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城乡医保并轨,不再担心“同病不同命”!

来源: 平顶山医保/pdsybzx

去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要求整合两种医保制度。今年,医保并轨方案已出台一年多,多个省市地区也已实现城乡医保并轨。

城乡医保并轨作为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权益、以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前提。

为了解公众对于“医保并轨”的评价和期待,以更好地维护和保障公众利益,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开展了“医保并轨制度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公众了解医保并轨制度的途径、公众对医保并轨制度的影响因素的认知、公众对于医保并轨制度的期待和认识、人口统计学变量四个部分。

此调查期望在了解公众对医保并轨制度的期待和认识的基础上,探讨和提出医保并轨制度在普及和落实过程中所产生问题的应对措施。

主要发现

 超过9成的受访者对医保并轨制度有所了解,户籍所在地已经实现医保并轨的受访者,对“并轨”内容较为了解。

 超过6成的受访者期待医保并轨,其中农村地区的居民对此更为期待。

 公众对医保并轨满意度较高超过7成的受访者认为医保并轨有效改善就诊医疗服务。

 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更加关注“报销比例”问题。

调查时间

2016年11月-2016年12月

问卷发放

面向31省、直辖市、自治区共发放问卷6000份(包括人民论坛微信公众平台和其他网络推送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562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3.7%。

样本构成

 

公众如何认知医保并轨制度?

公众对医保并轨制度的了解度较高

传统媒介发挥重要宣传作用

调查发现,已有超过9成的受访者(93.1%)对医保并轨制度有所了解。对于户籍所在地已经实现医保并轨的受访者而言,他们普遍表示对于医保并轨制度相关内容较为了解。

其中,在公众对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中得分位列前三的分别是“个人缴费标准”(3.69)、“政府财政补助”(3.68)、“报销结算程序”(3.65)

对医保制度有所了解但其户籍所在地没有或不知是否实现医保并轨的这部分受访者中,有超过4成(44.1%)听说过医保并轨制度。

在这些受访者中,分别有35.6%是通过传统媒体,23.8%通过网络媒体,19.8%通过村干部、亲友介绍,以及20.8%通过医院窗口咨询等其他方式了解到医保并轨制度。

不同年龄层在获取信息资讯时也有所不同,年龄越大获取信息咨询的渠道越单一。相对于青年人而言,老年人(60-74岁)的了解渠道比较集中,基本限于传统媒体、医院窗口和论坛讲座。

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媒体在公众了解政府政策制度方面相比网络媒体仍存在相对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通过其他宣传渠道向公众普及相关的政策、制度,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向不同类型的受众进行宣传,将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重点。

医保并轨的普惠性已初步展现

公共政策的公平性仍需要增强

在公众对医保并轨制度的理解和认知中,“医保并轨是普惠医疗保障的需要”“医保并轨是强化统筹管理的需要”以及“医保并轨是节约管理成本的需要”位列前三,占比分别为44.3%、43.9%和43.8%。

说明该政策的落实已经让民众获得感得到切实提升,其普惠性已经初步展现并得到公众普遍认可,但要更进一步提升公众的获得感,还需要该项政策的全面深化落实。

相比认可度最高的选项,“医保并轨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需要”这一观点得到的公众认可度较低(33.5%)。促进医疗服务均衡、尽可能让公众切实受惠,是以医保并轨为代表的系列医改的最终目的。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公众对于医保并轨的普惠性认识虽居第一位,但是认可程度仍然没有过半,可能是该公共政策的公平性还不够完善,从而导致政策的实际效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正从选择性制度安排向普惠性制度安排过渡,在强调普惠性的同时更应重视公平性的考量。公平性不足会导致社会风险的积累,导致政策的实际效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

公众对医保并轨的总体期望值较高

农村居民较城镇居民有更高的期待

在户籍所在地尚未实现医保并轨的受访者中,超过6成的受访者(65.5%)表示期待医保并轨。对比当前参保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受访者可知,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对医保并轨的期待度更高

医保并轨有效改善就诊医疗服务

“报销比例”成为关注焦点

通过对户籍所在地已实现医保并轨的受访者进行调查可知,在医保并轨后,整个就诊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医疗服务各方面都有所改善,认为这些方面有了“极大改善”或“一定程度改善”的受访者均超过7成。

其中,“就诊交通便利性”“参保费用”以及“报销的便利性”是医保并轨后得到最有效改善的三个方面,选择比例分别为80.6%、80.4%和79.6%。

此外,公众对“转到其他医院的便利程度”“门诊转住院方便程度”以及“看病等候时间长度”这三项改善情况的评价相对较低。由此可见,今后的医改尤其需要注重提高转诊便利度、减少病人的候诊时间。

在问及受访者最关心医保并轨的哪些内容时,无论是户籍所在地已经实现医保并轨的受访者,还是户籍所在地尚未实现医保并轨的受访者,他们的首要关注点都是“报销比例”,分别占两类受访者的56.2%、89.6%。

户籍所在地已经实现医保并轨的受访者其次关注的是“起付额封顶线”(51.8%);户籍所在地尚未实现医保并轨的受访者其次关注的是“参保费用”(75.0%)。

此外,当前参保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受访者也表示最关注医保并轨后的“报销比例”问题,两个群体中选择此项的人占比分别为84.6%和75.6%。参保城镇居民医保的受访者其次关注的是“药品和诊疗项目”,选择此项的人占比为75.0%;而参保新农合的受访者其次关注的是“参保费用”,选择此项的人占比为70.8%。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可能与医保并轨之后医保待遇“就高不就低”有关。这是由于,若将新农合医保待遇拉高到城镇水平,就必然涉及农村参保人缴费标准是否会被抬高的问题。当前参保新农合的受访者对参保费用的高度关注,表明了他们尤其重视与医保并轨政策相关的直接经济利益,报销比例成为各群体的首要关注点,在很大程度上也表明了这一点。

什么因素影响了医保并轨制度的推广?

