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肇始,五帝开基。伏羲仰观天文,判阴阳,制九针。神农一日遇七十毒,辨众草木,相土地所宜,尝百草性味。《神农本草经》开药物学之先河。黄帝问难岐伯,济民众于仁寿,救病患于水火。《黄帝内经》列阴阳之候,彰死生之兆,终成中医之圭臬。神医扁鹊美名传扬,医圣张仲景勤求博采,撰著《伤寒杂病论》,为辨证之宗众方之祖。
天佑中华有中医。中医学经过不到3000年孕育、形成和发展,经过无数医学家的努力形成诸多学说,这些学说环环相扣,纵横贯通,从而形成一个庞大、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古时医药不分家,医者知药,药师懂医,方可入行。什么叫中药?白芍要切到一百多片,制附子放在手上薄如蝉翼;黄柏厚朴切成眉毛状;天花粉要切成鱼鳞片,这才是中药。
本期我为大家介绍的就是鱼鳞片的天花粉。
栝楼根名天花粉,内有花纹天然而成,故名之天花,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谓之天花粉。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唐以前称为栝楼根或蒌根,《神农本草经》始载栝楼根,列为中品;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载栝楼桂枝汤、栝楼牡蛎散等方都是用栝楼根。
一般于种植后3年采挖,肥力充足管理得当2年亦可收获。但是生长年限过长会造成粉质减少降低质量。秋季霜降前后采收为佳,雌株必须待瓜蒌收获后采挖。挖后洗去泥土以刀刮去外皮切块,直接晒干或烘干。产地多有干燥后用硫黄熏之,为使之色白。
《痎疟论疏》中载有一方,名栀子栝楼汤,方中有栀子5钱(去壳,取仁,用甘草水浸1宿取出,晒干,捣筛,为末),栝楼根7钱(取大3围者,去皮,捣烂,以水澄粉晒干),这里的以水澄粉类似葛粉加工方法。其捣细澄粉之法,于冬月掘取萎根,洗尽其外褐色之皮,带水磨细,去滓澄清,换水数次,然后曝干,晶莹洁白,绝无纤尘,沸汤沦服,虽稠滑如糊而毫不粘滞。秀色鲜明,清澈如玉。
天花粉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可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天花粉味甘不伤胃。苦可坚之生津液,故能止渴润枯。善能治渴,从补药而治虚渴,从凉药而治火渴,从气药而治郁渴,从血药而治烦渴,乃治渴之要药也。天花粉较之栝楼其性稍平,不似萎性急迫,而有推墙倒壁之功。
天花粉应用于上焦主要为肺热。燥咳多见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多配以麦冬、芦根等。烦渴多见咽干鼻干,多配以黄芩、知母等。中焦之患多用于因胃热消渴和胃燥便秘。消渴多见消谷善饥,口干舌燥,多伍以黄连、玄参等。便秘多见大便燥结,口干欲饮,多伍以玄参、生地等。用于下焦则是热邪伤阴之证,如淋证、不孕症等。淋证多见小便赤涩咽干,多合用知母、黄柏等。
天花粉性微寒故脾胃虚寒者应慎用。痰饮色白清稀者、汗下之后亡液作渴者、阴虚火动津液不能上承作渴者勿服。反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堕胎一般被视为不道德的。故医药典籍中殊少有关天花粉堕胎的临床记录,古文献中有天花粉“碍胎”的记载,现代研究证实天花粉蛋白能使绒毛广泛变性坏死,绒毛间隙闭塞及阻断血循环,促使前列腺素释放而流产,故孕妇慎用。
茯苓、甘草误用亦能杀人;巴豆、砒霜对病即能起死,今时医者,唯求其便,病家择医,唯求其稳!药之于人,贵在对症,方能疗病救人。药对症,毒药可为救命之宝,药不对症,补品亦成杀人之鸩。在现实生活中,天花粉出现毒副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单次用药剂量过大。为增强疗效,自行加大服药剂量,导致肝肾功能受损;第二,擅自延长用药时间。
部分中草药有明确肾毒性,应用不当会发生不良反应。我国中草药中具有肾毒性的有数十种。其中,报道较多的有雷公藤、木通、草乌、广防己、马兜铃、天花粉、细辛、蜈蚣等。儿童服用天花粉后若感觉疲劳、脸色发黄、眼睑或下肢水肿,出现尿颜色改变、尿频、尿急甚至血尿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天花粉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河南、广西、山东、江苏、贵州、安徽等地。一般都是3年采收根部,天花粉生长超过三年就会木质化丧失大部分药用价值。
栝楼干燥根:干燥根呈不规则的圆柱形,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色,皱缩不平,具有陷下的细根痕迹。质结实而重,粉质,不易折断。纵剖面白色,有黄色条状的维管束;横断面白色,散有淡棕色导管群条痕。气微,味淡后微苦。
以无外皮条均匀,表面白色光洁,质坚实体重,断面白色粉性足,无抽沟、糠心、杂质、虫蛀、霉变者佳。而质老筋多粉性少味苦者质次。
双边栝楼干燥根:西南地区多用其根作天花粉用。去皮的根表面呈浅灰黄色至棕黄色,筋脉较多粉性稍弱。
长萼栝楼:亦称苦花粉。块根粗厚,表面灰黄色,断面粉性差纤维多,横切面可见棕黄色导管小孔呈放射状排列似菊花纹,味极苦。
王瓜:块根梭状,椭圆形,表而浅灰黄色,切面灰黄色,纤维性角质样,味苦。
木鳖:块根极粗壮,质较松,粉性甚差纤维多。横断面韧皮部有多层横向颓废筛管层纹,木部有较密的棕黄色导管小孔;味苦。
飞来鹤:表而黄棕色,断面淡灰黄色,粉性。味涩。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药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