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不排队、与医生聊天20分钟 上海家庭医生让病人享受“顶级”医疗服务

来源: 基层卫生智库/H4China

现在,越来越多的上海居民,开始享受“看病不排队,与医生聊天时长可达20分钟”的“顶级”服务。


上海老人总爱拿在上海享受的医疗服务,与子女们在国外享受的医疗服务对比。比如说,上海看病要排很长的队,国外看病一个电话,跟医生助理预约一下就好了;上海排一小时队,跟医生只能聊上不到两分钟,且大部分时间是自己在倾诉,医生只回应“嗯”“啊”“好”,而国外医生可以陪你聊上半个小时;上海的医院里人山人海,容易交叉感染,国外的医院干净整洁,空气也好。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上海居民,开始享受“看病不排队,与医生聊天时长可达20分钟”的“顶级”服务。他们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打一个电话,只要医生有空,就能就近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中心看病;家庭医生看不好的病,还能直接把病人转诊到大医院的大专家手里,继续问诊。

2011年,上海推出家庭医生制度伊始,很多社区居民抱着怀疑的态度,担心家庭医生“水平不行”,不肯与家庭医生签约。到了今年,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吴乾渝发现,很多过去拼命发动身边亲戚朋友签约家庭医生的街道干部,“忙不过来了”。他们不得不把有限的签约名额,让渡给辖区里更有需要的居民。“下一步,我们要改变基层的这个误区,大家只要愿意签约,都能签。”吴乾渝说。

据悉,目前上海已有1000万社区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有了自己专属的家庭医生。

根据上海社会调查研究中心问卷调查结果,92.1%的受访居民认为家庭医生就诊方便,对家庭医生服务态度和服务效果满意度分别达到95.5%和89.1%。

“定制”医疗服务,价格更便宜

家住上海市闵行区龙柏社区的李老伯今年71岁,这位患有慢性心脏疾病的老人,如今已很少去三甲医院排队。“我这是慢性病,每次去医院,专家号挂不上,挂个普通号,碰到哪个医生就是哪个医生,根本不了解我之前的病情。”

李老伯现在有了自己的签约医生,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自己的签约医生,每次一看到他,就会问一句“最近心脏好点没”。

在李老伯看来,这就是“顶级”服务的一种表现。“一个医生,看到你就能知道你的病史,了解你长期的病情变化,这比多少个专家都有用。”李老伯认为,外科手术需要专家,但平时看病还是一个了解病情的签约医生来得实在。

很多人想知道,拥有一名一对一提供“定制”服务的家庭医生如何收费。据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在上海,家庭医生分布在各大社区卫生中心,他们的收费与居民在社区卫生中心挂号费用相同,开药也同样可以“进医保”。

很多时候,家庭医生开药更便宜、方便。

李老伯算了一笔账,他的慢性心脏病需要长期服用3种药。按照上海医保的相关规定,这3种药如果在三甲医院配药,需要一个月开两次,共计511.2元,报销比例为70%;而如果在社区卫生中心找家庭医生开药,一个月只需开一次,个别药物报销比例为90%,每月能节省药费41.7元。算上往返三甲医院的路费、挂号费,李老伯说,一年能节省1268元。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到,相比三甲医院有严格的医保报销时限,社区里的家庭医生具有医保优惠、延长处方时间等“特别功能”,这给社区慢病患者带去了福音。原本每两周要开一次药的患者,如今可以一个月开一次药,且报销比例还有提高。

2015年,上海在家庭医生签约基础上,推出了“2.0版家庭医生制度”。居民在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的基础上,还可以再选择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签约,形成“1+1+1”的签约医疗机构组合。

签约后,居民可在组合内根据自身疾病情况选择一家医疗机构就诊,确需到组合以外医疗机构就诊的,由家庭医生负责转诊。

家庭医生能约到“专家号”

全科医生杨建玲200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她已当了10多年的全科医生。

除了给社区里的签约病人看病,杨建玲还有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帮助病人预约转诊。她可以预约到38家三级医院和156家二级医院的专家号。

根据上海市开放给家庭医生的“特殊权限”,杨建玲可以提前两周预约到各大医院的8000多个专家号,而一般大型三甲医院专家号对挂号网、微医App的开放时间仅为提前一周。也就是说,杨建玲可以提前预约。

最近,一名签约病人要预约上海某三甲医院的妇婴专家号。一开始,病人不想麻烦杨建玲,于是自己预约。但她提前一周也没能约上,最后通过家庭医生预约转诊系统,轻松预约到了这个专家号。

一名心脏骤停的签约病人,此前也在杨建玲的及时救助下,争取到了宝贵的转诊时间,在大医院“捡”回一条命。

杨建玲介绍,同样的药物,家庭医生开具的处方,经医保报销后,能帮助患者节省25%~30%的费用。

据龙柏社区医院院长刘玉昌介绍,该社区共有16467名60岁以上老人,其中55%以上的老人签约家庭医生。签约老人中,社区就诊率高达71%,在“1+1+1”组合内就诊的约为77.18%。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社区全年共有12453人次得到了家庭医生开具的“长处方”,“除以工作日,相当于每天从大医院拉一辆大巴车的人(约四五十人),到社区来。”去年11月的数据显示,龙柏社区签约居民平均门诊次数减少了7次。

数量庞大的家庭医生从哪里来

越来越多市民签约家庭医生的同时,也给主管方带来极大的管理难度。要给1000万甚至更多人配备家庭医生,上海的底气在哪里?哪有那么多家庭医生可以提供服务?

2016年6月6日,国务院医改办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不仅明确规定了家庭签约服务的主体和内容,同时强调签约服务的费用分担、绩效考评和对全科医生团队的激励,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了制度保障。

目前,我国全科医生十分紧缺,截至2014年年底,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共有17.3万人,占医生总数比例仅为6%,而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30%~60%。

而上海之所以现在敢于承担“只要愿意签约,都能签”的责任,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要追溯到11年前。2006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实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在9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社区教学基地,并建立了38家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现有注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达到近7000人的规模。

上海市卫计委主任邬惊雷介绍,上海日前专门为全科医生进行了“职称单列”的规划设计。过去,全科医生与大医院的专科医生相比,“永远评不上高级职称”。但现在,全科医生职称单列,高级职称占比2%~8%,中级职称占比达20%~40%。此外,全科医生还拥有了专业学位培养,可以考研。

邬惊雷说,家庭医生制度是本次分级诊疗医改的基础,“这一点,上海卫计委早前的领导就已经有了布局。20多年来,上海卫计委用一种钉钉子的精神,在持续不断地推进家庭医生制度改革。从培养全科医生干起”。

20多年前,上海还处于人口爆发增长的红利期,如今,上海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最老”城市。上海市民政局、市统计局等部门日前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57.79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比例达31.6%。

社区养老、家庭养老政策的顺利施行,同样有赖于家庭医生队伍的壮大。

可以预见的是,一旦家庭医生制度在上海全面推开,有一天,那些高高在上的大医院将不得不提高自己的人性化服务水平,以更高水准的服务来期待“家庭医生的转诊、推荐”。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