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当几乎被我们淡忘的“朗读”被搬上荧屏,会是什么模样?当无声的文字遇见有声的倾诉,又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张力与魅力?
CCTV《朗读者》火了!董卿再度成为屏霸。目前,豆瓣评分高达9.1,很多教育者、老师纷纷向家长、孩子推荐这档清流范儿的综艺节目。
朗读属于每一个人。朗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手段。
把“朗读”变成你和孩子的习惯
曾几何时,一说起“朗读”,它给我们的印象也不过是朗诵比赛中的口若悬河、舞台上的专业吟诵、身着汉服的传统诵读,或者在课堂上被点名的不情愿朗诵……
然而,当诸如《见字如面》《朗读者》这些节目出现在大家视线中以后,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给“朗读”的刻板印象而惭愧。
所有的文字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都会具有不同的丰富含义,而“朗读”则是对文字的二次创作,在新的场域为文字赋予新的生命。
这一档档文化类节目崛起,唤起了人们的关注度,小编却有另一个疑惑:我们是否仅仅将目光投向这些节目,却很少会带着孩子去重读那些书信,教会孩子如何朗读?
与其把《朗读者》当作一场一次性的文化盛宴,不如把“朗读”变成你和孩子的习惯。
一、从朗读中培养孩子的语感,「读 」比「背」更高效
无论是学习语文,还是英语,语言学科总是在强调着“语感”。哪怕是数学题,也需要孩子一遍又一遍读题才能理解其中隐藏的线索与信息。
而语感能力的提高,则意味着语言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它在判断语言正误、优劣上比理性思维来得更敏捷、自然。
当我们一遍一遍地朗读,文字中的词、句、意境、韵律自然会加深,这便是有效输入的过程。读到最后,它们已经成了一个整体进入孩子们的脑海。
家长们大可不必追求孩子一天背了多少首,背了几个小时。不妨为孩子选择一本适合的诗词,和孩子一起大声朗读。时间长了你便会发现,他们已经记住了很多。
二、先解读,后朗读,会帮助孩子有更深的理解
正如《朗读者》节目中的做法——先解读,后朗读。让观众充分理解朗读者的内心世界,再体会朗读者演绎所流露出的情感,这样就让整体“朗读”更加触动人心。
用诗来举例。单纯的默背,容易将诗歌肢解。《朗读者》《见字如面》这些节目中的书信、诗词为何让人印象深刻?它们将文字产生的背景也生动地呈现出来,便是原因之一。
在孩子朗读之前,你不妨先和他们做一些功课——
第一步——认字、正音。生字,找到读音、意思;多音的字,确认在这里读什么;多义的字,明白在这里用的是哪个含义。
第二步——解题、辨体。大致分析诗歌的内容、体裁与题材,以及诗人的大致风格。
第三步——辨义。理解诗中每个词的意思,每个典故的出处,每个句子的意思。
单纯的背诵永远是枯燥的,但是对故事的解读却生动有趣。即便是多花一些时间,读上为数不多的诗歌,在这样的完全解读下,孩子读诗的兴趣也将大增。
三、创设情境,角色扮演
如果孩子朗读不够专心,你不妨试试和他们一起创设情境,角色扮演。
《朗读者》节目中,朗读者的故事与被朗诵的文字所透露的,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带着角色的朗读,才能将文字演绎得更具感染力。
当孩子成为一名朗读者
当一个孩子坚持朗读,成为一名朗读者,会发生什么样的神奇变化呢?
一、成为朗读者,孩子会深深爱上阅读、学会阅读
北大教授、安徒生文学奖得主曹文轩曾无数次被人追问:“究竟有什么办法让孩子爱上阅读?”曹文轩每次都会告诉他们:“朗读——通过朗读,将他们从声音世界渡到文字世界。”
难道还有更好的方法吗?一个孩子不愿意阅读,你对他讲阅读的意义,有用吗?
可是,当一个具有出色朗读能力的老师或主持人、演员,声情并茂地朗读一部小说里扣人心弦的精彩片段,孩子在不知不觉之中被深深吸引住了,朗读结束之后,一定会一直惦记着那部小说,甚至急切地想看到那部小说。后来,他终于看到了它,而一旦他进入了文字世界,就再也不想放弃了。
于是,我们就可以有充足的理由对这个孩子的阅读乃至成长抱有希望。
二、成为朗读者,是学好语文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很多家长抱怨,越是到高年级,孩子成绩越是难提高,四处上补习,却依然收效甚微。也许,你忽略了影响语文学习最简单、最容易操作的方式:大声朗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
特级语文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能力。”
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可见,只有三者并用才能达到良好的读书效果。
三、成为朗读者,孩子还会发生下面这些神奇变化
开发右脑: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改变性格: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孩子能坚持大声读优质作品、书籍,很容易变得开朗。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