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史爱华)清明既是祭祖扫墓的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所谓清明,是天清地明之意,气温逐渐升高,桃李吐蕊,杨柳泛青,一扫凋零枯萎的景象。
唐山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朱叶珊介绍:《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中医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这个时节,肝气主令。肝属木,木生火,肝气有余,则会出现心火旺盛。因此,这个节气是不应该进补的,如果再补,无异于火上浇油。所以清明的养生保健关键以养肝为主。如果肝气条达,人的气机就会通畅,气血就会和谐,肝血充沛,则脏腑的功能也能维持正常。相反,如果肝气过于旺盛,则容易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食物正常消化吸收,也会导致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继而引发各种疾病,肝血不足则神魂失养。清明也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养生节气,那么针对清明时节的养生,建议主要以调理肝脏为主。
首先要调畅情志,肝为刚脏,体阴用阳,人一旦出现肝火旺盛则暴躁善怒,另一方面,受到人的情绪影响,善怒、好发脾气的人也会使肝阳亢盛。那么调节情绪,不过喜、不过怒,是保持肝气平和、防止肝火旺盛的前提。清明时节可以通过踏青郊游、放风筝等活动放松心情,开阔视野,减轻压力。
其次,中医治疗还可以采用 “滋水涵木”法使肝气平和。“滋水”就是补益肾阴,“涵木”就是涵养肝木,通过补益肾阴,从而使肝气、肝阳平和,达到阴阳平衡。中成药的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都是滋阴补肾的良药。肾水充足则肝火平和,是一种“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良策。
另外,肝在五行属木,在五味为酸,木性能制约土性,而脾在五行属土,在五味为甘。春天正是肝木之气旺盛的季节,人的脾土之气会相对受到抑制,因此,春三月宜少食酸味的食品,多食甘味的食品,以达到补养脾脏之气的目的。 朱叶珊提醒:清明时节气候转暖,一些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容易造成呼吸道传染病,可以吃一些蒲公英、紫花地丁等野菜清热解毒,还可以在这段时间内要切忌服用“发物”,如海虾、蟹、竹笋、毛笋、羊肉、狗肉、公鸡肉及辛辣食物等,以免助湿生热,旧病复发。
总之,清明养生要注重养肝顺应节气,运用中医的传统理论调整阴阳,为一年的好身体打造基础。
《燕赵卫生动态》
一个关乎百姓健康的公众号
编辑:陈天宇 孟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