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3月16日,我院举办了“感动中原”获奖集体表彰暨先进事迹报告会。获奖代表们讲述自身经历时,朴实的语言、平和的心态令再场的观众们为之动容、落泪。
当天没有到场聆听的小伙伴们,你们的福利来了!我们的微信平台开设了“先进事迹展”专栏,每周定期推送先进事迹报告作品,重读他们的先进事迹,重温那些感动的瞬间!
刘恒亮|
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有这样一个人,他总说自己是一位普通医生;但在患者心中,他却是可以托付生命的人;
他走路习惯一路小跑。他说,走路快点,就能多争取一点抢救病人的时间,病人就多了一分新生的希望。
他心肠软,眼窝浅。他说,当他看到异常痛苦中的病人,就忍不住落泪,感觉比自己痛苦还难受。
他骨折了,打着石膏,却坐着轮椅走进手术室为病人做手术,一做就是好几台,完全忘了自己也是一位病人。
他从医二十多年,形成了一条铁律:“永远不吃病人一顿饭,不收一分钱的礼,不拿一个红包。”
他就是刘恒亮,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二病区主任,全国医德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中国医师奖”获得者。
对待
患者
掏心窝子
的好
熟
悉刘恒亮的人都知道,他说话快,走路快,争分夺秒。对于时间,他是能争一分是一分,尽量压缩自己的时间,把更多时间留给病人。每天早上七点之前,他必定会到医院,不管是刮风下雨,也不论春夏秋冬。跟他搭班做手术的人都知道,如果有谁再手术中慢了半拍,一向温和的刘恒亮会发脾气。
2013年,医院安排刘恒亮去珠海学习。星期四是他的手术日,周三晚上,刘恒亮从珠海坐飞机回郑州,到医院已经是凌晨了。休息了三四个小时,他早上五点起来开始给病人做手术,一共做了17台手术!为了不耽误珠海的学习,他再连夜赶回珠海,到达珠海的时间是周五凌晨一点。时间就是这样挤出来的。
这些是争分夺秒、争取时间,但有时候又是不计时间,尤其是遇到危重病人的时候。有一次,24小时内病房连续收治4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他当时连续在这个病人床边守了36小时,直至患者脱离危险,他才离开病房。有时候遇到特殊病人,或是特殊情况,连续48小时甚至72小时或更长时间守在科室,对他来说也是经常的事情。这个时候,时间对于他来说都不算什么,病人什么时候脱离危险,他才能安心离开。
对待患者,刘恒亮是掏心窝子的好。去年4月底,刘恒亮在义诊中发现一位急性心梗患者,他当即叫车把患者送到了郑州人民医院,并第一时间为他进行了手术。术后没多久,还处在危险期的患者却突然离开了医院。刘恒亮很着急,“我不担心跑钱,担心跑命啊!”他立即给患者打了电话。原来这位患者是在郑州打工的湖北农民,家里贫困,支付不起医药费,竟偷偷走了。患者电话里说,他儿子在床头卡里夹了一封信。刘恒亮拿出来一看,当即就流泪了。信中说:“你们的恩情,我记在心里!等挣了钱,我一定回去还医药费。”信中还留有家庭详细住址和所欠钱款金额。患者的真诚深深打动了刘恒亮,他含泪打电话,细心交代了用药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护士们说:“刘主任就是心肠热、眼窝浅。”
曾经有一位冠心病患者,刘恒亮为他做冠脉造影时发现他的血管病变严重,堵塞已达到90%,必须尽快实施手术。但是,几万元的手术费却让患者作了难。原来,这名患者曾经是位环卫工人,后来因为身体不好,被公司辞退,平时的收入仅靠骑着三轮车到处给别人送货。“要不我把三轮车卖了吧,剩下的我再想想办法。”“把它卖了,你以后还怎么生活啊?你安心治疗吧,其他的事,我帮你想办法。”刘恒亮发动全科大夫给患者捐款,他自己为患者一次性垫付了2万元医疗费。
“再控控,造影剂再控控。”手术台上的刘恒亮跟助手耿国英再三交代。其实心内科的所有人都懂刘恒亮的规矩,他想给病人省点钱。一瓶造影剂,贵的755元,便宜的195.5元,只要不是患者病情需要和特殊要求,心内科90%的患者用的都是195元的造影剂。有些手术快结束时,需要使用少量的造影剂,刘恒亮就拿病人刚使用过的空瓶,把瓶底控一控,这样就不用再新开一瓶了。护士席丽娟说,只要能达到检查标准,多一点点造影剂他都舍不得用。他说:“老百姓攒点钱不容易,为病人能省一分是一分。”
他根据每个病人的经济状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单病种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的最高限价是5000元,刘恒亮通过搞临床路径管理,将平均费用减少到3000余元。为了让病人早出院,少花钱,他最多时一天做过23台手术,早上7点进去,晚上11点才出来,连轴转了16个小时。几十斤重的铅衣穿了一整天,长期的摩擦和汗水刺激,让他的后背长满了湿疹,整个后背溃烂。长期的放射线下手术,他的身体受到极大伤害,白细胞严重偏低,抵抗力非常差,后背的湿疹还没有痊愈,就又开始溃烂。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刘恒亮从来不收病人一分钱。一位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康复了,患者做生意的两个儿子非常感激,就想略表一下谢意,送来一个2000元的红包,不承想被刘恒亮发现后,他托护士把红包交到了住院处,记到了患者的账上。兄弟俩不甘心,又买来礼品,悄悄跟着下班的刘恒亮到了他家,可刘恒亮说什么也不开门。僵持了一个多小时,儿子该上学了,可刘恒亮宁愿让儿子迟到也坚持不开门,最后兄弟俩只好失望地离开了。
有位60多岁的老太太康复后,为了向他表达感谢之情,爬上六楼要到刘恒亮家送点东西,刘恒亮隔着门劝老人离开。老太太说:“你看我这么大年纪了,开开门让我进去喝口水歇一歇行不行?”在病房里那么温情的刘恒亮,却隔着门绝情地又说了不,老人伤心地哭了。刘恒亮心里也很过意不去,可他还是觉得,这是原则是底线,坚决不能开口子。
刘恒亮常说:“做医生,就得时时刻刻为病人着想。我把病人当亲人看待,他们考虑啥,顾虑啥,担心啥,需要啥,就是我要想办法解决的。”
二十多年来,刘恒亮为多少病人解除过痛苦,已经记不清了。但他自己病了怎么办呢?
