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企说线上沙龙回顾】亚盛医药董事长杨大俊:国产创新药不国际化就放弃了80%的市场

来源: 亚盛医药/ascentagepharma

日前,亚盛医药董事长兼CEO杨大俊博士受邀做客易企说线上沙龙,分享“中国创新药2.0时代下的临床开发与国际策略”。期间,杨博士从创新药2.0时代到来的行业变革出发,结合亚盛医药的新药临床布局,交流了诸多充满实操性的国际化经验。

全程干货满满,不容错过,特全文分享“易企说”的报道内容,以飨读者!


中国为什么少有自己的创新药?


在去年之前,很多人尤其是公众都在问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人可以轻松说出答案:起步晚、创新药研发周期长、缺乏资金的投入、基础研究不足、专利保护不力、审批缓慢等等。


过去在人们眼里,国产创新药有国家鼓励、患者期待,却陷入难产的尴尬境地。而与之相对比的是,中国医药市场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国内创新药发展环境急剧变化,以及罗氏、礼来等跨国药企在国内的新药研发做的有声有色。


国产创新药真的难以诞生吗?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在4月11日,易企说线上沙龙特意邀请亚盛医药董事长兼CEO杨大俊博士,为我们分析中国创新药目前的发展,以及新时代下国内创新药必须要面对的临床开发与国际策略。


创新药2.0时代

这些年国产创新药研发一直在不断向前推进中,随着政策的改变、资本的关注,中国创新药的研发也发生了变化,杨大俊博士介绍了三个标志性事件。

第一、2015年中国食药监局发布44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将创新药的定义从“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调整为“未在中国境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同时提出对新药审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加强临床试验监管等一系列政策进行改进。

第二、以贝达药业为首的一些创新药企业成功在中国主板、创业板上市。

第三、更多资本介入创新药研发。


这三个标志性事件代表着中国创新药研发得到政策与资本的大力支持,再加上技术积累和海外人才的回归,于是有人在2016年提出:中国创新药已经进入2.0时代


新药产业链


在这个时代,中国的新药产业链可以分为原材料、生产、新化学、临床前开发、临床开发、创新专利几个阶段,杨博士认为,在这个产业链里有两个重要概念:核心价值是专利;市场必须是全球的


首先从专利的角度,新药从下到上可分为原料药、非专利药(仿制药)、仿创药、专利药四种。而作为金字塔顶端的专利药,有20年的专利保护期,可以获得巨额的收益。


中国医药市场只占世界市场中的一小部分


其次从全球化的角度,对于新药来说市场占有率非常重要。如今中国医药市场虽然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但也只占全球医药市场的14%。同时一些创新药的销售额有80%以上是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所以对于国内创新药来说,如果只注重国内,就意味着放弃了超过80%的市场,因此国际化是中国创新药必须要面对的。


创新药国际化

杨博士提出,中国创新药要走向国际,必须要重视两点,一是要有全球的专利保护;第二在开发过程中必须要按照国际的标准


但是创新药的研发是一个高风险长周期的活动,创新药有可能经过十年、八年的开发,最终却在临床阶段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这不仅意味这个项目可能会被放弃,长期的投资化为泡影,在美国甚至会使一家上市企业股价暴跌一半以上,公司运营陷入危机。


亚盛医药的产品管线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多数药企会同时推进多条产品管线。以亚盛医药为例,目前进入亚盛开发阶段的产品有8个。为了进一步规避风险,亚盛在产品布局上也做了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开发高精尖、高风险的细胞凋亡通路产品;二是同时开发符合中国市场、国内病人需要,并且在临床上相对比较成熟、风险比较小的替尼类产品。这些产品中有6个已经进入中国、澳大利亚或美国的临床阶段。


可以看出亚盛正在通过国内和海外同步申报临床,实现与国际接轨,我们也非常高兴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国内药企开始重视国际化布局,但国内药企真的准备好迎接国际化了吗?

国际开发与国际同步


国际化首先是国内药企走出去,比如亚盛医药,在重点产品上采取了双报的策略,在国内申报临床试验的同时,在澳大利亚或美国同步申报临床试验。一方面是因为时间因素,虽然国内CDE近两年做了很大改革,审批时间越来越短,但相比欧美,尤其是澳大利亚,审批时间还是较长;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开展国际合作,与海外进行商务合作。


国际化除了能让国内药企走出去,同时也让国外药物更容易进入中国。3月17日国家食药监局公布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调整进口药品注册管理有关事项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宛如春日惊雷,其中释放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信号,第一、除疫苗外,国外新药不要求已经在境外注册或已进入II期或者III期临床试验,在临床Ⅰ期就可以进入中国开展临床试验。第二、国外新药可以在没有取得国外上市许可的情况下,符合国内要求后在国内上市。这两点意味着国外新药可以更早更快进入中国,对于患者来说是个好消息,但是对于国内药企来说,狼真的来了!


