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世界健康日,一起关注抑郁症近期研究进展

来源: 药时代/DrugSNS

(本文转自:生物谷)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7年3月30日对外公布数据称,全球目前有超3亿人患有忧郁症。自2005年至2015年,忧郁症患者人数增加了至少18%。



WHO表示,2015年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22亿人患有抑郁症。他们发现,忧郁症患者快速增加,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此同时,病人缺乏足够的心理治疗,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恢复正常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约有50%的抑郁症患者没能接受治疗,而这一数字在低收入国家更为惊人,达到80%至90%。

WHO在2017年4月7日世界健康日当天启动一项名为“抑郁症:我们来谈谈”的推广活动,致力于抑郁症患者寻求相关帮助。对于这种疾病的典型治疗包括谈话疗法和药物疗法。基于此,小编盘点了近期在抑郁症的不良后果、抑郁症检测和治疗方面取得的进展,以飨读者。

1.Biol Psych:突破!科学家发现增加抑郁症风险的特殊基因突变
doi:10.1016/j.biopsych.2016.08.008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Biological Psychiatr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来自一个与世隔绝村庄的人群进行研究发现,基因NKPD1的罕见突变或许和个体患抑郁症风险直接相关;相关研究或能帮助研究人员理解引发抑郁症分子病理学表现的分子机制,同时对于后期开发改善抑郁症的诊断以及治疗该病的新型疗法或许也提供了新的线索。

研究者Amin表示,通过对编码mRNA和蛋白质的所有DNA进行测序后,我们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单一基因,该基因或许在抑郁症的遗传性风险上占到了4%的比例。

为了鉴别出该基因,研究人员对来自Erasmus Rucphen家族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该家族研究包括收集直到过去几十年居住在与社会隔离地区的家庭和其后代相关的数据信息;在诸如这样的人群中,遗传隔离往往会诱发罕见突变不断被放大,这就为研究人员发现罕见突变的相关信息提供了强有力的队列研究,文章中,研究者对几乎2000名有抑郁症症状的个体进行了相关研究。

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包含遗传编码产生蛋白质的部分DNA进行测序后,研究者Amin及其同事发现,NKPD1基因的多个突变或许都和较高的抑郁症症状分值直接相关,同时研究人员还在来自一般人群的独立样本中也复制出了抑郁症症状和NKPD1基因之间的关联,尽管这种复制样本强调了NKPD1基因中的不同突变。Amin说道,我们发现NKPD1基因能够参与鞘脂类(Sphingolipids)和神经酰胺的合成,而这一研究也非常有意思,而这同时也指出了NKPD1基因在机体中的预测性角色。

研究者指出,血液中鞘脂类水平的改变和抑郁症的发生直接相关,同时其也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性的靶点来帮助开发治疗主要抑郁症障碍的新疗法。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阐明了NKPD1基因和抑郁症发生之间的可能性关联,同时研究人员或许也能够开发出治疗携带NKPD1基因突变的抑郁症患者的新型疗法。

2.Am J Psychiat:脑部扫描有助于抑郁症的治疗
doi:10.1176/appi.ajp.2016.16050517; doi:10.1176/appi.ajp.2016.16050518



来自埃默里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对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的某种特定活动进行扫描能够帮助医生们决定使用心理疗法还是抗抑郁药物疗法。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对患者进行了为期12周的抗抑郁药物或者行为认知疗法。在研究的初期,患者接受了功能性的脑部MRI扫描检测,并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决定进行上述哪一种治疗。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杂志上。

MRI扫描结果显示,大脑负责情绪处理的中心与其它三个区域的功能性连接程度的强弱决定了治疗手段的选择。如果患者的大脑这些区域的正向连接较高,那么应该选择行为认知疗法,而如果上述区域之间存在负面的连接或者没有连接的情况下那么更适合抗抑郁类的药物疗法。

"抑郁症也存在多种不同的类型,就像癌症一样。不同类型的抑郁症适合的疗法也往往不同。通过脑部的扫描,我们能够找到最适合某个患者的治疗方式,从而避免无效的治疗"。该研究的首席作者,来自埃默里大学的心理学家Mayberg说道。

3.血检可诊断早期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
doi:10.1113/EP086212

近日,耶鲁大学宣布开发出可以区分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血检诊断工具。通过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在这两种精神性疾病的任何发展阶段进行检测。这是第一种可用于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理诊断工具。该项研究结果发表在《Experimental Physiology》,详细介绍了检测的概念性验证工作,以及开发成诊断产品的预期成功率。由于这两种疾病很难通过简单地行为观察来早期发现,因此这种血检方法很有应用价值。

