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采集血液标本,减少检验分析前误差
各类标本的采集是临床护士的一项基本功,检验标本采集的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检验标本数据的准确性,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据统计,国内外中误差分析显示,检验分析前误差占总误差的50%~80%。分析前误差是指标本采集、保存及运输过程中导致的分析误差[1]。不规范的采集、储存和运送标本,是导致标本检验结果失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干扰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甚至可造成错诊和误诊,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又浪费了卫生资源。为了减少分析前误差,必须保证送检的标本符合分析要求。为此,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确保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避免和减少不合格标本的数量。
1、 不合格标本
不合格标本就是指没有按照各种临床标本采集方法经及在储存和运送的过程中正确要求加以实施获得的标本[2]。不合格标本的常见原因包括抗凝的标本出现凝固或有凝块、不抗凝的全血或血清标本出现抗凝、标本的量不够、严重溶血、严重脂血、标本污染等。
2 确保正确采集血液检验标本
2.2 采集过程
2.2.1 采集时间 理想的采集血标本的时间是早晨7∶00~8∶00,血培养标本应在发热初期或发热高峰期采血。一般要求选择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前采血,对已用药而不能终止的患者,也应在下次用药之前采血。复检标本采集时间应尽量选择上次检查的同一时间进行。
2.2.2 采血部位和数量 成人首选肘部血管: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等;婴幼儿可采用大隐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等。凡用血量较少的检查,一般从手指取血,成人以左手无名指为宜,婴儿可从拇指或足跟部采血,一般不主张采用耳垂血,其原因是由于耳垂部的毛细血管循环比手指差且受外界气温影响较大,采血条件不及手指恒定,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等数值的测定均高于手指血及静脉血。禁止在静脉输液的同侧肢体采集血标本。采集血液标本时应根据检验目的及要求,准确采集标本量。
2.2.3 采集血液标本的器具与容器 注射器应干燥,针头不能过细,分装血液标本时应取下针头,将血液沿试管壁缓慢推入试管或其他相应容器内。对于抗凝的标本,要温和地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匀,防止剧烈摇动使细胞损伤。
2.2.4 采集标本的技术要求 采血时止血带捆扎时间在1 min之内,禁止拍打手臂或反复握拳屈肘及反复穿刺等,否则会使血钾上升0.8 mmol/L。采血部位定位和进针准确,禁止针尖在静脉中反复穿刺,否则易造成血肿和血样溶血。注射器和针头连接不紧,采血时空气进入产生泡沫;皮肤穿刺时,为增加血流而挤压穿刺部位或从皮肤上直接吸血以及抽血速度过快都可造成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