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全面两孩”实施这一年

来源: 阿盟医保中心/amybzx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关注国家卫生计生委在线访谈。“全面两孩”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今天我们邀请了三位嘉宾来聊一聊二孩话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中国人民大学翟振武教授;天津南开大学原新教授。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达到1786万人,请问一下原教授这其中有多少是二孩? [ 2017-03-14 18:04:06.0 ]   

     [原新:] 实际上2016年的数字有两个数字一个是国际统计局公布的1786万人,还有一个是国家卫生计生统计的活产婴儿数是1846万。按照出生的孩子结构来看,二孩出生基本上已经占到了45%左右,这样大概有800到830万人是二孩出生的。 [2017-03-14 18:04:17.0 ]    

     [主持人:]实施“全面两孩”之后中国人口形势大家也有很多讨论,二孩放开是不是符合预期? [ 2017-03-14 18:04:28.0 ] 

     [翟振武:]我认为还是非常符合这个预期的,因为按照原来的预计,全面二孩政策放开以后你的目标人群是很明确的,就是有多少人可以立刻在新的政策下可以来生二孩了,原来有一个孩子的育龄妇女,这个全国大概有九千万左右。那么这些人当中大概平均起来,因为有年龄比较大的有年龄比较小的,年龄比较大的40岁以上的大概占了50%,年龄40岁以下的占了另外的50%。所以从总体上来说这个生育拿这样一个群体平均生育大概有30%左右会生第二个孩子,就她们自己大概28%左右,因为年纪比较大,所以这个平均数会比较低。 把这些数平均起来在每一个年来,因为大概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以后会生大概三四、五年的时间,这些人想生育第二个孩子的会在这个期间完成这个生育,所以大概平均每年会有两百万、三百万左右,这是根据高峰了有的拥挤在一起,中间有的年生的多一点有的年生的少一点。所以2016年1月1号开始实行全面二孩政策之后,原来这种预计大概会生在1750万以上到1800万左右的情况,所以2016年的出生统计我觉得和预期还是比较符合的,虽然刚才原教授讲是国家统计局根据抽样调查,估计的这个出生人数是1786万。卫计委根据活产数,住院分娩的登记数是1840余万,大体上这个数都在一千八百万左右,我觉得还是非常符合预期的。 [ 2017-03-14 18:04:42.0 ]  

     [ 贺丹:]这个我想补充一点,现在社会上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数量上,到底有没有生那么多孩子。我们研究中央政策的时候,发现里面的政策预期目标是多重的,第一个要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在人口总量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促进未来得人口结构改善。二是促进家庭的和谐幸福,满足群众的生育意愿,第三个是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保持平稳有序不要出现大的出生的大幅度波动。所以应该说从这三个方面评价我们这个政策是不是到达预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因为长期的评估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还要长期来看,第二个方面满足群众的生育意愿很受老百姓的欢迎,第一年的情况来看已经多了比去年总人口净增了191万,按卫生计生委统计的数据,后面这一条我觉得可能比当初预期的还好,不会太大的波动。第一年增加了近两百万,可能后面的峰值不会太高,后面变动比较平缓,整个出生的新增人口分布会比较平滑,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可能比原来预期的还好,我就补充这一点。 [ 2017-03-14 18:04:58.0 ]  

     [翟振武:]这个出生的如果比较起来今年比去年多增加了两百万的水平,事实上新增加的出生人数比你看到的数字还要更大一点,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没有政策调整的话,包括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没有这个政策调整的话,本来这个出生人数是要下降的,不断下降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的人数在最近两三年是不断地下降,所以出生人数也应该不断下降。现在政策调整了以后,比如说达到了一千八百四十多万,比去年多了将近两百万人,但事实上如果要是没有生育政策的调整,我们的出生数字会比去年还要减少的,你现在看到数字上多了两百万人,但实际上考虑如果没有政策调整,这个出生人口数是下降的话,所以实际增加这个数比你看到的190万还要更大一些。 [ 2017-03-14 18:05:11.0 ] 

