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孩子最近嘴巴起疹子 或者手、足、口腔、臀等部位起疹子 很可能是手足口病 和它的“弟弟”疱疹性咽峡炎来袭 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显示 最近几周手足口病呈持续增多的趋势
预计4月下旬 就是下周开始 会进入快速上升期 发病高峰将出现在5~6月 妈妈们怎样做才能让孩子远离病毒呢? 一起来看看吧!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肠道病毒引发的传染病,是儿童特别是5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高峰期在4-7月,在学习如何预防前,爸爸妈妈先来认识下:
手足口病
症状: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2~5天,宝宝可能有低热(38℃左右)、困倦、头痛、咳嗽、流鼻涕、食欲不佳等类似于感冒的症状,注意,部分病例可无发热或无皮疹。
发病期(1~2周),症状最明显,如果发现下面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症状,要尽快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疱疹破了后,宝宝会感到很疼,抗拒吃饭、吃奶。
➤手掌或脚掌出现米粒大小疱疹,不疼不痒。
➤臀部或膝盖偶尔出现米粒大小疱疹,不疼不痒。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手足口上的疱疹在同一个宝宝身上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后消退。
传播:
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容易通过生活中密切接触患者的粪便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极易在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传播,极少数重症病例可导致死亡。
症状:
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和溃疡,咽部有充血,可见散在灰白色疱疹,直径约1-2mm,四周绕有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数目多少不等。孩子喊嘴巴痛或不吃东西、流口水。
传播:
传播途径和手足口差不多,一般症状较轻,多数会在4~6天后自愈,几乎不会出现重症或危及生命情况。
预防手足口病,关键是做好卫生工作,切断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
勤洗手。宝宝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洗完手后应使用独立毛巾擦干。家长们在接触宝宝前、替宝宝更换尿布、处理宝宝的粪便和呼吸道分泌物后,也要洗手; 吃熟食。不要吃生冷或半生不熟的食物,确保食物安全; 喝开水。不喝生水,多喝开水,促进新陈代谢;
常通风。不仅居室要勤开窗通风,而且不要到人员复杂、空气质量较差的公共场所去,避免从空气飞沫中感染病毒; 勤消毒。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宝宝的餐饮具、奶瓶每次使用前,应煮沸20分钟或高温消毒;玩具更应该每周清洗;宝宝的尿布、毛巾、衣物、被褥也要经常换洗和晾晒。
对于手足口病,很多家长都不陌生。它是法定报告传染病之一,一直纳入监测防控。
近日,东莞市卫计局发布《东莞市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监测方案(2017年版)》提出加强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防控。
这是东莞首次对疱疹性咽峡炎开展监测。
今年对两种传染病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目的在于及时掌握疾病的流行特点和变化趋势,做好防控工作。
为了使本可以不中招的孩子避免疾病感染,呼吁每个家长,转发给所有家长参考此文,如果一旦孩子确诊感染手足口或疱疹性咽峡炎,一定做好自律隔离,避免感染更多孩子!
文章来源:东莞市卫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