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每周一病)

来源: 中医中药专治疑难杂症/zhongyizhongyao555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偶有自行恢复,但通常会导致死亡。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可发生于原有或无心脏病的患者中,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在急性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死亡,属非外伤性自然死亡,特征为出乎意料的迅速死亡。91%以上的心脏性猝死是心律失常所致。


心脏骤停或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


⑴,前驱期:许多患者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期症状,诸如心绞痛,气急或心悸的加重,易于疲劳,这些前驱症状并非心脏性猝死所特有,而常见于任何心脏病发作之前,这些症状仅提示有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


⑵,发病期:亦即导致心脏骤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变时期,通常不超过1小时。典型表现包括长时间的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或头晕,目眩等。


⑶,心脏骤停期:意识完全丧失为该期的特征。如不立即抢救,一般在数分钟内进入死亡期。罕有自发逆转者。心脏骤停的症状和体征依次出现如下:①,心音消失;②,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③,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抽搐常为全身性,多发生于心脏停搏后10秒内,有时伴眼球偏斜;④,呼吸断续,呈叹息样,以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内;⑤,昏迷,多发生于心脏停搏30秒后;⑥,瞳孔散大,多在心脏停搏后30~60秒出现。但此期尚未到生物学死亡。如给予及时恰当的抢救,有复苏的可能。


⑷,生物学死亡期:从心脏骤停向生物学死亡的演进,主要取决于心脏骤停心电活动的类型和心脏复苏的及时性。室颤或心室停搏,如在头4~6分钟内未给予心肺复苏,则预后很差。如在头8分钟内未给予心肺复苏,除非在低温等特殊情况下,否则几无存活。从统计资料来看,目击者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和尽早除颤是避免生物学死亡的关键。


小编议:本病如果已经发生,预后多不良,所以,小编建议以预防为主,极大限度的杜绝此病的发生。尤其是具有心脏骤停的高危对象,应做到早预防,早治疗,切不可不以为然,乃至造成悲剧的发生。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的急性期,康复期及其后的慢性过程中,心脏骤停的危险性较高。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头72小时内,心脏骤停的潜在危险可高达15%~20%。在心肌梗死康复期(自第三天起至第8周内),有室速或室颤史者,其心脏骤停的危险性最大,如仅给予一般性措施治疗,在6~12个月内的病死率高达50%~80%,其中50%为猝死。小编在调理冠心病等心脏病方面,有很好的中医方案,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联系小编了解下。


心脏骤停或心脏性猝死如果已经发生,那么及时有效的抢救很关键,小编把其主要的方法告诉大家,以防遇到此种情况时而束手无策,只能默默等待救护车的到来。了解了抢救常识,便可以边抢救边等救护车,对于生命垂危的人,不能浪费一分一秒。


心脏骤停出现较早而可靠的临床征象是意识的突然丧失伴以大动脉(如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有这两者的存在,心脏骤停的诊断即可成立。在不延缓施行基础心肺复苏术的同时,设法通知急症救护系统。


一旦确定为心脏骤停而手边无心电监护和除颤仪的情况下,应坚定的给予心前捶击:拳头举高20~30厘米,捶击患者胸骨中下1/3处,共1~2次。可行约5组(约2分钟)心肺复苏,特别是在事发地点由呼叫到急救人员抵达时间超过4~5分钟时。然后扪患者颈动脉确定心跳是否恢复,若仍无搏动,则继续实行基础心肺复苏。


基础心肺复苏主要包括重建循环,畅通气道,重建呼吸和除颤。小编着重说一下重建循环和重建呼吸。

⑴,重建循环–人工胸外挤压:人工胸外挤压时,患者应置于水平位。头部不应高于心脏水平,否则由于重力作用而影响脑血流。下肢可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和加强人工循环。若胸外挤压在床上进行时,应在患者背部垫以硬板。操作者宜跪在患者身旁或站在床旁的椅凳上,以便居高临下实施挤压。挤压时,一手与患者胸骨长轴方向平行的置于其胸骨前方,掌跟相当于胸骨下半部,另一手掌跟重叠其上,双肘关节伸直,自背肩部直接向前臂,掌跟垂直加压,使胸骨下端下陷至少5厘米,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4厘米,儿童大约为5厘米)。挤压后应放松,使胸廓弹回原来形状而使胸腔内压下降,血液回流。急救者应该意识到胸外按压的重要性,遵循 “ 用力按压,快速按压 ” 的原则,以每分钟至少100次的速率进行,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和胸外按压间歇最短化。


人工胸外挤压不当可发生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肋骨与肋软骨脱离,气胸,血胸,肺挫伤,肝或脾脏撕裂,及脂肪栓塞等并发症。为减少并发症,挤压时需注意:①,挤压部位不宜过高或过低,也不可偏于左右侧,切勿挤压胸骨下剑突处;②,在挤压间歇的放松期,操作者虽不加任何压力,但仍宜将手置于患者胸骨下半部不离开其胸壁,以免移位;③,挤压需均匀,有节奏的进行,切忌突然急促的猛击。


在基础复苏术进行1分钟后可暂停5秒钟以观察患者是否自行恢复呼吸和心跳。其后可每2~3分钟暂停观察,但暂停时间不超过5秒钟。如心脏自行复跳,一般仍需继续予以通气。


⑵,重建呼吸——人工呼吸:如患者自主呼吸已停止,则应做人工呼吸,以口对口呼吸的效果最好。在气道畅通的基础上,将置于患者前额的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操作者在深吸气后,使自己的口唇与患者口唇的外缘密合后用力吹气。若患者牙关紧闭,则可改为口对鼻呼吸,即用口唇密合于患者鼻孔的四周后吹气。在进行人工呼吸时,需注意观察患者胸壁的起伏,感觉吹气时患者呼吸道的阻力和在吹气间歇有无呼气。


在复苏开始时,遇到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单人施救者应首先从进行30次按压开始心肺复苏,按压速率应为每分钟至少100次,而不是进行2次通气,然后进行人工呼吸。所有人工呼吸均应持续吹气1秒钟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有明显抬高。这样可使患者呼吸道内维持一个正压。若仅一人进行急救时,对所有年龄(新生儿除外)的患者需挤压30次作人工呼吸2次。每次吹气应持续1秒钟以上,吹气量为10ml/kg(700~1200ml)。双人施救则每15次胸外挤压,吹气2次。


在行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时,常可致胃胀气,后者使横膈抬高,肺容量减少,并可发生胃内容物反流。因此在吹气时宜参考患者胸部的起伏,控制吹气量。若患者胃严重胀气而影响换气功能时,应使患者侧转并压迫其上腹部使其胃气外排,再继续操作。

常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一个只专注于健康与养生的公众号,一个弘扬中医文化的公众号!关注健康,关注养生,求医问药,疑难症咨询,赶快关注吧!



中药偏方,验方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