     [原新:]实际上就说是咱们全面二孩政策是2016年1月1日实行的,2016年生的第二个孩子,主体应该还是单独二孩政策的释放。这个政策假如说2016年1月1日以后全面二孩以后都合法的话,怀孕至少9个月所以全面二孩的孩子最快也得到10月份出生,所以主体应该还是单独二孩。第二个我们当年在放开二孩政策的时候,有很多专家的论证基本结论差不多。就说全面二孩新增的育龄妇女,大概也就是九千万左右。大家一定不能拿这个数字去预期生多少二孩,因为这个是指15到49岁的妇女,已经生过一个孩子的,而且还要把过去可以生二孩的,比如双独、单独、农村第一胎是女孩的可以生二孩,所有这些去掉之后是新增出来,而这一部分的40岁以上占了50%,实际上35岁以上的占了正好2/3,这一批人不要指望有多少人能把二孩生出来。 另外一点我们也不排除还有一部分人,根本不想生二孩的,有的人一孩都不生,比如丁克家庭,双收入无子女家庭现在在年轻人当中也不少。还有是不孕不育的现象,还有是认为一个孩子就可以了,不愿意生第二个孩子,所以这些东西刨掉以后可能又要刨掉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在过去计划生育时代有一部分人是超生的,是违反政策生了二孩的,这一部分人要刨掉,所以你把这些客观因素刨掉,最后的九千万大致到了一千八到两千万人,所以真正可能生的是一千万到两千万人,而这些人也不可能在一两年之内都生出来,还会有一个生育孩子的时间选择,估计年龄偏大一点的可能会抓紧时间赶紧生再不生生育年龄会受影响了,年龄小的会按照自己的家庭计划一步一步往下走的。所以预期这些人大概也就是在五六年、七八年之内可能陆陆续续的会把二孩生出来,所以平摊到每一年也就没有多少,最后导致一个结果可能是大家觉得遇冷了,实际上并没有遇冷。 [ 2017-03-14 18:05:27.0 ]

     [贺丹:]这都是在预期范围内的,只不过有些人有误解,不了解情况。 [ 2017-03-14 18:05:38.0 ]

     [原新:]现实当中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关注到的,也就是说所有促进人们少生孩子的这些内生性的经济社会因素,在中国越来越具备,而且越来越稳定,比方说人们的受教育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受教育年限的增长,那么就意味着人们的生殖周期在缩减,尤其在中国女性的受教育水平提升的非常快,2015年的小普查我们国家大专及大专以上的在读的学生和毕业的全部加起来,已经有1.7亿了。我们每十万人当中的大专以上毕业的学生是1.2万多人,教育水平改善的非常快。我们新增的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到了13.3年了,已经超过高中了。第二个,我们的就业结构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过去的蓝领到白领到科技、知识性的就业,尤其是女性的就业率越来越高,中国的女性就业率可能在全世界都是属于最高的国家之一,这样就和她的生育又发生了抵触。再有一个是城市化率,新公布的数字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7%以上了,城市人口少生孩子是全世界的通律,所以类似这样促进少生孩子的因素,在中国社会越来越具备,而且越来越稳定。你指望人们再恢复到过去多生孩子那种状况,可能是一种奢望。所以不要用过去六七十年代生孩子的热情来期望二孩政策放开以后能多生孩子。 [ 2017-03-14 18:05:52.0 ]  

     [ 主持人:]二孩出生的情况有地域差异吗? [ 2017-03-14 18:06:02.0 ]

     [原新:]这个地域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我看了2016年住院分娩的情况,中国现在人口总量在1亿人以上的省只有一个广东省,在九千万到一亿之间是两个省,山东和河南。如果你分层级来看,大致有这么一些数字:一亿人以上的人口大省,广东,大概总人口占全国的8%,生的孩子占全国的10%,去年一年。那么九千万以上的包括广东三个省累积起来占全国的22%,生的孩子占28%,七千万以上的省一共是6个,累积起来总人口占39%,生的孩子占了44%。如果再往下走,三千万以上的省,在全国一共16个,总人口占全国的75%,生了全国83%的人。所以基本上一个规律是什么?就是人口多的省,生的也多。那么如果说再从经济状况、城市化的程度再细分的话,基本上是城市化程度相对高一些,经济状况相对好一些的地方,生的反而要少一点。再有一个东三省明显生的少一些,大致是这么一个规律。 [ 2017-03-14 18:06:17.0 ]

