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价值何日翻盘?看金融人跨界做中医馆……

来源: 中国药店/zgyd666

 

 

记者在做本文的采访时,君和堂中医馆刚刚完成B轮融资,创始人潘学才忙得脚不沾地。从公司到车上再到公司,潘学才语速很快地接受了采访,虽过程匆忙但内容充实。

 

重塑中医药价值

潘学才本是学金融出身,受几位名老中医的影响,看到了这个行业的社会价值以及深深的困惑。“可以说是被中医感召吧。”潘学才如是说,“十几年以前,我看到这些老中医的人生状态特别好,看到了他们对中医的担心,在这些影响之下,我走上了中医馆之路。”

 

潘学才认为,目前整个行业的基础还是很差,中医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中医院的饮片收入能否占到20%要打个问号。“对中医医疗技术价值认可的恢复有个过程,药品的质量回归也有个过程,如果价值不回归,那么传承是不可能的。”潘学才说。

 

君和堂目前有八家中医馆,分布在上海、南京、杭州和武汉。“现在管理力量还是比较弱,因为之前很少有人做这个东西。中医馆既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又是知识密集型企业,需要摸索一套管理模式。”潘学才指出,中医的困境在于,长期以来从业者认认真真在做的有品质的东西没有体现出经济价值,从业者需要思考的是,怎样在提高患者治疗品质的同时体现出经济价值,另外还要把服务做上去。“望闻问切向来被认为是简便验廉,这种认识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当下,市场没有发育,服务没有发育,人才没有发育,整个行业是百废待兴的。未来十到二十年,中医药的经济价值肯定会显现出来。现在政府在加强监管,市场环境向好,这样行业就会自己优胜劣汰,会慢慢起来。”潘学才说。

 

谈及饮片的质量问题,潘学才认为,这反映的不是质量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个价格体系的问题。潘学才说:“目前,在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中医药市场里,中药产品的价值被低估。整个市场90%在公立医院,而公立医院带有计划经济色彩,产品只是有,而不是优。现在各个民营医馆必须要依靠品质才能赢得消费者,这样经过慢慢发展,中药产品的品质就会被重视。”潘学才指出,即使现在立刻实行饮片优质优价,想恢复市场的自动调节也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患者对中药的品质并不清楚。“他到日本愿意花高价,但是回到中国就不愿意买单了,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的恢复也需要过程。现在顶级药材全都出口,君和堂就是从出口商那里采购药材,但是对于这些精品中药,消费者甚至医生都不接受,因为大家对质量一般的饮片都已经习惯了,这个习惯的改变需要时间。”

 

打造完善的中医馆经营体系

潘学才认为,目前中医馆这个行业还很初级,需要通过规模化来降低边际成本,进而完善整个体系。

 

首先,要完善采购体系,并且对部分饮片要自己炮制加工。“对于这一点,一两家诊所是很难做到的。”潘学才说,“如果都采购现成的,那么有些产品虽然达到了药典标准,但是实际上质量还是不过关的。药典的有些标准过严,而有些则过松。”君和堂所用的乌梢蛇、三七粉、紫河车等都是自己加工,“市面上的三七粉大部分把须、茎都包含在内,而这些我们是不要的。”潘学才说,“我们还有一批老药工带着徒弟们做丸散膏丹。”

 

第二,信息系统要统一开发。潘学才指出,现在很多诊所用的都是医院的记账系统,缺乏患者反馈,这些可以借助移动医疗的手段给予升级。目前,君和堂已经开发了仁心医生APP,打造了线上约诊平台和慢病管理平台。

 

第三,建立冷链物流体系。“不做到一定规模,就做不到冷链物流,这样部分饮片的质量就难以保证。”潘学才说。

 

潘学才指出,一个中医大夫疗效究竟如何,君和堂在系统里可以看得很清晰,如果只是单个诊所,缺乏系统的支持,则很多时候对于疗效难以恰当地评估。潘学才说:“怎样建患者管理体系,怎么做单病种研究,这些没有平台都没法做,所以我们在做优秀医生的工作平台、互联网的平台,这些也是中医现代化的一部分。”

 

“这些体系做起来了,行业才会被人尊敬,否则就是小作坊。”潘学才说。

 

建理想中的中医学堂

谈及初创时期如何请到好中医的问题,潘学才表示并无技巧。“开始我们也是一个都不认识,也是自己去请,去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这些老先生们心里都清楚得很,他们对未来也有想法,他们的眼睛都像X光机一样,都能看出你想做什么,能够找到契合点的话就能请得过来。”

 

请到中医只是第一步,为了保证人才储备,君和堂建立了五个医生工作室,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年轻医生。

 

虽然有了师承体系,但是潘学才认为,仅靠师承体系是不足以完成中医教学任务的。“师承是重要基础,但是现代教育也是必需的。传统的方式可以去尝试,但是中医的现代教育是需要重新探索的。”潘学才说,“我们在江浙沪请的医生都是在临床上比较有疗效的,这些医生也有办一所中医学堂的心愿。老师可以到临床去,又可以回到学校这边来,这就是现代教育。”

 

对于未来的中医学堂,潘学才不仅依靠自身医馆的名医,其计划是挑选全国某一领域讲得最好的老师来担当讲师,并且试图重建中医教材体系,恢复中医教育以哲学为根基、以临床为学习要务的“本来面目”。

 

谈及盈利模式,潘学才指出,把基础打好,有患者选择你,那自然就会盈利。“将来发展好了就是和医院竞争,有医院这么大的客流量做支撑怎么会不盈利?规模做大以后,可以设中心药房,既便于质量控制也能降低成本。”潘学才说,“君和堂在有医保的城市做三到五年,力争成为患者的一个就医选择,我们很诚实地每天去检测自己的质量体系,为消费者呈现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这样取信于民又怎么会不盈利?”

 

对于当下的中医馆热,潘学才给创业者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一定要喜欢,不喜欢不要来做;第二对患者一定要负责,不要想着投机取巧;第三要做好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准备,要想马上成功那就请换个地方。”

长按上图3秒钟,识别二维码关注

喜欢的话就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