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