     [主持人:]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 2017-03-14 18:06:27.0 ]  

     [原新:]一方面和过去我们执行的人口政策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说过去的人口政策在城市只能生一个孩子,在农村第一孩是男孩的不能生第二孩,第一孩是女孩的可以生第二孩,我们叫一孩半政策。同时还有六个省,我们的农村是可以普通生二孩的,这个基本上是在少数民族和边缘地区。而少数民族地区可以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自行执行自己的生育政策,相对来说生育政策就比较宽松了,像新疆的农村的少数民族普遍可以生三孩,符合条件的甚至比三个孩子多,城市可以普遍生二孩。这样的情况下二孩政策放开对于生育政策执行比较宽松的人来说没有多大意义,他过去就可以生二孩,而对于相对来说,对于城市或者说对于人口增长比较紧的一些地方可能要紧缩一点。所有这些省可能表现最突出的大概是山东,因为山东省过去执行生育政策的过程当中,相对来说它的政策比较严一些,这次政策放开以后它释放的潜能应该说比较大。在拿单独二孩为例的话,单独二孩在中国一共实行了2年24个月,全国申请生单独二孩的家庭一共是191万,山东省就有54万,占全国的25%左右,也就是每四个人里面申请生单独二孩,就有一个是山东人,它表现的特别突出。 [ 2017-03-14 18:06:42.0 ]

     [主持人:]我们可以看到山东省是比较响应国家政策的。 [ 2017-03-14 18:06:54.0 ]  

     [贺丹:]我想还有一个因素是文化的影响有关,因为山东特别有代表性,原来政策执行比较严,政策也偏紧,人口基数也偏大,还是传统文化影响比较深厚的地方。包括广东,按道理来说它的经济条件也很好,经济社会发展也都很好,但它的生育欲望还是挺强的,生育量和文化的影响还是关系比较大。 [ 2017-03-14 18:07:05.0 ]  

     [原新:] 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小普查,各个省份生育孩子的结构来看山东是最特殊的,山东的一孩所占的生育比例是43.8%,二孩所占的生育比例达到52.2%,这是全国唯一一个二孩生育比例超过50%的省。三孩及三孩以上的生育还占了3.7%,也就是这两样加起来大概是56%以上了,所以这是全国二孩以上比例生育最高的就是山东,这是2015年小普查的数据。 [ 2017-03-14 18:07:18.0 ]

     [翟振武:]2016年因为是全国平均二孩数在整个出生人口数占了45%,这是全国平均数,很明显一定有的省超了有的省不够,所以有的省份二孩的出生率在2016年超过了50%以上,所以二孩出生的量这些省份还是增长比较快的。刚才原新教授讲的我觉得有两点,一个是现在的出生人数各个省绝对人口分布是不一样的,大省比较多一点,小省比较少一点,有的省不大不小,但可能出生人数多一点。有的省比较大,像东三省但出生人数少一点。再一点2016年新增加的人数,二孩出生的人数迅猛增加这是在全国各地是不一样的,比如相对来说城市人口比较多的省份,比如像山东包括像北京,出生数的增加量2016年比2015年的增加量,增幅显得比较大,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政策的原因,在这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城市人口比较多的地区,因为原来的政策,城市里面的政策主要还是一孩政策,所以全面二孩政策放开以后新增加的出生量主要集中在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地区。全国整体上的形势来看,因为政策而新增加的人数,还是比较集中在城市人口比较多的地区,原来计划生育工作做的比较好这些地区。原来政策就比较宽松的,比如说新疆,本来就可以生两个,现在增幅就不像北京、山东那么高。 [ 2017-03-14 18:07:32.0 ] 

