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10天,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任职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一年的日子。2016年4月19日,詹启敏接棒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任北大医学部主任。
在北医学生心中,他是新晋男神;在患者眼中,他是看得了疑难杂症的医生;在投资人和企业家眼中,他是能预判未来医学发展的意见领袖。
4月8日,由“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主办、《中国县域卫生》作为媒体支持的“共创未来·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首届年会”在京召开,逾600位医疗投资人、企业家、科学家参加了此次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北大医学部主任詹启敏是此次论坛的重量级演讲嘉宾。
01
健康产业发展关键看医学创新
健康,已经成为中国老百姓继温饱之后最重要的需求。健康中国,也正在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影响健康产业的走向。
现在健康对国家经济的贡献,约在7%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在12%以上。所以我们的目标在2020年,中国的大健康产业对国家的贡献应该超过10%,达到12%甚至更高,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经济支撑。
詹启敏指出,要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发展目标,一定要成为一个医学强国,没有这个做支撑是不可能的。今天谈论的健康,既是一个大健康概念,即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又是一个大健康策略——不仅是临床诊断治疗,还包括从生命形成的第一天起整个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全过程,包括了个人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健康、医院管理,同时也包括了健康产业和健康保险。
具体来讲,卫生和健康事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学科学研究。二是疾病的预警和监控。三是临床治疗。四是健康管理和服务。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讲,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生病能够生小病,生病能够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这是老百姓的基本需求。而提高国家重大疾病的诊疗水平,提高对公众的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健康管理的服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学科技水平的全面提高,科技创新引领健康事业的发展。
02
医学技术创新重点突破的领域
100多年的医学实践证明,任何一种传染病和重大慢病的控制,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都是跟医学科技创新有关——X射线的出现、青霉素、抗菌素的出现,DNA双股螺旋、器官移植,到70年代第一台CT,然后到今天人类基因组的完成,以及精准医学、靶向治疗,大数据,分子影像、分子病理,诊疗手段越来越多。
中国目前医学领域里面,要解决的问题有:第一,基础研究的突破,没有基础研究的突破就不可能有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第二,临床路径的规范、标准、指南,中国要变成医学强国,一定在这方面要有所作为,在国际上要有贡献。第三,医疗装备和健康器械。第四,产业发展、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起来了,说明产品能够惠及民生,解决健康需求,同时国家的经济也会得到发展。
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寻找突破点。詹启敏给出的答案有:
一是,基因组学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在十三五甚至更长的时间应用。基因组学技术是了解人类本质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基因组学不等于精准医学,基因测序不等于精准医学,基因组学只是精准医学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其中之一)。
二是,蛋白质组学未来技术的发展,未来对健康事业是一个重要支撑。
三是,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的临床应用和产业化。不远的将来,大规模的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可能会应用到临床上。
四是疫苗和抗体,这是生物技术里面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在过去前几年(至少前三年),全世界销售的前十位药物里面,七个就是生物技术药物,六个都是抗体。
五是生物治疗和个性化诊疗技术。生物治疗里面包括了细胞治疗、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个体化诊疗技术包括分子分型,就在今天临床分型、病理学分型、形态学分型的基础上,还会有分子分型、分子诊断和个体化的治疗。
六是医疗器械和药物的创新。十一五期间国家就启动了新药的创制的专项,从十三五开始重点推医疗装备,尤其是数字化的医疗装备。
七是大数据和智能健康医学,已经变成了一个全局性的国家战略性的一个布局。2016年国务院47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专门强调健康医疗,大数据和产业的发展,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
03
生物样本库资源是国力象征
精准医学贯穿健康的整个环节,不光是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包括风险的精准预测。无论是做好诊断还是做好风险预测,都离不开生物样本库的支撑。“谁拥有生物样本库资源,谁就掌握医学科技主动权,就占据医学竞争制高点。”詹启敏强调。当然,样本库是对它有要求、有标准、有质量,完整的临床信息,个人的信息安全要考虑伦理和法规,还有一个共享精神。
中国目前的医院管理的话,样本的共享资源很困难。健康医疗大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而很多医院的院长把它当做自己的资源。到今天为止国家还没有一个真正国家意义上的样本库。
由于共享困难的原因,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从队列临床组学,一直到药学相关的,到慢病管理、社区健康,所以这个大数据的话,从目前国家逐步地在推进就是我们的标准化的收集,收集之后的这个库存,全局的考虑,目前国家在做顶层,但是也只能一步步这么做。要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的,哪怕区域性的数据库,这个挑战是比较大的。光靠政府做肯定不行的,一定还要靠包括资本,企业,医院、科研院所,还有医院在内的所有相关方的参与,数据库才能够真正地做好。
中国正在迎来大数据的机遇,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这五项制度,如果没有大数据支撑,都很难完成。
我是笔杆子
投稿邮箱
【zgxyws@y-】
欢迎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