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日医患联谊活动
届时有大家关心的帕金森病非药物治疗和日常锻炼护理相关知识专题讲座,同时组织患者进行精彩的才艺表演和游戏互动,欢迎患者、家属及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
帕金森病又名震颤性麻痹,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强直、动作缓慢和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是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变性性疾病。根据世界帕金森病协会资料显示:全球现有超过400万帕金森患者,我国有170万人患病,其中5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并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75岁以上的人患病率达到2.5%以上。据估计,我国每年有近10万人成为新发帕金森患者。
帕金森病发机制十分复杂,与年龄、环境和遗传等因素有关。男性、有机溶剂接触、家族中有帕金森病患者是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咖啡因被认为是保护性因素。
帕金森病病程缓慢,早期症状轻微的时候,常常被漏诊,也经常被误诊为脑血管病、颈椎病和腰椎病等其他疾病。过去该病通常被认为是运动障碍为主的疾病,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实该病有非常多的非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的表现为:早期可出现嗅觉减退或睡眠障碍,尤其是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异常,可伴有麻木、刺痛及不宁腿综合征。还可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便秘、多汗、流口水、体位性低血压等,近半数有抑郁,约15%-30%患者晚期出现认知障碍及痴呆、幻觉。
目前认为,帕金森病一经诊断,就应该启动规范治疗,以延缓病程,改善预后。否则,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社会增加经济负担。天津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做了一项关于帕金森病患者经济负担的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每年总费用为38308.48元(图1),其中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间接费用平均5017.24元,为患者因患病造成的误工费和提前退休等损失;直接费用平均为33291.23元,直接费用包括药费、护理费、住院费、交通费等等(图2),这对许多家庭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治疗药物: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该病的治疗领域,问世了许多新的药物和治疗手段。目前该病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儿茶酚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抗胆碱能药物、金刚烷胺。
手术治疗:
长期药物治疗疗效减退,同时异动症可考虑。此外,对于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还可以选择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
除了运动症状,一些严重影响生活的非运动症状也是可以治疗的。比如许多患者有严重的便秘,可以通过摄入足够的液体、水果、蔬菜、纤维素和乳果糖或其他温和导泄药物改善。对于体位性低血压,可以增加盐和水的摄入量,睡眠时抬高头位,不要平躺,可以穿弹力裤,不要快速地从卧位或坐位起立,也可以选用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米多君治疗。失眠患者,可以调整不正确的抗帕金森药物服用方式,或选短效的镇静安眠药。
非药物治疗
需要提出,非药物治疗比如运动,对于改善患者症状也是有效的。从2011年起,有超过50多项运动对帕金森病影响的研究。国外有学者选取了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对他们进行多种强化康复训练,观察2年。结果发现,康复训练组的运动功能较2年前有改善,而非康复组无变化。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跌倒的风险大大增加,绝大多数情况下,跌倒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好。一旦出现跌倒,可以造成患者骨折,严重跌伤甚至危机生命,许多患者由于跌倒而入院治疗。再预防跌倒方面,运动治疗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外研究显示,对于轻症帕金森病患者,通过改善平衡能力和腿部肌肉力量训练,可以减少患者跌倒的风险。很多帕金森病患者非常关心什么样的运动可以缓解病情。一般来说,运动频率应该保证3-4次/周,每次40-60分钟,而且运动强度要在中度以上,要包括适当的力量训练。
可能有的患者会觉得,这样的运动形式不符合中国老年人的运动习惯。在2012年,世界权威的医学杂志新英格兰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太极对帕金森病作用的研究。众所周知,太极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方式,主要以平衡训练为基础。在这项研究中,专家选取了194名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对患者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太极训练,采用计算机检测受试者的姿势等指标。训练结束时,患者的步态、跌倒、运动功能、运动准确性等均有改善,并且这种改善持续到训练结束后6个月。因此,许多专家认为太极是适合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项目。
在非药物治疗方面,除了运动,还有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和经颅磁刺激等。其中证据比较多的是物理治疗。通过有针对性的物理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僵直、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而其他治疗方式,目前证据还不充分。
In 从1997年开始,每年的4月11日被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这一天是最早描述帕金森病的英国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
陈蕾
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一 主任 硕士生导师 博士
擅长:神经变性性疾病和运动障碍疾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肌张力障碍等)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老年医疗保健分会委员、天津市医学会第五届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天津市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天津市卒中学会理事。长期从事神经变性病(帕金森病,不典型帕金森综合征及神经变性性痴呆)临床诊疗及研究,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及科研成果。2005年在德国柏林获Melvin Yahr青年科学家奖,2007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获第十七届国际帕金森病和相关疾病专项奖。
活动回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