     [ 主持人:]新增人口数量在未来五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吗? [ 2017-03-14 18:07:43.0 ]

     [翟振武:]在未来的五年以至在未来的十几年,中国新增的人口一直都是一个正数,今年的新增人口大概是800多万人,出生减去死亡的,大概800多万人。未来的几年恐怕新增的人口会提高,因为出生的人数会比现在提高,死亡人数基本上是比较稳定、缓慢上升的过程,未来几年我们新增的人口数会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像前几年每年净增的人口数大概都在650、700万左右,今年的净增人口数达到了800多万的水平,未来这几年还会继续提高。 过了四五年之后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累积的政策效应释放,出生的人口数会逐渐的回落,这个时候每年净增的人口数也会从800多万、1000万,逐渐回落到900、800、900万逐步的回落,未来整体上我们的新增人口数是逐步回落的,三四年以后,这几年是增加的,三四年以后会逐步的回落。那么在十几年以后,我们人口的净增加数,新增的人口大概会趋近于零。 [ 2017-03-14 18:07:56.0 ]

     [ 主持人:]您刚才也说到十几年以后达到不增不减人口的状况,什么时候能达到国家的生育高峰呢? [ 2017-03-14 18:08:06.0 ] 

     [翟振武:]如果讲出生人数或者是生育率这样的高峰,我觉得最近这一两年吧,这是我们的一个高峰。因为是有二孩政策的累积效应释放,短时间内很多人都大量地生第二个孩子,出生人数一下子就增加了,各个年龄妇女生的孩子数总量都会增加,所以我们的生育率最近几年会提高,出生人数也会提高。从生育高峰这个角度来说,大概最近也许是2018、2019年左右,大概会比现在还会高一些,出生的高峰或者是生育的高峰,大概就在这两三年左右的时间吧能够达到。但人口总量的高峰,最近十几年人口总量一直都是增加,这个还不存在波动的情况,一直在增加,只不过增加有时候快一点有时候慢一点,可能在未来的几年会增加快一点,我讲的是总量。三四年以后可能会增加慢一点,越来越慢,然后才会达到人口总量的高峰值,按照现在这样的形势预计大概2028、2027年左右的水平,预计达到14.5亿、14.4亿左右的水平。在这之后,中国的人口的总量达到峰值以后,当然会逐步缓慢的下降,我说达到峰值的时候也恰恰是人口进入零增长的状态,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持平,人口总量当然不增加也不减少了。慢慢的,人口的总量还会逐渐逐渐的减少,所以人口总量的高峰大概会在2027、2028年左右。如果说出生高峰、生育高峰,大概最近几年是一个出生的高峰。 [ 2017-03-14 18:08:20.0 ]    

     [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另一个数字是,育龄妇女总量是下降了500万,未来这个数字会增加还是会减少? [ 2017-03-14 18:08:30.0]    