“医保制度的稳定程度”成为公众眼中推广普及医保并轨制度的首要影响因素

通过公众对所假设的11个影响医保并轨制度推广因素的认可程度进行评分(5分制),可以看到,对于这11个因素,公众总体上都比较认可,均分为3.83。

通过对这11项影响因素进行内部区分,可以得出得分最高的选项是“医保制度的稳定程度”(3.87),得分最低的选项为“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3.80)。但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得分最高、最低两项影响因素在内的全部11项内容,所得分值相差并不大。

并轨完成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加强立法保障”最能维护公众利益

调查结果显示,在户籍所在地已经实现医保并轨的受访者中,有超过6成的受访者(61.6%)户籍所在地为东部地区,远超中部地区(20.5%)和西部地区(17.9%)。可以发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有效积累资本,有助于提升自身竞争力,有利于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

除了加快发展区域经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动实现医保并轨的全覆盖以外,调查还发现,要想使得医保并轨制度更能发挥维护公众利益的作用,公众认为“加强立法保障”(50.0%)、“加大宣传力度”(43.0%)和“加强统筹管理”( 42.5%)也都非常重要

一方面说明公众已具有较强的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有关社会保障的法治建设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相关的法律规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加大宣传力度和统筹管理必然会涉及到整个制度的方方面面,这必然需要各方力量的投入,不仅仅是政府财政人力的投入,还有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如何更好地完善医保并轨制度?

现有的关于医保并轨制度的讨论虽不乏操作层面的建议,但普遍存在公众视角的缺位。我们尝试着从公众的视角出发,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确保医保并轨制度能更好地保障公众利益。

加强宣传力度,扩宽宣传途径

只有普及医保并轨政策,深化公众对医保并轨制度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对该制度的认可度,从而使公众主动参与配合医保并轨,提高参保率。

调查结果显示,超4成受访者(43.0%)认可“加大宣传力度”有助于医保并轨制度的推广普及。在公众看来,影响其对医保并轨了解度的首要因素是“身体健康状况”(71.4%),其次是“政府宣传力度”(61.5%)。由此可见政府宣传对于公众了解相关政策制度的重要性,加强政府宣传势在必行。

目前,传统媒体在公众了解政府政策制度方面仍居主导地位。而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除了传统媒体,还应该通过其他宣传渠道来辅助好制度政策的普及工作。比如,重点加强网络媒体宣传、户外宣传、社区干部宣传、医院窗口咨询和医护人员宣传等。政府有关部门还可以在人群较为集中的地方多设立一些宣传栏(如公交站台、十字路口、社区广场、医院大厅等),将医保并轨的制度政策和阶段性成果在宣传栏上进行公开,还可以定期在医院门诊大厅进行现场的政策咨询、讲解和意见收集。

这样做一方面可加深公众对政策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及时获取公众反馈,以更好地处理政策施行过程中的问题。

加强政策立法,保障合法权益

自医保并轨制度实施以来,骗保套保的新闻屡见不鲜。无论是各三甲医院门口随处可见的票贩子还是医疗机构伪造病例甚至“买病人”,无论是“无可奈何”还是“蓄谋已久”,这些花样百出的骗保手段无疑都在蚕食着公众的“救命钱”。这一现象折射出当前存在着医保基金管理漏洞、监管体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要想改善这一局面,首先,需要加强诚信监控体制建设,严惩不法行为。其次,医保并轨后医院规模增加,监管会出现一些新情况,且医保并轨制度仍需要经历一段磨合时间。因此政府相关部门仍需加强对医院的监管,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精细化管理,让每一笔医疗消费都可查询可追溯。最后,对于医疗机构而言,除了加强对于医护人员的诚信管理制度,还需要加强立法,对违法越界的医院有相应的惩处机制。在此次调查中,有5成受访者认为“加强立法保障”有利于医保并轨制度的推广普及。

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险,保障多层次医保待遇需求

医保并轨制度通过“六统一”的建立(即统一覆盖范围、统一筹资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基金管理),在制度设计上可以有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但是,舆论普遍认为医保并轨“待遇就高不就低”对于农村居民更有好处,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对于医保并轨,农村地区的居民比城镇居民更为期待。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改善农村居民医疗保障的同时,使得城镇居民医疗保障满意度得到提高,将成为今后医保并轨工作的重点内容。

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合理的医保待遇需求。有关部门应进一步积极推动实现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推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社会慈善的衔接配合,努力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来源:《国家治理》周刊 2017年 总期第131期

原题:《中国公众对城乡医保并轨制度的认知调查》

作者: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

执笔:人民智库研究员 赵紫燕 刘斯影


编辑:吉珂

制图:范玺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