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北京召开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地方改革做法和经验,部署全面推开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出席会议并讲话,部分省(区、市)和改革联系示范点城市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北京、陕西两省市专题介绍了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做法和经验,与会人员围绕全面推开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进行了深入交流。
胡祖才副主任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要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各级各类公立医院于9月底前全部取消药品加成,除中药饮片外的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主要由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补偿,并做好与财政投入政策的衔接,推动破除“以药补医”,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新型补偿机制。明确给出时间表,除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外,明确指出政府财政投入的支持。
二是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按照“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要求,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比价关系。重点是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价格。提高劳务价值,说明这已不是北京医改的“孤军奋战”,而是已经成为全国之举。
三是同步配套相关改革。强化与医药、医保、医疗等改革政策协同联动,同步推进。三医联动,强调提升医保资金捆绑。特别是做好与医保政策的衔接,调整后的医疗服务收费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要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和耗材等费用,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腾出空间。要推进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强化综合监管,形成改革协同效应。
针对“三医联动改革”,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长江学者、国务院国家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国恩认为,从医疗制度的改革来看,目前我国存在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制度性结构扭曲导致的低效服务;医药方面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药品的一致性评价和流通体制改革;医保制度改革方面,异地就医结算和支付制度是近期的重要任务。
刘国恩强调,医保支付手段的有效性取决于使医生、患者、医保三个利益相关方的激励和利益相容的程度。中国现行的医保支付手段还相当粗放,医保改革的长期目标就是不断完善三方利益和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通过更有效的资源配置,发挥引领整个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中心作用。
四是平衡好相关方利益。基本医疗需求的满足更应发挥公立医院的作用,发挥各部门的协同作用。正确处理好医疗机构、医保基金、患者等各方关系,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确保医疗机构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要树立底线思维,高度重视保障特殊病种群体、低收入群体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利益,保障这些群体的基本医疗需求。
“发展医疗卫生服务行业,仅仅依靠医疗体系是不够的,必须实现社保、交通乃至教育、体育等部门的联动。”这种协同将是相关行业的发展红利,从而产生大量可供百姓消费的产品和服务,也就是新经济增长点。刘国恩大胆判断:医疗服务行业将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医改最终的目标是提升医生和百姓的双重收获感,诊金高了,药价降了,是医改的核心内容,所有的政策是皆要为此服务。
另外,国家发展改革委还从倒排改革时间表、强化督导评估、加强宣传引导、同步加强监管等方面,对各地组织实施改革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我是笔杆子
投稿邮箱
【zgxyws@y-】
欢迎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