     [ 原新:]育龄妇女的人数一定会减少,无论是国际组织还是我们国家自己的一些测算,大致来说我们育龄妇女的总量应该是在2010年左右就达到峰值了,所谓育龄妇女是指15岁到49岁的人,这个峰值大致是在3.8亿,那么现在只有3.62亿。根据人口的年龄结构的推移的话,大致到2020年左右能到3.35、3.36亿左右,到2020年左右大概到了3.15亿左右,到2030年大概到3亿多一点吧。所以基本上在十三五期间大概每年的递减量是500~520万人,到十四五期间大概是440万人左右,大概是这么一个量。那么这里面还有一个是我们说生育旺盛的年龄口基本上是20岁到34岁,这个人数大致是在2015年左右已经达到峰值了,这个峰值也就在1.61亿左右。那么到2020年左右减少到1.46亿左右,到2025年左右就到了1.2亿左右。实际上在十三五期间生育旺盛年龄人的减少也是一个必然趋势,只不过每年减少的这个量大概在280万左右,但到十四五以后生育旺盛期人口的减少每年大概也在五百万以上,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15岁是进入了育龄期,45岁是退出了育龄期,这个和实际上过去的生育是有关系的。现在以2015年为例进入到生育年龄的人是2000年生的,2000年以后每年生的人是从不到一千八百万减少到2010年前后不到一千六万,这是每年出生的人。49岁,2015年应该是1965年出生的,那年恰恰是生育高峰,每年出生的人数在两千万以上。我们说他不可能所有出生的都能活到50岁,肯定在这中间有一部分人要死,但不管怎么样从出生的数量级来说,退出去的是两千多万人出生的数量级,进来的是一千六到一千七百万,所以这样的减少就成了一个必然的趋势。这个很好理解,相当于一个水池,进来的水逐渐的少,出去的水在多,水池子里的水就会越来越少,这是必然的规律。这个规律我们说人口的年龄推移的一个规律,在人口学当中称之为人口的惯性规律,你出生的时候携带什么样的人口信息,在你生命周期的不同年龄这个人口信息会不断的复制,你生的少,到你进入青春期,要结婚的人就会少。你生的多,到了生孩子的年龄段生孩子的人就会多,这是一个谁也改变不了规律性的问题。这是以往人口发展的既往史在现在和未来的一个体现,规律使然谁都改变不了。现在生的孩子到15年以后才能变成育龄期才能进入到生孩子的阶段,所以现在育龄妇女生多少,实际上是过去15年以前到50年左右这样一个时间段出生人的年龄推移的结果。 [ 2017-03-1418:08:51.0 ]  

     [翟振武:] 通俗地讲现在的中国人口结构是一个枣核型的,中间最大的那部分人主要是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1973年以前出生的,所以可以看到中间的这一块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往上移,这是一个大头,下面比较小,上面移出去的多,补进来的少,育龄妇女今后会逐步逐步的减少。像今年50岁人,应该是1967年出生的,正是我们出生人很多的那个时代,所以他们每一年到50岁的人退出去的就比较多,而现在补到15岁里面的却比退出去的人要少,所以育龄妇女的总量就会少,这个跟出生人数有密切的关系。我刚才说我们未来的出生人数会逐步的下降,也是因为育龄妇女的人数会逐步的减少,中国以前几次的出生高峰也跟育龄妇女的人数有密切关系的。比如说我们在1985年到1990年之间出生的人口就特别多,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很多,到了1985年,六十年代出生的这些人都结婚开始生孩子,因为那时候出生的人多,所以生出来的孩子也多,二十多年一定就是个波。现在全面二孩出生人数这两年增加了,如果今后又变成平稳了,再过23、24年以后发现那些年出生的绝对人数又会和前面几年相比又会增加,每隔二十年会有这么一个波动,但从总体来说中国育龄妇女的总数,未来的几十年会逐步的下降,我们的出生人数也会逐步的下降。但这个跟生育率没有关系,可能还是维持在1.6、1.7、1.8,但出生的绝对人数会逐渐的下降,原因是育龄妇女的人数将来会是逐渐的减少,中国的人口结构中间的大部分挪到哪,她在育龄期的时候生的孩子就多,当她进入到六十岁以后那我们的人口老龄化就特别严重,所以这一大部分移到哪对中国的人口结果就特别明显。 [ 2017-03-14 18:09:07.0 ] 

