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药店如何做“大健康”?

来源: 安徽省零售药店联盟/ahyaodian

1、大健康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虽然说要以“预防、养生、保健”为本,但是作为药店来说,仅仅是引进丰富的保健品、药妆等非药品类就可以实现向大健康转型了么?您怎么看?


答:大健康在药店确实热过工业,因为大部分工业不具备做大健康产业的条件。


药店经营大健康产品和服务,进入大健康产业是一种经营思维方式的改变,是一种业态定位的改变,是一种全新的品类管理创新实践,是一种药店系统营运与管理的提升与变革。

因此仅仅引入几个大健康品类的产品,就认为可以实现大健康转型,是异想天开。因为大健康是一种治未病的思维,要给消费者提供系统的健康问题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需要从疾病检测、预防、联合用药治疗的食疗药疗理疗方案、体育锻炼指导、健康管理、大健康品类构建、店员对大健康产品知识和服务技能系统学习、做大各类大健康产品的系统营销方案及其执行,都需要配套才行。


2、目前,药店发展大健康走进了哪些误区?

答:主要有三大误区;

一是引进产品没有指导思想与原则,盲目引进,没有按照检测、预防、康复、保健、养生的需求来构建品类。药店首先应该按照自己的定位和几种大健康疾病种类,系统构建联合治疗直销这些品类;

二是还没有把大健康品牌产品做起来形成影响,就引进低价劣质高毛利产品,以为可以像药品那样拦截著名品牌(那是因为药品已经有很多品牌产品可供你拦截了),拦截的前提是你先做大品牌产品。比如做好康美中药,在康美协助下,学会卖中药了,你才具备拦截康美产品的条件(有消费群体、店员会卖);

三是引进的产品没有生活化,大健康产品要想销售好,就得生活化。


3、专业化和多元化不断地被强调,但是很多药店走多元化和专业化都失败了。在您看来,为什么会失败?不同药店,不同商圈,因为定位不同,导致其品类结构也不同,服务是不是也应该有多区别?所以药店应该如何理智选择专业化和多元化?


答:多元化和专业化都不容易做到位,失败的原因首先是没有坚持,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相应的规划和投入;第二是组织架构、营运体系、产品体系不支持;三是缺乏人才激励机制。

一店一策是笔者10多年前就提出来的,至今还是适应的。不同商圈由于人群不同,定位有差异是肯定的,不能给你一刀切。但一店一策也是指一种业态一个策略,一家连锁药店也就选择2-3种业态重点去做,不可能把所有的特色业态定位都去做,这样你的产品结构、财力物力人力都会跟不上!其实专业化含义除了药学专业服务以外,还有就是专注于少数业态,把他做到极致,也是一种专业化。


4、大健康终究要落实到服务和产品中来。有药店专门走高毛利路线,有些走品牌路线。针对这两种不同的战略,您更倾向于哪一种?是否针对不同的产品、不同的门店定位也应该选择,也要有所区别?应该如何在品牌与高毛利之间取舍?应该如何均衡这两者之间的利益?


答:目前阶段,在产品品质和诚信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前,所有的药店只能走品牌价高毛路线,单走其中一个都很难做下去,所谓高毛,现阶段只是药店拦截品牌产品提升毛利的一种手段,如果到了自有品牌(PB)产品阶段,才能分开成品牌或者自有品牌(高毛)经营路线去发展,目前有很多连锁药店不明白这一点,盲目拦截品牌产品,最后的恶果是难以为继,消费者不再信任。

做好平衡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

首先是高毛利药品和保健品数量应该控制在500个以内;

高毛利产品占比控制在30%,毛利控制在35%以内;新品类比如中药一定要先做品牌产品,做好品牌产品后,再做高毛产品;

不拦截品牌产品,做到品牌+自有品牌。这是未来几十年内药店品类结构的主流。品牌带来客流量、高毛利带来利润。


5、谈到工商合作,药店与第三方公司如医药经销商或者商业公司,甚至与药店合作比较普遍的方式就是产品加配套培训(包括产品教育和销售技巧)。您认为,在大健康发展中,工商之间的合作应该有哪些创新思维,才能促进大健康真正能够得到健康、快速地发展?或者说,未来工商之间的合作,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展开?

答:合作的方式很多,但必须互惠互利,一味要求对方,自己不想付出的合作,是不可能长期继续的。“产品加培训”模式总结很到位,是因为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只会做培训,或者只有仅有的几个培训人员,没有地面专业推广队伍,或者说培训也是就产品加上简单的销售技巧而已,因内没有地面执行团队的企业,是不能做更多的服务,这对成熟可以相互替代的药品也许是可行的,只要讲清自己的USP即可。但是大健康产品大多是新的增量品类,需要系统培训的。

主要方法有:合作培育品类、联合促销、联合微信营销、联合推广、联合陈列、创新培训。具体地说就是连锁主推、奖励店员到位、店面资源优先给到工业,而工业则做好各种地面推广语服务,如生动化陈列、手绘POP发布、针对消费者的促销、各种店员销售竞赛、产品知识传播、终端与社区与消费者沟通互动等工作。



按一下,识别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