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不注意竟引发耳聋,怎么做才能预防孩子耳聋?

来源: 南阳华山中医院/nyhuashan


扑闪着水灵灵的大眼睛,一脸懵懂地学着说“爸爸”“妈妈”……孩子牙牙学语带来的惊喜,总是家长们最美好的回忆之一。然而,一个“沉默的恶魔”让无声笼罩了孩子的世界——听不见妈妈哼的摇篮曲,学不懂爸爸一口口教的发音,渐渐地错过了学习言语最佳时期,甚至发展为了聋哑人。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听力障碍人口最多的国家,多达2054万人。“太多孩子因为家长不注意,听力筛查也不重视,拖到听力丧失才发现问题,”3月3日是第5个“国际爱耳日”,耳鼻咽喉专家提醒,不少家长以为小事一桩的感冒、轻度黄疸,甚至戴耳机,都有可能引发孩子听力障碍,预防工作要从出生前就做起。

出生前怎么防:查基因

导致耳聋的因素很多,其中,遗传基因改变就是其中之一。据了解,遗传性耳聋包括常染色体阴性、常染色体显性、X-连锁、Y-连锁、线粒体(母系)遗传等。

专家提醒,如果家族有亲属出现耳聋,或者头胎孩子是耳聋,则要引起重视,胎儿时期及时筛查耳聋基因,明确是否为遗传性耳聋。

出生时怎么防:高危抱抱听力筛查到3岁

      曾接诊过一个宝宝,出生时听力正常,但初筛没通过,家长也没放在心上。回家护理时,孩子曾出现黄疸,在家治疗1、2个月后才缓解。谁知宝宝6个月到医院做听力测试时,已经是中度感应神经性耳聋。

  专家提醒,病理性黄疸若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即使是轻度,也会影响到宝宝的听力神经。除了黄疸,宝宝出生前后,如果出现下面几个情况,发生听力障碍的几率也比较高。

       ①妈妈怀孕前三个月有特殊病毒感染(风疹、疱疹、麻疹、巨细胞)

  ②早产出生

  ③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

  ④出生时颅面部畸形

  ⑤出生时重度缺氧,或出生后超过48小时机械通气

  ⑥出生后有高胆红素血症(黄疸)

  专家提醒,对于上述有耳聋高危因素的孩子,家长要尤其重视听力筛查。除了出生3天内的婴儿听力筛查(初筛),30-42天之间的二筛,出生3个月的诊断筛查,还要每半年复查一次,坚持到3岁,以防迟发性耳聋。对于外耳畸形的孩子,应到专业耳科找专家咨询和治疗。

学龄前怎么防:老感冒、打呼要警惕

感冒鼻塞、流点鼻涕,鼻子和耳朵又不同器官,怎么就引发耳聋了呢?其实,耳朵看似与鼻子相互独立,但它们之间有一条“通道”叫耳咽管,负责保持中耳内的气压平衡。当人感冒时,鼻腔发生炎症,经过这个通道向中耳扩散,引发中耳炎。若孩子不会表达,家中也不注意,导致中耳炎治疗不及时,很有可能引发耳聋。

“由于鼻腔与中耳相通,平时不能让宝宝躺着喝奶,以防呛奶,导致奶类由鼻腔进入中耳,”专家提醒,若孩子经常感冒、鼻炎,或者睡觉打呼噜,家长就要留个心眼,发现异常及时到耳鼻喉科查明。此外,孩子生病时用药,要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比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

  1-5岁,是孩子语言发育快速增长时期。然而,有听力障碍的孩子无法由听学讲,语言发育缓慢。即使出生时听力正常,也可能由于迟发性耳聋,渐渐失去听力。“若孩子2-3岁还不会说话,家长不要以为只是简单的迟说话,及早到耳鼻喉科查明,”专家指出,3岁之前是听力障碍的最佳治疗时期,及早干预,不让孩子错过语言发育最重要的阶段,后面恢复语言功能就很有帮助。

学龄儿童怎么防:耳机不可久戴

学龄期的孩子,听力发育逐渐完善。然而,仍有不少危险“潜伏”在孩子周围,伺机夺走孩子的听力,噪声就是导致学龄期孩子听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无论是听歌放松,还是听力学习,学龄期孩子也频繁接触耳机。专家指出,经常长时间戴耳机,听力受损的危险升高,由此引发的突发性耳聋也曾有发生。

  一般来说,人的耳朵对于60—70分贝的声音尚能适应,但音量超过100分贝则足以使耳内部的听觉器官毛细胞死亡或损伤。可在生活中,不少学生戴耳机长时间听超分贝的声音,甚至连旁人都能听到耳机的内容,听力受损却浑然不觉。

  如果发现孩子有听力障碍,想要聋儿不哑,越早干预孩子获益越大。目前,助听器、人工耳蜗等治疗,都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恢复听力,及早治疗并进行语言训练,孩子也可以与常人无异。“耳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太迟。”医院主任提醒道。


这华山四月坐诊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