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门课,浙江小学生也懂“治未病”

来源: 制药网/zyzhan_2012
导读


4月8日,在“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成立10周年纪念活动暨《中医药与健康》小学教材首发仪式”上,浙江省发布了全国首套小学中医药教材《中医药与健康》,这标志着浙江省成为全国首个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的省(市、区)。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漫漫五千余载,凝聚了无数先辈深邃的智慧,蕴藏着源于自然的规律,传递出来自民间的质朴。时至今日,中医药文化走过历史长河,跨越时间与空间,穿过信息过载的互联网时代,走进人们的生活,这正是文化原生力量的体现。
 
  中医药文化意义重大,是提升中华文化自信的突破口。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既有培育人才的现实意义,更有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意义,有利于增进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有利于青少年提升健康素养,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使中医药文化的精华和智慧成为他们健康行为的动因。而如何继承好,发展好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亟待深入思考、研究的一大问题。
 
  《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在十三五期间健全中医药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终身教育体系。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培养的中医药人才往往是在大学阶段,在老师指导下利用这种资源开始专业学习,但是医学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专业,网络资源相对灵活,可以不断更新,满足学生毕业后的学习需求。
 
  除了大学阶段的专门培育之外,我国不少中学也有促进中医进校园、进教材等活动。例如,选派专家支持学校相关选修课程建设及教材编写、开展“中医名家系列论坛”等,并协助培训相关兼任教师,开展中医药文化相关的学生社团活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大力推进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特别是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充分发挥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智库作用,加强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的开发和校本课程教材的实践应用,提高中小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信任和使用。
 
  为推广中医药文化,北京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基地专家在中央电视台、北京卫视、国家图书馆等进行科普讲座,发表多篇中医药科普文章并出版书籍,与主流媒体、大型企业、文化公司、社会团体等合作创作中医药动画文稿、大型纪录片脚本等。
 
  各方为继承中医药文化可谓下了不少功夫,但将中医药知识文化首次编入教材的,浙江当是首例。据了解,近年来,浙江高度重视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为增进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2016年,省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中医药文化知识进小学教材的编写工作,成立了《中医药与健康》编委会,组织专家撰写教材内容。
 
  笔者了解到,本套教材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目前已列入浙江省2017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并将于2017年秋季进入全省小学课堂。
 
  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套教材的特色就是力图将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普及和体验与基础教育拓展性课程有机衔接,使孩子们通过课程学习,了解中医药常识,培养对中医药的认知和兴趣,培养良好的健康意识;从小在接受中医药文化熏陶中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从小明确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从小懂得“治未病”,了解并乐于接受小儿推拿、刮痧、拔罐、针灸等非药物调理和治疗的手段,这是一生都有用的中医健康教育。
 
  据了解,下一步,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还将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的支持下,继续编写中医药知识初中、高中教材。从小培育中医药知识,这对于未来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中医药学术创新等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文章来源:中国制药网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