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物美价廉的低价药重回药店柜台?

来源: 安徽省零售药店联盟/ahyaodian

近日,治疗青光眼所需的丝裂霉素伴随着消失的危险,在业内人士看来,类似丝裂霉素这种廉价药的消失,主要和其市场利润太低、生产方没有动力有关。

(如何让物美价廉的低价药重回药店柜台?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国内眼科界有一段时间没丝裂霉素可用了,主要生产商海正药业2014年被辉瑞收购,更名为海正辉瑞,停止丝裂霉素生产,各医疗机构一直只能使用库存,最后一批药物批号有效期2016年11月。”上海市青光眼学组副组长、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陈君毅说,由于缺丝裂霉素可用,我们的手术成功率受到了明显影响。(3月23日《新快报》)
 
  在业内人士看来,类似丝裂霉素这种廉价药的消失,主要和其市场利润太低、生产方没有动力有关。近年来,不只是丝裂霉素,一些廉价常用药、没有替代品的“救命药”也曾因各种原因出现短缺,如心脏手术用药“鱼精蛋白”、治疗心脏衰竭的抢救用药“西地兰注射液”、治疗儿童肿瘤的放线菌素D等多种廉价药都曾出现断供情况。
 
  从市场角度来看,价格低、效果好的药品,应该能够得到使用者的青睐,然后企业会根据市场需求大量生产,加大市场供应才是,为什么现实中越是这种物美价廉的药品,却越容易在市场上出现短缺呢?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不少廉价药品招标价低于成本价,企业无利可图,进而停止生产。同时药店、医院等因为这些药品利润微薄,在没有真正改变以药养医的前提下,也不太愿意采购此类药品,导致情况雪上加霜。
 
  从更深层次来说,一些药品的最高限价多年未变,但是生产药品的原材料、人工等成本却大幅度上升,药企无利可图,进而对此类药品进行减产、停产。与此同时,目前的药品招标过程中“唯低价是取”的原则,看似维护了患者的利益,但客观上却让一些中小药企为了顺利中标,就采取偷工减料、减少工艺环节等手段降低成本,以超低价格冲击市场,一些正规药企不愿意采用这样的违规手段进行市场竞争,结果导致一批廉价好药被挤出市场,“中标死”现象突出。
 
  要改变这种局面,让廉价救命药不再“一药难求”,一方面需要职能部门在严格药品审批的基础上,建立动态灵活的调价机制,实时监控药品的生产供应情况。同时要建立廉价特效药储备制度,指定品牌药企进行生产,然后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补贴。企业有了继续生产低价药品的动力,药店有利可图,医院不再以药养医,则这些物美价廉的低价药品,才会重新回到药店的柜台、医院的手术台。

作者:李俊国

随着新医改的进一步深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县域基层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看起来很美好,但是现实却很残酷——县域药店面临着规范化的挑战。曾经,“不规范”的诱惑,其实是甜蜜当中暗藏的毒药。长此以往,不异于饮鸩止渴。

3月21日的第二届县域会(中国县域连锁药店发展峰会)上,中康资讯副总裁李俊国便以“甜蜜的毒药”比喻当前县域药店诸多不规范或擦边球行为,他指出,当前监管趋严及移动支付普及的大环境下,诸如用工规范以及票据规范必然是大势所趋,县域药店必须明大势、走正道、行远路。

合规经营,大势所趋

毋庸置疑的是,合规经营才是王道。

目前来看,县域药店经营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工方面,如劳动合同、员工社保等不符合规定;二是经营方面,如进销不开票、营业外收入、违反监管相关法规等。

实际上,从2008年新劳动法颁布至今,可以看到,劳动方面的纠纷呈现了爆炸式增长,即便是近两年也依旧是高发的情况。必须清晰的是,劳动纠纷依然是社会热点问题,从《社会蓝皮书:201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6)》两份官方研究机构的披露数据中可以看到,劳动人事纠纷的增幅较大,未来对这方面的监管工作不会放松。

