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茵陈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的幼苗。性味苦寒,归脾、胃、肝、胆经,主要的功效是清利湿热,消退黄疸,亦可用于湿疮瘙痒、浸流黄水,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
史载,有年初春,华佗收治了一位“瘟黄病”女病人,尽心调治了月余,也不见好,反而有愈延愈重之势。华佗皱着眉摇了摇头说:“眼下还没有找到治疗黄痨病的办法,我对这病也是无能为力,回去准备后事吧!”
半年后,华佗又碰见那位病人。谁想这个病人不但没死,反倒变得身体强壮,满面红润了。
华佗大吃一惊,急忙问道:“你这病是哪位医生治好的?快告诉我,让我跟他学学去。”那病人回答道:“我没请医生看,病是自己好的。”华佗不信:“哪有这种事!你准是吃了什么药了吧?”“药也没有吃过。”“这就怪了。”“哦,因为春荒没粮,我吃过些日子野草。”“这就对了!草就是药,你吃了多少天?”“一个多月。”“吃的什么草啊?”。他们走到山坡上,那人指着一片绿茵茵的野草说“就是这个”。华佗一看是青蒿,便采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问那人,吃的几月的蒿,病人说是三月的。华佗醒悟到,春三月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有药力。
第二年春天,华佗又采了许多三月的青蒿,给黄痨病人服用,果然吃一个好一个,但过了三月青蒿又没有功效了。为摸清青蒿的药性,第三年,华佗把根、茎、叶分类试验发现,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并取名“茵陈”。
这就是“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他还编歌供后人借鉴:“三月茵陈四月蒿,茵陈入药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传给后人要记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