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现象”导致血小板假性减低

来源: 漯医药学系团总支学生会/liyxxsh

“卫星现象”导致血小板假性减低

【案例经过】

每次节假日过后,医院的患者就会增加很多,各个科室的床位异常紧俏,中西医结合科也不例外。节假日过后急性胰腺炎患者往往会增加,绝大部分被送中西医结合科病房。国庆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在审核一份编中西医结合科的血液常规标本时,显示患者陈XX,男性,23岁,临床诊断“急性胰腺炎”。仪器检测结果数据显示WBC 15.1×109/L,RBC 5.01×1012,HGB 156g/L,PLT 67×109/L。因WBC增高而血小板减低并出现“PLT Clumps”报警,故人工复检。

将该患者血液进行涂片、瑞-姬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其血小板大多黏附在中性粒细胞周围(见图A、B),从血涂片上观察评估血小板的数量较多,将该血液标本进行人工血小板计数结果为238×109/L。此时,打电话询问该病房的采血护士,从采血到运送至实验室,已经过去了100余分钟。再将该血液标本置室温放置2h后,使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涂片、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仍然可以见到同样的现象(见图C、D)。

【形态学检验图谱】

患者外周血涂片血小板聚集在中性粒细胞周围(卫星现象)(10×100)

A-B:100余分钟外周血涂片,血小板黏附在中性粒细胞周围;

C-D: 置室温2h后外周血涂片,血小板黏附在中性粒细胞周围

【分析与体会】

血小板卫星现象(platelet satellitism):血小板黏附、聚集在中性粒细胞或偶尔黏附于单核细胞周围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公认的原因,因EDTA和免疫球蛋白相互作用、非特异性结合血小板,被抗体包被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结合,在抗凝的初期(当血液与EDTA抗凝剂接触的15min内)可能出现。但我们发现少数患者的标本,在采集4h后仍然存在此现象。

血小板卫星现象可干扰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的计数,误将黏附于白细胞的血小板判断为白细胞,造成血小板假性减少。其纠正方法,采取血小板人工计数或重新采血使用枸橼酸钠抗凝剂。血小板卫星现象是造成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假性减低的原因之一。在日常工作中,PLT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其它参数的多,质量控制较困难,遭到临床医生和病人的投诉最多,建立一套完善、规范的复查机制势在必行。

我们在审核仪器检测数据时,不仅对各参数值要认真仔细观察,而且还要对仪器的直方图、散点图、报警信息加以重视。比如Sysmex的XE-2100,XE-5000血细胞分析仪,如果IP信息出现 “Fragments”报警时,一定要通过血涂片评估白细胞、血小板是否受到细胞碎片干扰,存在假性增高;如果出现 “PLT Clumps” 报警时,一定要通过血涂片观察血小板是否存在“卫星现象”、EDTA依赖或采血不顺利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等,再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