有一次,在病房看病人的时候,为给病人找凳子,刘恒亮不小心摔倒,把右脚给崴了。当时没觉得有啥,到第二天,脚开始肿,走路有点一瘸一拐。坚持着查完房,又做了一台手术,到晚上脚肿成发面馍了。本想第二天抽个空去拍个片子看看,但一到科室就忙不完的事,又是门诊又是手术忙个不停,也没顾上。同事们看他脚肿得厉害,劝他休息,但他说,病人约的我做手术,我不能失约啊。
做完手术,同事们硬逼着他去拍了片子,一看,骨折。骨科医生建议打上石膏,卧床休息3个月。刘恒亮一听就急了:“休息3个月?简直是开玩笑,我3个月不能看病人、不能手术那怎么行呢?”
后来他找了一个骨科专家,给他打了个石膏托,这样就不用打石膏,腿和脚还能活动,就可以继续为病人看病做手术了。在那之后的一两个月时间,刘恒亮都是坐着轮椅看病人、做手术。有一个病人看到刘恒亮是坐在轮椅上给他做的手术,连连说对不起,感激得说不出话来。
2015年6月15号,做完手术着急去出门诊的刘恒亮,一不小心在更衣室里摔倒了。当时左手腕骨折,打上了夹板、石膏。那一次,刘恒亮同样是一天都没有休息,一直在继续工作。
刘恒亮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只有我能动,我就愿意尽全力给病人服务。病人只要一来,对我来说,就像一道无声的命令,比起病人的需要和痛苦来说,我自己的这点病、这点疼都不重要。赶紧给病人的病治好,让他们早日脱离痛苦,这是我作为一个医生的责任。
面对
家人
“亲情债”
让他愧疚不已
面
对家人:“亲情债”让他愧疚不已
“患者至上”的理念,自从刘恒亮从事医业以来,就是他始终不渝的理念。刘恒亮说,他人生中最大的缺憾就是“亲情欠债”。就是这些“亲情债”时常让他灵魂深处愧疚。
刘恒亮觉得亏欠母亲太多。他姊妹5人,他是家里的独子,老母亲至今住在老家,75岁的老人仍然是自己照顾自己。他多次动员母亲来郑州居住,老人不愿意来郑州,一是他80平米的房子在7楼,上上下下很不方便,二是老人还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感到很不习惯。而最为关键的是,刘恒亮实在太忙,老人不想因此分散儿子的精力。按说,刘恒亮应该经常回老家看望母亲。可是,这些年他没有一次是专程去看望的。有限的几次,都是因为回老家会诊病人,顺便看望一下老人。他实在抽不出时间啊!
是啊,刘恒亮实在是太忙了。有人统计过,2016年全年做1721太瘦,180台支架手术,全年156个手术日,平均每天11台手术,2017年春节后,最忙的一天他带领同事们做26台手术,11台支架植入。
他是在玩命呀!
他确实在玩命。为了拯救患者生命,他毫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大部分人都知道放射科的大夫要承受X射线的伤害,但却不知道做心脏介入手术的医生也要承受这种伤害。不同的是前者与患者隔一道墙,而后者则是将身体直接暴露在X射线下。尽管穿上铅隔离衣能将射线的伤害降低到70%—80%,但经常在手术室工作的医生仍然会受到很大伤害。比如白细胞减少、甲状腺功能亢进、脱发、白内障等。
作为每年要做一千多例心脏介入手术的专家,这种伤害在刘恒亮主任身上一点点累积着,他的脸色明显发白,眼睛视力也在下降,身体格外消瘦。但他乐观地说:“我今天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培养的,能为更多的病人服务,能把患者一个个从死亡线上拽回来,我身体受点儿伤害算个啥!”
这
就是刘恒亮,一个用职业良知感动四方的职业医生,一个对生命无限尊重和敬畏,对患者真诚而无私,用大医精诚谱写了一个普通医生的精彩人生!
编辑:张浩
图片:张浩
精彩推荐
按二维码,
自动识别,
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