     [原新:]我们看一个现象,1959年到1961年这三年困难时期出生人口是少于两千万的,1950年到1958年这9年出生的人平均每年是2078万,这一批人进入到生育年龄的时候恰恰是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最严厉的时候。第二个阶段,1962年到1975年14年期间这是我们经历的第二个生育高峰每年生了2583万人,紧接着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奏效,1976年之后开始少于两千万,但1981年以后又开始高于两千万。但1981年出台了独生子女政策,1981年怎么生的人又多了?就是刚才翟老师说的,也就是五十年代这个生育高峰的人和六零年代早期生育高峰这一批人,她进了生育年龄,也就是育龄妇女的人群突然增加了,整个出生的人数就多了,生育政策尽管很严厉,出生人数增加了。反证到今天,实际上是一样的道理,育龄妇女人数减少,而每年的出生人数在增加,说明每一个人生的孩子数量增加了,也就是生育率要提升,这就是生育政策放宽以后的一个结果。但是总体上来说每年育龄妇女的人数是递减的,那么你生育政策放开的效应只能维持一段时间,最终还是在不断的减少,当这个效应发挥差不多的时候,又会进入一个出生人数开始减少的阶段,导致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达到均衡点,出现的现象可能就是死亡人数会比出生人数多,总人口就开始减少。所以这都是一个规律性的东西。 [ 2017-03-14 18:09:23.0 ]  

     [贺丹:]这个我就想到政策制定的很多讨论,是不是应该完全放开政策,还有政策预期是不是越多越好?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从政策制定角度应该顺应人口发展规律,引导人口平稳变动。我们理解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就不能老是鼓包,比如现在鼓一个大包,像婴儿潮,那以后就学、就业、养老都是一个大包。所以中央确定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就有这方面的含义,让人口最好是平缓的变动,不要大起大落,因为大起大落对整个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的全面二孩政策是正当其时的,而且也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全面放开生育政策目前还不是很成熟的,要逐步的引导人口平缓变动,不能太大的剧烈的变动,如果全面放开生育政策真的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国家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都是有序的平稳的放开,不会一下子放开,现在已经感觉到很多地区的差异太大了,全面放开政策以后肯定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所以国家的政策是逐步的平稳的有序的变动,政策调整也是这样逐步渐变的过程,我就简单补充几句。 [ 2017-03-14 18:09:37.0 ]  

     [原新:]贺主任说的这个,我们说人口要尽量的平稳一些,这个好处在哪里,和整个的资源配置就好做的了,公共资源的配置,经济资源的配置到底以峰值人口为标准配置,还是以低谷的人口配置?如果以峰值的人口配置公共资源,到低谷的时候肯定浪费,这就是现在面临很大的难题,十三五期间很多地方医院的产科,产科医生、助产士明显感觉到紧张。但如果按照十三五以后堆积生育的状态来配置产科医院的话,到十四五、十五五甚至十六五很可能造成产科医院的浪费,到时候没那么多人生孩子了,你按照这个每年生1800万人左右来配置的资源,到最后生了1200、1500万人的时候,明显就是一个浪费。这种波动太剧烈的变化,对配置公共资源是一个很大的麻烦事。 再一个已经体会到的小学并校的问题,不是非要并,而是每一个分散的自然村落里的小学生人数不足以支撑学校的运转了,所以要慢慢的并到乡镇把孩子集中起来,这样校车甚至住校这些资源又得配置上去了,这是因为这些年出生的孩子数减少了。我们这十三五出生的孩子数,六年以后要进入小学,那又形成小学教育一个小的高峰,那是不是又要增加小学学位的数量,课桌的数量,小学的教室、小学老师,这些都得考虑,所以人口发展尽量追求一种平稳的发展,对于配置社会公共资源是有好处的。 [ 2017-03-14 18:09:50.0 ]  

     [ 主持人:]有很多人觉得养育负担太重了,不敢生,国家有没有具体采取哪些措施来消除人们的这种顾虑? [ 2017-03-14 18:10:00.0 ]    

