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期间,难免会遭遇孩子对死亡话题的种种追问,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

来源: 济宁卫生计生/Healthy-Jining



“人为什么会死?”“为什么人死了就再也见不到了?”清明节期间,家长难免会遭遇孩子对死亡话题的种种追问。孩子希望能理解这些重要的生命主题,但在成人的世界里,该话题却往往被称为“禁忌”。如何让孩子理解死亡,对父母和孩子们自己,都是个不小的难题。


“绿萝叶子为什么变黄了呢?”4岁半的蔓蔓好奇地问。妈妈解释:这是叶子枯萎了,死了,很快新叶子就会长出来,就像人一样,会长大、变老、去世。“就像太奶奶一样,是吗?”蔓蔓的追问,让蔓蔓妈妈意识到,女儿已对“死亡”有了模糊的概念。


蔓蔓2岁半时,太奶奶去世,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到“死亡”话题,也第一次经历了乡村的传统葬礼仪式。葬礼后,蔓蔓不停地追问:“太奶奶为什么不见了?”大人们或是告诉她,太奶奶去天上了,会变成一颗星星;或是干脆故意岔开话题。

那么,究竟该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

对学龄前孩子最好讲故事

孩子若问及死亡或与之相关的话题,要看孩子当时的年纪。对学龄前孩子,用讲故事方式更合适,甚至可告诉孩子一些仙逝的老人在世时的小故事,不要把过度悲伤的情绪传染给孩子。至于孩子懂不懂,并不是最重要的。不过也别把天堂太美化了,否则,说不定孩子会向往去天堂,适得其反。对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委婉的、不会吓着孩子的方式告知他实情。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觉

“这么说爸爸死了?”

“是的。”

“他为什么不等我们一起死?他说好了我们一起去海南的,怎么说话不算数?”

“有些事情是我们自己控制不了的,爸爸也不愿意离开我们,他非常爱你,也爱妈妈。”

“我想爸爸。”

“妈妈也想爸爸,妈妈也很难相信爸爸不和我们在一起了。”


如果孩子大些了,在跟孩子谈论死亡时,尽量不使用委婉的话语,避免他们对人生如此的灾难产生误解,让他们知道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发生、却又无可奈何的事。如果孩子很难过,你不妨鼓励他哭出来,或把当时的感觉说出来;同时给他充满爱意的拥抱和关切的眼神,孩子会有安全感。

挑准合适的时机

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读这样的诗给孩子听,慢慢地,孩子就会记住了。而且,在这样的节日里,可以和孩子讲一些清明节的风俗知识。


如果家里养小动物,尤其是孩子也参与喂养照顾的小动物离去时,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哪怕孩子想要再看几眼,或者想要亲手掩埋,抑或想以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情绪时,我们都要尊重并且给予理解和帮助。

祭扫该不该带孩子

西方人的丧礼一般都以庄严肃穆、简单的方式进行;国人大多习惯以哭得呼天抢地来表示悲伤。不同表达悲伤的方式,给孩子的感觉也不同。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状况来告诉他们,成人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情绪失控。如果真的无法控制,最好把孩子先带开,等大人情绪平稳,才可以安抚孩子。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们相信原创的力量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健康幸福路上

我们愿意陪您一起认真走下去……


济宁市卫计委主管   齐鲁晚报李倩工作室主办


济宁卫生计生新媒体内容合作(长按可复制)

Tele:18678730171

来稿请洽:qlwb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