这项新的血液诊断针对的是一种称为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VP)的激素,其水平在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中存在差异。这种激素调控人体血管收缩和水潴留,它受神经系统细胞信号通路NMDA(altered N-methyl-D-aspartate,N-甲基-D-天冬氨酸)调节。

在研究中,Gunduz-Bruce博士分别检测了7个精神分裂症患者,8个抑郁症患者和10个对照成员的激素水平。结果显示,NMDA受体在患有抑郁症的人体内“过度活跃”,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功能失调”。抑郁症组具有比精神分裂症组高3倍的AVP浓度,证明血液测试可以基于所选择的生物标记物将两种症状成功区分。

4.酸奶治抑郁焦虑
doi:10.1038/srep43859



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吃活菌培养的酸奶可能可以逆转抑郁症和焦虑症状。该研究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表明在称为乳杆菌的酸奶中的益生菌与抑郁症状的发生中具有直接联系,并且更多地摄取这些益生菌可以缓解症状。

对于该研究,研究人员分析了小鼠模型的肠道微生物组在其受到应激之前和之后的组成。研究人员观察到,当小鼠受到压力时,其肠道中的乳酸杆菌的数量减少。随着乳杆菌的流失,出现抑郁症状。有趣的是,当研究人员给小鼠乳杆菌他们的食物,小鼠几乎恢复正常。

进一步分析肠道微生物组与精神健康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乳杆菌影响抑郁症的机制。研究人员指出,肠道中乳酸杆菌的数量影响血液中被称为犬尿氨酸(kynurenine)的代谢物颗粒的水平。研究人员观察到,肠道中乳杆菌数量的减少导致犬尿氨酸水平的增加。随着犬尿氨酸水平的上升,抑郁症状出现。

5.为了减轻抑郁症:脑结构自发改变
doi:10.1038/mp.2017.34



由洛杉矶儿童医院(CHLA)Saban 研究所的 Ravi Bansal 博士 Bradley S. Peterson 博士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皮层存在结构变化异,这些变化可通过适当的药物治疗正常化。这项研究发表于 3 月 7 日的“分子精神病学”(Molecular Psychiatry),是第一个在随机对照试验的背景下完成的,报道指出在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期间大脑皮质结构变化的存在,并且首次提供在人类大脑中存在解剖神经可塑性的体内证据。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脑皮质增厚是一种补偿性的神经生长反应,有助于减少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CHLA 发展心理研究所主任,南加州大学 Keck 医学院儿科和精神病学教授Peterson 说。“患者不用药物会有一个加厚的皮质,它越厚,它们的症状越少。用药物治疗然后降低症状的严重性,这反过来减少对大脑中的生物补偿的需要——使他们的皮质变得更薄,达到类似于健康志愿者的厚度值“。

研究人员在先获取解剖性脑部扫描基线,并在 40 周研究期结束时为 41 名慢性抑郁症患者获得解剖性脑扫描,而 39 名健康志愿者曾经被扫描过。本研究是在 Peterson 和 Bansal 在任时期对哥伦比亚大学治疗的成年患者进行。

患者随机接受活性药物度洛西汀(duloxetine),选择性 5 - 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剂,或安慰剂。在试验期间,用药物的患者与接受安慰剂的患者相比经历了症状的显着改善。在药物治疗的患者中,皮质厚度下降到健康志愿者的值,而安慰剂治疗的患者显示皮质轻微增厚。根据 CHLA 的研究员和 USC Keck 医学院的儿科教授 Bansal 的研究,这一发现表明,安慰剂治疗的患者继续需要补偿他们正在出现的症状。

6.腹针疗法治抑郁症作用机制揭示
doi:10.1016/j.nicl.2016.07.011; doi:10.1016/j.jpsychires.2016.09.014

广东省中医院影像医学部主任刘波教授、妇科王小云教授与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总院精神系副教授孔健开展国际合作,首次利用脑功能磁共振技术进行合作研究,经对比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经腹针联合药物治疗后,与情绪和意志活动相关的脑网络发生显著变化,并与临床症状的改善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已发表在国际期刊《NeuroImage-Clinical》(IF3.857)《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IF4.465)上。

腹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新的针刺方法,与传统针刺疗法不同,该疗法是针对腹部与全身部位相关的反应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轻微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效果较好,但作用机制不明。

随着功能磁共振和神经电生理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人脑活动数据的采集已成为可能。大量结构及功能影像研究证实,抑郁症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和意志活动的降低,与杏仁核、纹状体、扣带皮层和前额叶皮层等大脑区域的异常神经活动存在显著相关,这些脑区的神经活动及功能连接已经成为预测抑郁症及其评价疗效的生物学标志。

