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双料院士王晓东:活得更久不是问题,活着干嘛是个问题!到底多久?

来源: 县域卫生/zgxyws88

投资家预测财富走向,科学家预测生命长度。当投资家遇上科学家,他们最关心的话题是什么?由《中国县域卫生》作为媒体支持的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上,北极光创投创始人邓锋与百济神州创始人之一、北京生命科学院研究所所长王晓东就生命科学终极问题进行对话。

 

对话嘉宾之一、荣誉等身的科学家王晓东,拥有美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双院士”头衔,其科研成就和商业战果圈里圈外声名赫赫。他如何审视当下健康产业的“淘金”热。

 

技术突破加速科学发展

 

王晓东认为,技术突破正在让科学呈现革命性的加速发展,且推广速度非常快。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基因编辑技术。现在通过基因编辑,可以实现在一个生命体中,通过编辑,变成不一样的东西,比如,在小鼠身上直接进行人源化的基因编辑,这可以用在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中。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降低了这个领域的技术壁垒,以前使用改变基因的小鼠做实验,可能需要从国外买,耗时耗资。

 

第二个是单细胞基因测序。现在单细胞测序技术与其生物信息分析的办法,都已经非常成熟。这个技术的成熟,使得肿瘤免疫疗法的发展会更有想象力。肿瘤免疫疗法将肿瘤本身视为一个有多个不同细胞组成的小器官,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的成熟,使得研发中对肿瘤的了解会更全面、深入、清晰。

 

IDO抑制剂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且持有该项目的公司估值的一路飙涨,虽然让业界有点惊讶,但是随着单细胞基因测序的成熟,这个研究就能进行下去。

 

第三个是人工智能与电镜解析蛋白结构两项技术的交叉技术进步,让解析蛋白结构的工作大大的简化。总体来说,技术突破体现在以前很多年才做的一点事,现在可能几个月甚至几个礼拜就把这个事做了,这对新药研发也会有巨大的推动。

 

药物研发创新可以从从两个角度来看,一种是方法与过程的创新,其实这里面是有套路的。比如,如果你能够把发现了的靶点,通过技术进步与创新,先人一步,或先中国市场一步,用自己的方式证明它,并做成了药,这是创新的一种途径。创新无外乎三点:机制、钱、人,这些中国现在都不缺。

 

另外一种就是原始性创新。什么叫原始创新?在我看来就是对一种未了解的生物学机理的了解,以及是不是可以通过小分子,或者大分子的化合物和抗体去影响治病的机理。比如帕金森,到现在,我们对其基本的生物学过程不了解,导致我们无法有效地控制疾病病情。

 

投资界关注的脑科学有重大突破

 

王晓东介绍,脑科学最近有巨大的进展,推动来自技术方面非常大的突破:光遗传学。欧洲的几个科学家通过研究水里面的藻类,发现单细胞的水藻有趋光性,这里面有一个感光蛋白。这些科学家就把感光蛋白拿出来研究功能,结果发现这个感光蛋白如果光一照,就可以把细胞激活。

 

斯坦福的两个教授把能够感光的水藻的蛋白放在动物的脑子里,结果发现把它放在什么地方一照光,就可以把这一部分大脑里的神经元激活。这样一来,就可以把脑子里面的很多以前我们不知道的,很详细的功能一个个地给它做出来,会极大推动我们对大脑的了解。

 

另外一个脑科学在我看来也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突破。我的一位师兄找到了在小鼠身上影响睡眠的基因,他发现通过突变体让这个动物老也睡不醒。结果他把基因克隆后发现是一个在脑子里面神经突触之间的一个基酶。以前我们为什么会睡觉,它的物质基础是什么,我们本来都不知道。现在你如果睡觉的物质基础搞明白了,这对我们了解脑子的功能是一个很巨大的突破性进展。

 

癌症何时能够攻克?人最长能活多久?


肿瘤什么时候能够攻克?王晓东保守的回答是,可能30岁以下的人都不会死于癌症。癌症是一个很复杂的病,它跟环境、生活习惯等都有很多的关系。其实已经有很多进展,比如由病毒引起的肝癌、子宫颈癌等等,通过接种疫苗发病率会大幅度地下降。

 

其次,在研究衰老方面,现在很多人也都很有兴趣。其实我们在意的不光是能够活得长,更重要的是生活质量更好。首先不能得癌症,不能得神经退行性疾病,身体倍儿棒,但是忘了自己是谁也不行。癌症要解决,退行性疾病也要解决。现在的难题是我们对人本身在衰老过程中的分子机理不够了解。

 

其实在国际上也有很多此类的研究,研究得最多的就是用的是线虫进行模拟研究。线虫只能活两个周到三周,你可以通过改变基因或者改变环境,看他活得是不是足够长。其实我们现在对于怎么能够让线虫活得长有很多办法,比如说让它少吃。

 

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你能活很久很久,你想干嘛?因为随着我们科学对衰老过程的了解越来越深刻,多活几年应该不是个问题,但干嘛确实是一个问题。

我是笔杆子

投稿邮箱

【zgxyws@y-

欢迎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