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推中药国际化融合创新,看看这位代表在两会上有何议案?

来源: 国际制药装备/unipharmtech

今天下午(3月3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啦!两天后(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也将开幕,至此,全国两会的大幕终于拉开了。这几天,来自各地的两会代表委员们都将来到北京,共商国是。而健康君最关心的,则是那些跟咱们息息相关的健康界将会有哪些提案和议案。


这不,今天,我们先请到了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闫希军,跟大家聊聊中药国际化的话题~


中药国际化战略行动自1996年启动,经过20多年的持续推进,现在已经形成了中药国际化的技术、方法、模式和经验的一系列重要成果。闫希军认为,将中药国际化的创新成果,融入我国自主创新和竞争优势的国家力量建设,有助于我国加快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


闫希军告诉健康君,由于中医药是中国原创的科技成就,中药国际化研究又是在具有显著差异的不同药政体系下开展的,所以中药的国际化创新成果对国内的药物研发模式和评审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如何将这些重要成果在国内实现移植、转化和借鉴,融入我国自主创新和竞争优势的国家力量建设,更有力地助推“中国创造”和“制药强国”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闫希军建议,为了更有力地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创新,将体现中国特色和优势的优秀科技成果,转化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国家力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把中医药方剂作为创新药物的资源库,对中药的创新实行分类研究、分类发展、分类指导、分类审批,逐渐形成适合中医药特点又能标准化的研究和评审模式。


2、加快修订和完善体现中医药特色的新药技术指导原则,从指导原则的类型、数量和针对性上,满足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快速发展的需要。


3、招揽优秀的国际生物医药人才,搭建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中药临床研究中心、服务平台和审批机制,实现国内外中药研发的结合和对接。


4、将中药国际化的创新成果在国内实现快速转化,融入国内药物研发和评审模式之中,使我国中药的研发和评审与国际标准接轨。借鉴ICH的机制性框架,积极探索中国与国际临床试验数据的互认机制,利用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保持我国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先进性和领军型创新能力。


5、建立中药国际化的补偿制度。对于具有重大临床价值和创新程度高的中药新药,根据药物的研发和审批周期长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专利延长期,以补偿其在国际化新药研发中的高风险和高投入,激发企业加大中药国际化创新的积极性。


中药材质量,检测环节最薄弱


其实,说到中药材,其质量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曾表示,中药的质量问题、资源可持续问题对中医的发展至关重要。但野生变家种、道地药材异地种植、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化肥,加上土壤中的重金属等问题,都可能影响到药材种植的质量。


该如何保障中药材的质量,闫希军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长期以来,中药材的质量检测一直是中药行业的薄弱环节,制约着中药行业整体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中药材企业自检、政府抽检、第三方检验三种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不协调、不匹配,中药材质量难以得到系统化保障。


2、国家提出将政府监管职能与检测职能部分或完全剥离,第三方检验检测如不能及时补位,可能出现质量管理漏洞。


针对以上情况,闫希军提出如下建议:


1、国家要鼓励由企业与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参与、多元化投资主体的中药材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


国家对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审核、验收后,应从法规上认可其检验检测报告的合法性,并认可其报告可以作为法律仲裁的依据。


2、完善对中药材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机制。


一方面,通过完善相关法规建设,加强对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另一方面,在法规建设初期,建议政府部门对获得资质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以过程检查、飞行检查等方式,开展实验室能力验证和实验室比对,并对各机构的检验结果进行评级公示,引进社会监督,不断完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的队伍建设的监管机制。


3、专项鼓励第三方机构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在国外已具有良好的公信力,我国的中药材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在实验室建设、技术与服务能力培育、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还需不断加强。


建议国家设立专项基金,在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与专业化药材市场,加快布局市场化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实验室,对其进行鼓励、予以扶持,同时避免重复建设,尽早建设出一批具有中药材检验检测专业服务能力的科技服务型的第三方检验机构,从药材质量保障上服务于中药材行业的快速发展,保障人民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