     [ 贺丹:]确实,现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调查,包括我们中心承担的调查,结果都显示了不愿意生二孩的人群里面,六成以上都是因为经济负担太重,没有人看,或者没有精力来照顾孩子。确实我们现在了解访谈、社会各个方面反映的情况,比较集中的主要是城市地区的双职工家庭,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托育服务的问题,产假结束以后,孩子在半岁到3岁之间谁来看孩子,目前我们了解的情况,只有4%的家庭是进了托儿所,有托育服务,80%都靠自己家里老一辈的人来带孩子或者自己请保姆带孩子,这个是对大家生孩子影响最大的因素。还有是育儿的成本,现在养孩子特别是教育成本,以后的医疗成本都比较高,这方面也是城市里面人不敢生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有一个女性就业这方面,怎么样平衡女性既在家里生孩子、养孩子,又能平衡职业发展,这是比较大的一个问题。他们反映就业的时候,特别是女大学生找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要了,或者一个女性去职场求职的时候,人家不单问你是否结婚,生没生孩子,还问生没生二孩,生二孩了就可以了。对没有结婚的,没有生孩子的就很谨慎,因为原来说生个孩子六个月忍一忍就过去了,现在要连续生可能两年都不能正常上班,大家在研究这个政策的时候也是很矛盾的,对女职工的保护是双刃剑,可能保护了她的权益可以在家休假在家带孩子,但又影响以后她的就业和发展,所以很多的女职工考虑生两个孩子以后对以后的职业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方面都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 [ 2017-03-14 18:10:18.0 ]

     [ 贺丹:] 我们看国外这些方面做的比较好,支持生育政策不光光是给点钱给补贴,像北欧一些国家,像法国,托育服务做的比较好,社会性别平等做的比较好,女性可以生孩子,男性也可以在家带孩子,也可以休产假,而且产假也特别长。可能主要是从这些方面来制定相关的政策,目前国家正在加紧研究这些政策,因为我们现在国家倡导按政策生育。鼓励按政策生育的这些政策,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不是一下子就能出来的,可能要跟相关部门的协调,现在卫计委也在牵头相关部门进行分工来协调相关的政策,而且也觉得应该加紧加快的做这个,因为这些政策要出台可能有一个时间,可能五年十年以后才会产生影响,这个阶段我们说生育高峰二孩积累期过了以后,生育率和生育水平都会回落,要在这个阶段保持人口平衡发展的话,现在政策应该加紧制定出台,就是确确实实比较有用的招要出台,这些方面正在加紧的研究做。 [ 2017-03-14 18:10:31.0 ]  

     [原新:]实际上这个问题在现实当中也是很残酷的,比如说刚才贺主任说现在80%左右的孩子都是自己的父母亲在带,也就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带,中国长期以来推行的晚婚晚育政策,现在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第一个孩子,基本上第一个孩子带到三四岁、五六岁年龄已经到了64、65岁了。再带第二个孩子,他自己的体力、精力的的确确也跟不上了,所以再依靠父母亲来管第二个孩子来说,可能这个难度真的偏大了。像我是上过幼儿园的,托儿所,都上过,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托儿所、幼儿园、食堂、小学、卫生室,这是基本上很多企业和事业单位都有配置的。但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当中我们提出来企业要减负,该社会办的交给社会办,但的的确确发现了一个问题,0~3岁的托儿这一块社会基本没接,所以现在社会上基本上没有这样的托儿所,这是很困难的。现在这个短板我们真的想办法补起来,现在人们把第二个孩子生出来,当然第一个孩子0~3岁的托儿也是需要的,你说这三五年的生育高峰期要不把这个短板补起来,再补可能效益就没有现在赶紧时间补起来要好。 [ 2017-03-14 18:10:48.0 ]

