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李欣。
是一名为临床儿童解决病痛的千万医师中的普通一员,许久以来我的志向就是当一名儿科医师,2008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时光逆流而上 回眸凝望
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一定的距离。
进入儿科这个朝气蓬勃的大家庭后,我发现想与做完全不是一回事,当看到一个个小宝宝五花八门的病情时,我一度非常眩晕;当看到保温箱里类似一只只小白兔的低体重新生儿时,才感觉一切无从下手。于是我卯足了劲发奋学习专业知识,除从基础开始学习外,跟随上级医师查看病人,早来晚走,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记录新入院的病人、夜间病情变化的、病危病重的,还包括如何下医嘱、如何书写病程记录,无论这些事情多繁杂、多枯燥、多刻板,但医生的天职要求我必须严格按规程来学习和操作。
尊敬师长、友爱同事,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我认为修好自身的道德至关重要,无论我是当初懵懂的对临床一知半解、几乎是一无所知的毕业新生,还是如今的小有经验的主治医师,“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止医生,科内的护士也是我的老师,她们的宝贵经验都是我要积极学习和借鉴的,而且工作中以诚、信为本,时常用孙思邈的医训来激励和警醒自己——“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除了热爱 还要坚持
工作几年后,自己的内心才渐渐趋于踏实,这种感觉来源于扎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积淀,来源于各种临床复杂病例的成功应对。
但是对于医学来讲,敬业精进,吐故纳新尤其重要。2011年在齐鲁医院进修学习时,我非常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对一些特殊病人、用药、教授的经验,都一一记录下来,再结合书本细细体会,最终将专家的知识学会、弄懂,下夜班也不急着回去休息,不值班时也时常去科里,几乎那段时间里,我成了齐鲁医院儿科的“常驻大使”,也正是在那段进修期间,我见识到了许许多多基层医院不常见的疑难杂症病例。我不间断地观察一个又一个孩子康复的全过程,反复揣摩一个又一个成功病例,直至从病理到用药,从我的用心,我的坚持,一定会有回报,那就是临床经验的裂变式增长,赋予了我对儿科专业无限热爱的底蕴与勇气。
我说,那不是人的天性吗?
有人曾经问过我,为什么那么疼爱小朋友?这就是我的回答。
进入儿科以后,科室张主任还有好多的医生都是如是做的,每逢特殊的病人尤其是危重新生儿,主动留下来加班,查看病情。有一天我下夜班,已到中午时间,适逢一名34周早产儿突发呼吸衰竭,心电监护示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跌至60%,患儿面色紫绀,呼吸微弱,心率也下降至90次/分左右,原本我已脱下隔离衣准备下班了,见此情况,我毫不思索又立即投入工作中,和值班医师马上实施心肺复苏,一人正压通气,一人胸外心脏按压,并上报主任,张主任刚到家中,还没吃饭又马不停蹄的返回科里,指导我们共同抢救,经过一番努力,患儿病情转危为安。
这时我的汗水虽挂在眉头,但是看到小患儿可以均匀地呼吸,才感觉到这可能就是我最最热爱的声音,这种呼吸的声音尽管通过新生儿保温箱自己听不到,但是却从内心感受到那砰砰跳动的巨响,忽然间一种使人泪目的喜悦却涌上心头。
感恩于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托举者
我深知,我能如此全身心的投入到我热爱的岗位上,离不开我生活中的坚强后盾:那就是家庭——丈夫、父母、公婆,他们非常理解,因为医务工作者所做的这一切,说小了,是治病救人,说大了,是积德行善。所以我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对家人、对朋友、对同事、对领导,正是医院这个温馨的大家庭教会了我责任、执着、认真、友善,感恩于他们用宽厚、学识、学养才成就了今天的我。
我一直在路上,需要您们的陪伴,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