在中韩合作课题基金的资助下,广东省中医院放射科主任刘波教授及妇科主任王小云教授与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总院精神系孔健副教授等合作,对18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腹部针刺治疗、18例对照组进行假针刺治疗,两组均辅以氟西汀药物治疗。持续治疗8周。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接受脑功能磁共振的静息态扫描,并采用国际通用的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评估患者抑郁症状,对治疗组和对照组间的疗效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腹针治疗组患者大脑的杏仁核与扣带皮层、纹状体与前额叶皮层的功能连接强度显著增强,而这种功能连接的变化与患者蒙哥马利抑郁量表评分的降低显著相关。

研究成果表明,腹针刺激可以对参与情绪和精神活动的脑网络产生调节作用,这有利于进一步揭示腹针疗法的中枢作用机制。同时,由于腹针疗法的感觉刺激相对轻微,更加易于患者接受,因此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7.体育活动或可以防止儿童患抑郁症
doi:10.1542/peds.2016-1711



过去的研究已经表明体育活动活跃的成年人患抑郁症的风险较低。但是还没有研究探索相同的效应是否在儿童身上也存在。日前,一项新研究的结果表明活跃的儿童患抑郁的风险也较低。当然这里指的是中度或者剧烈的可以让儿童出汗或者是气喘吁吁的体育活动。来自挪威科技大学(NTNU)的研究人员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追踪研究了数百名儿童,以确定他们的体育活动与抑郁症风险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在800名儿童6岁时开始了实验,并在他们8岁和10岁时对其中700名儿童进行了追踪调查。他们通过先进的加速器检测了儿童的体育活动,并通过对父母的采访了解儿童的精神健康状态。“活跃、出汗及打闹不仅会带来身体方面的好处,也可以防止他们患抑郁症。”NTNU的博士研究生Tonje Zahl说道,她是这项2017年2月发表在《Pediatrics》上的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 体育活动更活跃的6、8岁儿童在10岁时的抑郁症症状更少,因此体育活动似乎可以防止儿童患抑郁症。“知道这些信息很重要,因为这表明体育活动或许可以防止儿童患抑郁症或者治疗已经患抑郁症的儿童。”NTNU心理学系副教授Silje Steinsbekk说道。Steinsbekk强调这些结果应该通过进一步的随机研究进行确认,需要增加儿童的体育活动强度并检测这些儿童的抑郁症症状是否比对照组更少。“我们也检测了那些有抑郁症症状的儿童的体育活动是否会随着时间减少,但事实上上并非如此。”

抑郁不会导致体育活动减少,同时久坐的生活方式也不会增加抑郁的风险。因此这项研究传递的信息是:促进儿童参加可以出汗和喘气的运动;尝试汽车或者户外游戏;限制儿童看电视和iPad的时间并不足以保持儿童健康,儿童还需要增加体育活动。

8.BMJ:抑郁或升高癌症病人死亡率
doi:10.1136/bmj.j108

近日,一项早期研究表明焦虑和抑郁会增加某些癌症的死亡率。通过分析涉及大不列颠数千名癌症病人的研究数据,研究人员发现心理困扰程度更大的直肠癌、食管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病人的死亡率更高。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BMJ》上。

“我们的发现提供了证据表明精神状态好坏也许具有预测病人预后的能力,但是我们还需要更多研究确定是否这种关系具有因果关系。”研究人员David Batty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道,他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

他和他的同事分析了苏格兰和英格兰共16项研究,这些研究包含超过163000名16岁以上的参与者数据,这些人在研究初期没有患癌症,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了10年的跟踪调查,期间有4353人死于癌症。

研究人员发现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体重、体脂、吸烟史及饮酒史等因素排除之后,精神状态与癌症病人死亡率之间的预测关系仍然成立。

9.植入微型线圈,治疗抑郁症
doi:10.1126/sciadv.1600889



用植入大脑的微型线圈施加磁场刺激,可以治疗某些精神疾病。对神经学家和医学专家们来说,大脑入侵(brain hacking)是医学研究中非常前沿的领域。如果能精准地控制人脑860亿神经元,也许能更好地发现这些神经元细胞是如何协作共事,支配身体和个人行为的。这些“大脑黑客”们通常将大脑比作电脑操作系统的控制面板,通过安装或卸载补丁(“激活”或“冻结”部分细胞)可以修复系统漏洞(治疗癫痫和抑郁等精神疾病)。

可植入的微型“电磁线圈”让科学家们看到了新希望。绝缘线圈中的电流能够产生磁场,通过电磁感应刺激神经元细胞。科学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改变电磁场区域的形状,从而激发目标区域的细胞。另外,磁场可以轻松穿透结痂的组织。