     [ 原新:] 所以我觉得对我们来说,我倒是有一个倡议,咱们的机关和事业单位能不能先做起来,我们能不能先在机关事业单位做一个育婴室、亲子互动的场所,一个几十平米的房子,里面再配上一些简单的家具,再配个冰箱,OK了。你说对一些小城镇来说,如果说就业的单位和你住宿的地方离比较近的话,不管是父母亲帮助带孩子,还是请保姆带孩子,你到哺乳的时间可以把孩子抱到单位来嘛,我们《劳动法》也有规定,哺乳期的妇女每天有一定时间的哺乳时间,还有时间亲子互动一下,现在不是提倡母乳喂养嘛,这个问题也解决了。大一点城市,有冰箱,可以把母乳冻起来晚上回来喂,这样的事情并不难,投入也很低,能不能现在做起来,然后再推动有条件的企业甚至一些感兴趣的私营单位或者就爱做这件事情的,就把这件事情做起来,作为一种有偿服务也可以。关键是要提供这一个类型的服务来解决这种双职工的困难,做到女性的就业和育儿之间的平衡,这个如果做不好的话二孩政策的的确确推动起来是一个很大的困难。我觉得现在有一点做的很好《劳动法》里规定基础产假是98天,现在所有30个省的人口计生条例都已经明确的延长产假,少的也延长到128天,广东省延长到178天,而且剖腹产还可以延长一点,这一点是挺好的,但仅仅这一点还不够,比如新生儿期、幼儿期,孩子生病孩子或者身体不适,需要各种各样的照顾是比较多的,我们还能不能设置一些照顾孩子的假期?产假结束以后,如果每年允许我有一个月或者两个月的时间,带薪或者不带薪,或者说按照一定的比例发薪水,但给我这个时间,假如孩子病了,真的孩子需要特殊照顾的时候我能有时间照顾,能不能男女,夫妇两个可以共同享受这样一个假期,不光是把压力分散到女性头上,男性也可以做,谁方便或者说谁有能力去照顾谁去,孩子是两个人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在性别平等上,还是要去做一些工作。 [ 2017-03-14 18:11:02.0 ]

     [ 原新:]当然其他的另外一些,像昨天我看到一个信息,卫生计生委的副主任王培安在会上讲要建立鼓励二孩生育的育儿奖励这一方面的东西,细节可能还没出,我觉得这个声音是很好的,舆论出来了,我们政策马上逐渐的跟进,这的的确确需要一个一揽子的社会公共政策来支持我们把二孩能够生出来。 [ 2017-03-14 18:11:12.0 ]

     [翟振武:] 确实现在很多妇女有生育二孩的愿望但没有生,当然很多原因了,比如经济原因收入低,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永远要提高收入,不能说为了生孩子就单独你提高收入,收入永远要提高。但照料的时间确实是紧张资源短缺,这是比较突出的矛盾,实际上我们在五六十年代,回想一下那时候整个的环境对生育还是有很大强度的支持的,要说现在的妇女双职工,那个时候也有很多在城市里面工作的,我们在上海、北京都有纺织厂,纺织女工几千几万的工厂都生三四个孩子,都很顺利地养育过来了,收入也不高,房子也不大,那时候父母还不一定都在身边。但是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他们在那个时候托幼、托儿所、幼儿园这个机构比较健全,像很多的纺织厂,厂里就有托儿所,带着孩子就上班,下班接出去带走。街道也有很多的托儿所、幼儿园,出门先放进去。你看生三四个,这种纺织女工天天都上七八个小时班的,还有上夜班等等的,生三四个孩子也都生了,但现在我们确实在这方面,比如说托儿所是没有的,等你休完产假女同志要去上班,又不能老请假,还有自己的职业要发展,孩子谁来管呢?又没有现在的托儿所来管,那就只能依靠自己的老人,自己老人又得有房子,各种成本,当然就很高了。你生一个,勉强坚持下来,再生第二个还要有照料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很突出的矛盾。 [ 2017-03-14 18:11:27.0 ]    

     [翟振武:] 所以应该大力地建立,恢复托儿系统的建设,解决妇女照料孩子的后顾之忧这个方面是有利于有生育意愿的妇女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出第二个孩子来,要不然的话有意愿,但客观的环境确确实实后顾之忧太大了,也放弃自己的愿望,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国家能够多做一点,解决短板,解决突出矛盾,而且能很有效果方面的政策,我觉得托儿系统的建立,托幼机构的迅速、广泛甚至普遍的建立,我觉得是很重要的一个措施。 [ 2017-03-14 18:11:51.0 ]

     [主持人:]感谢三位嘉宾的参与和精彩发言,通过三位嘉宾的回答,不知是否解除了大家疑惑?本期访谈到此结束,咱们下期再见。 [ 2017-03-14 18:1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