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最近这些传染病,你都知道吗?

来源: 广州市12320卫生热线/gz12320

 

       记者日前从山东省疾控中心获悉,山东省2月报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病例为263例,同比涨幅远高于往年同期。疾控部门提醒公众尤其是畜牧从业人员提高警惕、加强防护,职能部门与从业单位应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乏力和关节疼痛。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炎,女性病例可见卵巢炎。多汗是布病患者的一个主要症状,在体温下降时尤为明显,常能湿透衣裤。由于乏力症状在布病的表现比较突出,此病也称为“懒汉病”。关节疼痛多呈游走性,主要在大关节部位。


  医卫专家表示,病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养殖场、交易场所应切实加强综合防疫、检疫管理,落实布病的监测、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控措施,杜绝病畜进入流通环节。养殖环节需加强圈舍消毒,尤其要加强分娩等环节消毒管理。

        普通消费者应尽量避免与牛、羊、猪等牲畜的接触,不吃生奶及各类生奶制品。与牛羊及其制品有密切接触的从业人员,应戴好乳胶手套、口罩、帽子,穿工作服和工作鞋,工作结束后要及时进行个人消毒处理。一旦出现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记者24日从石家庄市疾控中心获悉,近日,不断有人爆出孩子得了红眼病。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俗称“红眼”或“火眼”,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流行性眼病。


 红眼病主要表现为结膜明显充血,脓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自觉患眼刺痒如异物感,严重时有眼睑沉重,畏光流泪及灼热感,有时因分泌物附着在角膜表面瞳孔区,造成暂时性视物不清,冲洗后即可恢复视力。由于炎症刺激产生大量粘液脓性分泌物,患者早晨醒来时会发觉上下睑被分泌物粘连在一起,当病变侵及角膜时,畏光、疼痛及视减退等症状明显加重,少数患者可同时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全身症状。一般说来,发病3~4日病情即达高潮,随即逐渐减轻,约10~14日即可痊愈。


  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双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往往通过接触病人眼分泌物或泪水沾过的物品(如毛巾、手帕、脸盆、水等),与红眼病人握手或用脏手揉擦眼睛等,都会被感染,在公共场所、集体单位如幼儿园、学校及家庭中迅速蔓延,导致流行,特别是在春秋二季,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流感、鼻炎盛行,结膜炎致病菌有可能经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夏秋季节,因天气炎热,细菌容易生长繁殖,非常容易造成大流行。

  结膜炎多是接触传染,故应提倡勤洗手,避免随意揉眼。提倡流水洗脸,毛巾、手帕等物品要与他人分开,并经常清洗消毒。对红眼病患者应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所有用具应单独使用,最好能洗净晒干后再用,应少到公共场所活动,不使用共用毛巾、脸盆等,更不能到公共游泳区游泳。凡工作环境多风、尘、烟等刺激者,应改善环境和戴保护眼镜,以防引起结膜炎。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传播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以春季发病最高,儿童多见。未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是没有得过麻疹的人,首次感染麻疹病毒的人发病率为90%以上。目前,在麻疹高发期,接种麻疹疫苗是控制和预防麻疹最简便、省钱、有效的措施。

       感染麻疹的人群主要集中在1-5岁儿童,当孩子感染麻疹病毒后,典型的症状为烧三天、出三天、退三天。早期有发热、咳嗽、流涕、流泪、结膜炎、常伴有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发热后3—4天开始出疹。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四肢,同时伴有高热,体温可达40—40.5℃。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疹退后,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7—10天痊愈。病情严重者,可引起肺炎、脑炎、视神经萎缩等并发症,预后较差。


  由于麻疹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此,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开窗通风换气,打喷嚏、咳嗽时要用手绢捂住口鼻或带口鼻,擦过鼻涕或口水的卫生纸或手帕不可乱丢或借别人用,应及时处理。在麻疹流行期间,不要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免感染。从我国免疫规划的历史看,麻疹在我国的流行情况与疫苗接种情况密切相关,为此,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儿童得了麻疹,除及时就医外,护理也很重要。在护理麻疹患儿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卧床休息。患儿应该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室内宜安静、温暖。同时,患儿应注意保暖,衣被穿盖要适宜,忌捂汗,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衣被。室内应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空气不宜过于干燥,保持一定的湿度。

2.隔离。禁止患儿与其它儿童接触。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接触。出疹5天后即无传染性,不必再行隔离,如并发肺炎,应延长隔离期至疹后第14天,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21天。

3.皮肤护理。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勤换内衣,勤剪指甲,防止患儿指甲抓痒引起继发感染。

4.饮食护理。饮食以易消化富有营养为原则,少食多餐。多给孩子喝开水,以利于出汗和排尿,促进排毒、退热、透疹。




     最近一个月,全国多地医院门急诊充斥着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的老人和孩子,有些幼儿园、学校甚至出现了一个班全部请假的现象。什么疾病如此来势汹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欧阳颖解释说,其实这是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成人及小孩均可能中招。

 诺如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为12小时,最长可达72小时。患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水样腹泻、腹部绞痛和不适。儿童普遍呕吐,成人则多半,可以在24小时内腹泻4~10次,粪便为稀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腥臭味。

  诺如病毒是一种分布广泛的肠道腹泻病毒,是除轮状病毒外最主要的致腹泻病原,多侵袭成年人和较大年龄儿童。由于其发病急、传染性强,又被称为“肠道流感”。诺如病毒感染的患者、隐性感染者及病毒携带者均可成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有粪口传播,人人传播,食物、水传播,空气飞沫传播等。比如照顾病人、与病人共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也可引起传播。

  一旦被诺如病毒感染了,主要是对症处理。脱水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引起的最大危害,严重患者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一定要及时输液或口服补液,以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如果体温高于38.5摄氏度,可以口服退烧药,也可局部降温。患病期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要想预防诺如病毒,首先要注意手部卫生。饭前便后严格洗手,接触病人后也要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如果家里有人患病,要做好消毒工作,特别是将呕吐物和排泄物处理干净。护理患者时要注意戴口罩和手套。



来源: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新华社、长城网、生命时报


巩固创卫成果

迎接国家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