在某些方面,这项技术类似用于治疗抑郁症的磁场疗法。在进行经颅电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时,病人头戴的大线圈刺激了调解情绪的脑神经元。哈佛大学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Shelley Fried正在他的神经修复学实验室开展一项新研究,他表示:“TMS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并不需要损伤人体细胞,但目前为止,依然很难办到精确地刺激神经元。”

研究人员采用微制造技术,以硅和铜为原材料制造出仅有100微米粗细的电磁线圈(大约为头发丝直径的2倍,与植入式电极相近)。在他们的展示中,这些由微细铜丝缠绕形成的线圈能在端部产生足够强的磁场。在大脑皮层沿纵向神经元植入探针,就能让线圈端部产生的磁场刺激该部位神经元,而不干扰从其他部位延伸过来的横向神经束。

Fried和同事在《科学进展》上发表的文章详细描述了微型线圈。他们以被麻醉后的小鼠为对象,测试了这套装置。团队的研究人员将微型线圈植入到控制腮部的大脑运动皮层,向线圈通电从而使腮部抽搐。

哈佛大学研究人员下一步将以猴子为对象进行研究,尝试在猴子清醒时用微型线圈刺激特定区域的神经元。他们还将在实验室检验微型线圈作用于人类大脑组织切片的效果。

10.美研究称电子游戏有助治疗抑郁症
doi:10.1002/da.22588; doi:10.2196/jmir.6482



除了能打发时间,电子游戏或许还有其他用处。在两项最新研究中,美国研究人员尝试利用一种视频游戏程序治疗抑郁症,取得不错效果。这种游戏疗法把目标对准与抑郁症有关的潜在认知问题,而非仅是控制症状。两项研究均由美国华盛顿大学与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人员合作完成。

在第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把22名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利用名为“项目:EVO”的应用程序进行治疗,另一组接受抑郁症常规疗法。

“项目:EVO”是一款基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视频游戏应用程序,旨在通过电子游戏界面在神经层面提高使用者注意力等认知能力。按要求,接受这一疗法的患者每周玩这种游戏5次,每次20分钟。许多患者实际上玩游戏超过这一时间要求。

老年抑郁症患者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症状表现为对个人目标提不起精神、因过于焦虑而难以集中注意力等。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在线杂志《抑郁症与焦虑症》上报告说,经过4周试验,接受电子游戏疗法的患者在包括注意力在内的特定认知能力改善方面明显好于接受常规疗法的患者;而对于情绪及自我报告功能等方面的改善,两种疗法效果接近。

研究人员据此认为,可提高认知能力的电子游戏或许是干预老年抑郁症的有效方法。论文第一作者华金·安格拉说,“尽管‘项目:EVO’不是专为治疗抑郁症设计,但我们假设,通过有针对性治疗提高认知能力会产生改善抑郁症症状的效果,迄今的试验结果非常乐观。”

在第二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把600余名美国中度或轻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3组,接受3种不同的移动应用程序干预疗法,它们分别是“项目:EVO”,提供常规疗法信息的移动应用程序以及作为对照程序、仅提供普通健康建议的移动应用程序。

研究人员在美国在线刊物《医学互联网研究杂志》上报告说,轻度抑郁症患者接受3种应用程序干预后症状都有所改善;中度抑郁症患者接受前两种应用程序干预后,症状改善程度大于接受对照程序干预的患者。

这篇论文第一作者帕特丽夏·阿雷安说,这表明,“项目:EVO”这类的游戏程序有潜质为那些没条件接受常规疗法的抑郁症患者提供治疗。但她强调,这类用于治疗的应用程序必须在临床医师指导下使用。

11.血检有望用于测评抑郁症严重程度
doi:10.1371/journal.pone.0165267


日本研究人员最新发现,抑郁症症状的轻重与血液中的某些代谢物相关。这一发现有望用于开发测评抑郁症严重程度的方法及研发相关药物。

来自日本九州大学、大阪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日前报告称,他们从九州大学医院、大阪大学医院以及日本国立精神和神经医疗研究中心收集了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数据和血液样本。研究人员利用高精度的分析仪器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测,研究他们抑郁症症状的轻重和血液中100多种代谢物的关系,同时也参考了常规问诊测评结果。

研究人员发现,有20种代谢物的量和抑郁症的症状相关,特别是3-羟基丁酸和甜菜碱等5种代谢物与抑郁症症状轻重有明显关联。此外,情绪低落、自杀倾向等抑郁症症状还与其他代谢物的量的变化相关。

研究人员计划今后开展更大规模研究,期待开发出通过血液检查诊断和治疗抑郁症的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网络版上。


更多精彩文章,请下载生物谷APP


点击“阅读原文”,看中国科学家如何开发全球最好的抗癌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