以河北省为例,在该省各行业劳动争议案件中,批发和零售业的案件数量排在了第五位。聚焦到社保争议案件,批发零售行业在所有行业中数量排在第四位。由此可见,批发零售业是劳动纠纷比较集中的领域,这需要引起零售药店高度关注。

而在经营方面,对于药品零售行业而言,进销不开票是利益来源的灰色地带。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什么?税收改革是国家的重点工程,税务不断规范,而营改增和信息化是税务规范的双利器。就营改增而言,进货环节不开票已经难以操作,上游供应商有开票的需求,同时也是飞检重点检查项目。

但是,从合规经营层面上看,营改增会带来更多进项,无疑降低了企业的税负。此外,随着税务部门管理手段信息化,移动支付的消费习惯形成,企业在商品销售额上再难“躲猫猫”。这是移动互联时代带来的新商业革命变化。

零售药店的营业外收入同样存在着合规问题——进场费、上架费等名目繁多的收入是合规的吗?2008年公布的《零售商与供应商进货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促销服务费包含了货架费,也就是所谓的上架费。但是在该管理办法正式出台之后,这一项删除了。也就是说,所谓的进场费、通道费、上柜费等等并不符合相关政策法规。

甜蜜的“毒药”

现在大家可以看到,对医药行业的监管趋严,飞检频频,并导致人心惶惶。为什么?

因为,有相当一部分的县域药店乃至城市药店都经不起GSP的验收。县域药店之所以不规范经营,是因为能够节约成本,甚至带来营业增收。但是这种甜蜜的诱惑更像是一种“鸦片”。从外因来看,税务负担、人力成本、监管一刀切等等成为压在药店身上的几重大山。从内因来看,逐利天性、惯性惰性、以及经营性价比低等也成为县域药店在合规经营这条路上难以下定决心的原因之一。

不规范经营这种甜蜜诱惑中还隐藏着慢性毒药:不规范用工。这也导致人心难稳、人才难留、人气难旺等窘境。如此一来,只能做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很显然,这跟零售药店行业由药品搬运工向健康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大趋势所相违背。其中隐藏的毒药也是显而易见的:从利润角度看,容易隐藏经营效率低下的致命要害,因为阳光下的利润才能长久,满足顾客需要才能永恒;从监管方面来看,不规范经营容易使得药店处于监管被动的境地,疲于应付。

提升竞争力才是王道

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归一个主题:企业无论是想做百年老店长久发展,或是卖给上市公司,必须走回正道提升企业竞争力。明大势、走正道、行远路,这是对于县域连锁的冀望。

从2013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可以看到,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环境在逐渐改善。

另外,新医改进一步提速,该如何看待新医改对零售药店带来的影响?从国家层面来看,控制医药卫生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是政府的需求,如何和政府保持一致,这是药店人要思考的问题;

从居民层面看,在破解公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新医改逻辑背景下,药店需要思考如何帮助顾客健康增值的问题;

从工业层面看,随着医药分开,药品从医院渠道转移到零售渠道,药店要如何体现自身的高价值?如果只是平行转移,药店就仍只是药品搬运工。药店的价值应该是减弱绝对用药过量的部分,提升绝对用药不足的部分,这才符合健康中国2030的朝向。

事实上,向健康服务终端转型,县域药店大有可为!

一方面,提升专业力,服务驱动,包括药学服务+健康管理,走出药店走进社区,立足本业跨界延伸,建议县域连锁药店利用在县域的品牌影响力,做一些跨界延伸,只要是健康服务的都可以做。

另一方面,要借力外部资源探索转型,如通过上游供应商资源探索以顾客健康增值为目标的新合作模式,帮助政府部门达成新医改目标,用政绩换业绩。此外,借力第三方平台资源,融入生态圈也是县域药店需要思考的命题。

扫一扫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