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
社区里的全科医生是不是学历低、医术差?
其实,
我们浦东有很多高学历的全科医生,
有些还颇具“国际范”呢。
“国际范”的社区医生
徐绮就是一位“上得国际舞台,下得社区家庭”的“国际范”医生。她在2015年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亚太区会议上做交流发言,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做访问学者,也曾用流利的英文和来自英国皇家全科医师协会的同仁们探讨全科医学的发展。
如此成就与她自身的努力不无关系。20多年前,“科班出身”的徐绮毅然投身社区医院。为了提高自己,她又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职研究生,继续深造学习。那一届200多个研究生里,只有两位社区医生,而徐绮还属于“高龄”学生:“我记忆力没年轻人好,要更努力地学习。”历时5年,这位“努力学习”的徐医生获得了临床医学硕士学位,陆续发表了17篇核心期刊论文。她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归纳总结出了一系列经验方法,为其他全科医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2008年,徐绮转到离家较近的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因而有了更多时间服务居民。她经常去社区进行健康宣教,因为讲得通俗易懂,又往往选择居民迫切想要了解的内容,她的健康宣教总是座无虚席。时间久了,徐绮走在小区路上总会被人认出来:“哎,这不是我们徐医生吗!”
徐绮指导的宣教小组被评为浦东新区优秀自管小组,她也获得了新区优秀社区医生和新区“十佳医生”称号。
全科医生需要多个“心眼”
很多居民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小毛病”,殊不知,看似小毛小病的症状背后,很可能藏着“大隐患”。
77岁的邬老伯就差点小病酿成大祸。一天,他跟徐医生说自己喉咙不舒服,好像是“哽住”了。徐绮在问诊过程中发现,“模子”很大的邬老伯说话有气无力,这应该不是喉咙不舒服造成的。她马上给邬老伯做了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及时确诊邬老伯得的是急性心梗,当机立断把老人转诊到公利医院救治……现在,装了3根支架的邬老伯已在康复之中,回想起来还是有点后怕:“多亏了徐医生,不然我要鬼门关前走一遭了。”
徐绮觉得,作为一名全科医生,就不怕多个“心眼”。有些患者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作了“开药中心”,直接把药单丢过来要求开药。而徐绮不论对方是什么态度、什么要求,每次都会不厌其烦地询问患者详细病情和具体症状,然后再决定开哪些药或判断是否需要住院:“我们应该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方案,而不是什么都听患者的。”
徐绮领导的医护团队管理着50多个床位,病人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有的还处于痴呆或者植物人的状态,无法跟医护人员语言交流。对这些病患,徐绮和她的团队除了普通问诊,还需要依靠仔细观察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有些老人罹患多种疾病,一些共病症状也较难甄别。这时候我们就要多个心眼,多问一句、多看一眼,尽早发现问题,避免误诊。”
高水准赢得居民信任
徐绮总结她和患者建立信任的经验:门诊追求质量,病房讲求责任心。她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应该像专科医院那样,“排队2小时,看病5分钟。”只要条件允许,她会控制问诊的数量:“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病人的情况,去解释我这么处理、用药的目的。沟通真的很重要,看似在浪费时间,实际上却能提高依从性。”
徐绮曾接待过一位高血压共病痛风患者,他对徐绮开出的“氯沙坦钾”表示异议,并擅自更换了药物:“这个药里面有‘钾’,我有痛风性肾病,血钾本来就高,这不是害我吗?”徐绮便详细向他解释用此药的原因:这个药既能降压,又能降尿酸,只要各项指标都控制在相应范围之内,这个药是最适合的。
专业又耐心的解释,让这位患者消除了心中的疑惑,对徐医生也充满信任。
“现在很多全科医生抱怨留不住患者,其实,自己的技术上去了、服务上去了,患者的信任度也就上升了。将来,患者有健康问题,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咨询自己的全科医生。”徐绮对全科医生的未来充满信心,她表示:“中国的全科医生正处于发展上升期,专业水准、全科体系已经逐渐和国际接轨。”
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们“浦东卫生计生”公众微信,每天都会有准确、精彩的健康资讯推荐到大家哦!
小卫和小薇,祝您健康每一天!
长按二维码关注浦东卫生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