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

来源: 制药网/zyzhan_2012

  【中国制药网 政策法规】在中药大省浙江,如何让中医药文化成为文化自信的落脚点?近日,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浙江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浙江省推进中医药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具体指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记者请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伟伟对《规划》的亮点进行了解读。
 

  在全面实施“中医药健康服务”工程的今天,如何更深入地实现基层中医化、中医基层化?
 

  “中医基层化已不是浙江的新名词。”徐伟伟告诉记者,《规划》提出一系列优化中医药资源配置、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的“小目标”,均已走在全国前列。
 

  《规划》提出,到2020年,90%的县(市)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实现县县建有一所公立中医医院,力争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80%以上的妇幼保健院能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90%的病人看中医不出县。中医药信息化率达到85%以上。
 

  更好的医院卫生院、更便捷的中医药服务……在这些数据的背后,人才,也成为推动我省中医基层化的关键词。
 

  “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是中医基层化的重要突破口。”徐伟伟说,我省早在2005年就已启动基层名中医培养项目,第一批基层名中医已有部分成为省级名中医。“这些基层名中医均来自县级以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
 

  据了解,今年起,我省将启动第三批基层名中医培养项目。《规划》明确,在基层选拔60名具有一定知名度、常年从事临床一线的中医骨干,通过培养,使其成长为具有良好医德医风、较为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较高中医服务水平,知识结构合理并拥有一技之长的基层名中医。
 

  中医药如何形成品牌效应,走得更远?根据《规划》,我省将全面促进中医药养生、中医医疗、康复、养老、文化、旅游、保险、信息等服务产业优化发展,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示范基地和旅游线路,形成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知名品牌。
 

  打太极、吃药膳、采草药……在浙江,这些中医药体验项目已经成为老百姓休闲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中医药特色小镇,一直是我省的一张“金名片”,浙江已经连续3次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
 

  《规划》提出,我省将依托中医药资源优势,积极打造5个以上中医药特色小镇和特色街区,新增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20个,开设浙东、浙南、浙西、浙北、浙中中医药特色旅游线路。
 

  记者发现,《规划》首次提出“十三五”期间,我省将遴选新“浙八味”的目标。在浙江,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十大历史经典产业之一,而其中,“浙八味”又是中药材产业的典型和代表。
 

  “省经信委、省卫计委(省中医药局)将启动新‘浙八味’的遴选。”徐伟伟说,新“浙八味”将根据中药材的知名度、质量、需求量等条件筛选,根据百姓不断变化的健康养生需求,打造一批浙江种、浙江采的知名中药材。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关于中医科学性的质疑声依然存在。如何传承中医药文化?让中医药文化的精华润泽人心?
 

  记者注意到,《规划》中不乏关于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阐述。其中,《规划》首次明确提出,以小学高段为主要对象,编写中医药知识小学教材,作为小学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中医药的认同和兴趣,欣赏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良好的健康行为。
 

  “要让中医药文化看得见、摸得着,让中医药文化成为文化自信的落脚点。”徐伟伟说,中医药知识和我国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有必要让国民从小了解传统文化和中医知识。另一方面,从小接受传统文化、传统医学知识,也将为形成良好的健康素养打下基础。
 

  据了解,这是全国首套小学中医药教材。目前,本套面向小学五年级的教材已编写完成,今年下半年将在我省小学实现全覆盖。
 

  “中医要走出医院,要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相结合。”徐伟伟说,中医药文化传承正在成为一项立体、多元的工作。
 

  《规划》提出,我省将启动浙江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培养项目,培养一批读经典、跟名师、勤临床的中医临床骨干力量。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和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通过新型师带徒形式培养中青年中医药骨干。

来源:浙江日报 记者: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