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睡眠 远离慢病”

来源: 环渤海卫生能力建设中心/hbhwxnljszx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了2017年“3.21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健康睡眠 远离慢病”。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韩芳表示,今年“3.21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确定为“健康睡眠 远离慢病”,旨在普及睡眠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疾病、精神障碍等慢性疾病之间的相关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及广大国民关注睡眠问题对慢病防控意义的认识,提醒全社会关注睡眠健康。中国睡眠研究会当日还发布了“中国睡眠诊疗现状大数据”,针对全国医院系统专业睡眠医师、技师资源、设备、诊疗路径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这项大数据分析显示:全国同时拥有全职睡眠医生和技师的医院只占总量的16%,而发生在睡眠期的疾病有90多种,三甲医院睡眠中心患者等待就诊时间约需2-3周。

睡眠不足的危害

1.中风危险增4倍,早亡危险增大。美国亚拉巴马大学研究发现,与每晚睡眠7~8小时的人群相比,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中老年人发生中风的危险高4倍。《睡眠》杂志刊登一项涉及1741名男女参试者的为期10~14年的研究发现,男性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会明显导致死亡率升高。

2.肥胖症、癌症危险陡增。《美国人类生物学杂志》载文指出,多项研究发现,长期缺觉会改变常规食欲,导致过量饮食,进而增加肥胖症危险。一项对1240名接受肠镜检查的参试者进行的研究发现,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患者发生肠道息肉(肠癌前期)危险增加50%。201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缺觉还会增加乳腺癌危险。

3.糖尿病、心脏病危险上升。美国疾控中心2013年一项研究发现,睡眠太多或太少都会增加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风险。《哈佛健康通讯》刊登一项研究发现,长期缺觉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衰和心脏病发作关联极大。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会导致心脏病和中风危险分别增加48%和15%。

睡眠障碍的人都有哪些痛苦?

【失眠症】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或早醒、醒后再次入睡困难,还有些患者表现为睡眠感的缺失。对失眠的恐惧和对失眠所致后果的过分担心会加重失眠,失眠者常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


【嗜睡症】表现为在安静或单调环境下,经常困乏嗜睡,并可在部分场合甚至在需要十分清醒的情况下,也出现不同程度、不可抗拒的入睡。并非因睡眠不足、药物、酒精、躯体疾病所致,也非因某种精神障碍(如抑郁症)所致。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时间变化不定,总睡眠时间也随入睡时间的变化而短不一。有时可连续2-3天不入睡,有时整个睡眠时间提前,过于早睡和过于早醒。患者多伴有忧虑或恐惧心理,并引起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


【睡行症】患者入睡后不久,突然从床上起来四处走动,常双目向前凝视,一般不说话,询问也不回答。患者可有一些复杂行为,如能避开前方的障碍物、能劈柴、倒水、开抽屉等,但难于被唤醒,常持续数分钟到数十分钟,然后自行上床,或被人领回床上,再度入睡。醒来后对睡行经过完全遗忘


【夜惊】患者常常在睡眠中突然惊叫、哭喊,伴有惊恐表情和动作、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出汗、瞳孔扩大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通常在夜间睡眠后较短时间发作,每次发作约持续1-10分钟,难以唤醒。如强行唤醒,则出现意识和定向障碍,不能说出梦境内容,对发作不能回忆。

【梦魇】睡眠中被噩梦突然惊醒,引起恐惧不安、心有余悸。

眠健康及质量。关注睡眠质量就是关注生活质量,关注睡眠就是关注健康。失眠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现代人健康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影响人的情绪,甚至能影响人的免疫系统,更重要的是,失眠往往是身体潜在某种疾病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睡眠障碍怎么办?

(1)找出原因如是精神病人,应去精神科治疗,以尽快控制精神症状。如因环境习惯的改变所造成的,可适当服用安眠药。如有心理压力、情绪不稳者,应采用松弛疗法,以摆脱困境,消除紧张、焦虑情绪,恢复正常睡眠。

(2保持卧室安静:避免或消除周围环境中的不安静因素,晚间睡眠时他人的一切活动要轻柔,避免响声,勿大声说话。

(3)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白天起床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练,防止白天贪睡而夜间不眠。此外,睡前不喝浓茶,不服用兴奋剂(咖啡等),睡前避免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如看惊险小说、电视及无休止的闲聊。

(4)其他:消除躯体不适,保持床铺平整、舒适、温暖,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流通。做好睡前的准备工作,如洗脚、沐浴,对夜游者采取必要的医疗措施,以防发生意外。

(5)经上述处理不能缓解,或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需要到正规医院咨询医生进行治疗,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应施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睡眠呼吸暂停多见于肥胖、高血压和任何原因造成的上呼吸道狭窄的患者,需要做相应的治疗和处理。治疗失眠症最常用的方法是应用安眠药。而治疗嗜睡症和睡眠- 觉醒节律障碍却需要应用中枢兴奋剂,如右旋苯丙胺、哌甲酯(利他林)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