国际化下的发展策略

想要做到与狼共舞而不被狼吃掉,杨博士讲了几点国内药企在进行原创一类新药开发时必须要考虑的内容。

技术方面

第一、上游基础研究,特别是疾病生物学研究;

第二、靶点、药物发现与设计能力以及成效性优化;

第三、有国际经验的团队,申请全球专利;

第四、国际标准的临床前与临床开发。


技术之外

技术之外需要考虑的点很多,首先是时间、费用和市场三大因素。此外各地的政策、法规与审批,以及数据管理、软件等等都需要考虑。

创新药生态系统


创新药的研发,要以病人的需求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审评、专利保护、医保三大政策为支撑;以初期政府及公共投入,中期VC及PE的资本投入,药品上市后的盈利及重组兼并组成的市场三级火箭为推动力,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药生态系统。


杨博士最后总结到,未来,中国的创新药不会只满足于2.0时代,将会实现在市场准入、医保、企业上市、重组、兼并做到国际接轨的3.0时代,以及真正进入国际市场的4.0时代。

Q&A

杨大俊博士在沙龙现场


主持人:对于企业来说,选择投资时要考量哪些因素?有时希望提高估值,却要等上半年或一年时间,对企业负责人来说怎么决策? 

杨大俊: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对于做创新药研发的企业来讲,没有资本的支持是很难持续的。所以在这个做研发的过程中,是要不断地融资的。虽然在美国做生物医药的融资与中国可能有点不一样,但有一些是对的,我的经验有三点:

第一、什么时候融资?应该是在你融完资的时候马上进行下一轮融资,在你有钱的时候融资,千万不要等到没钱的时候才融资,这点很重要。因为新药研发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没钱就表明你的风险很高,风投就更不敢投。

第二、如何选择投资人?我觉得不仅仅是钱,我在很多场合也跟大家交流过,投资人带给你的不仅仅是资金,而是包括各种资源和经验,比如公司上市、重组兼并,这些能影响你未来上市甚至是审批。所以选择一个投资人应该是从钱、资源和经验三个方面考量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要知道投资人的目标是什么,因为每个基金关注的投资阶段是不一样的。有的喜欢投早期,有的关注投后期。

第三、一定要先拿到投资。融资很重要的一点是早融要融够,但也不要融太多。这里就涉及到估值的问题,够用就好,你做一个两年、三年的开发计划,钱能满足你达到两年、三年目标所需要的资金就好了。不要等,因为等半年也不知道结果是好还是坏。

估值说实在话,如果公司成功了,少10%、20%没多大关系,如果公司不成功,再大的估值乘以零还是零。所以融资过程中还是要有好的开发计划、融资需求,融够了就够了,千万不要有“等最好的估值、最好的时机”这样的想法


易企说:如果在国外做临床实验,综合您的经验,目前您建议我们怎么选择国家或地区?

杨大俊:在全球范围来讲,大家还是会选择去美国做开发,我觉得还是两方面的考虑,首先因为都认为美国FDA是要求最严的,如果能够通过美国FDA的审评,在其他很多地方就容易通过了。第二、大部分的海归,包括我们的经验和熟悉的技术法规是美国的,所以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会选择美国。

但是如果有欧洲的合作伙伴,他们对当地的法规比较熟悉的话我们也会考虑在欧洲进行开发。

澳大利亚主要的优势就是时间,另外是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外企业而言,申报药品不要求必须在澳大利亚设厂生产。澳大利亚只要求两份材料,一个是研究手册,包括所有药学、毒理、总结的材料,再一个是临床方案。国内的药企,如果原来的申报材料是中文,只要翻译这两份材料就可以了,其他资料如果需要再提供。

美国对材料的要求更高,因为美国30天答复只是技术审评的环节。它整体上还是和中国一样,四个Modules,从药学到毒理到临床一个都不能少。并且只是将中国的简单翻译成英文还不行,大部分情况下还是需要重新写,因为中国和美国虽然材料一样,但是在要求和格式上不一样。所以美国做临床的要求,技术上还是非常高,费用也是最贵的,澳大利亚的费用大概是在中国和美国之间。所以我刚才讲定位非常重要,你把定位决定了以后,选择哪个国家是其次的。


主持人:有听众提到在澳洲上临床,一期肿瘤临床有存在入组很慢、周期很长、病人不足的问题,不知杨总是否可以给出指导?

杨大俊:这个是澳大利亚的问题,肿瘤的病人进澳大利亚的做临床一期,不仅仅是中国的药企,美国的药企、欧洲的药企都一样。因为大家都去澳大利亚,肿瘤病人是有限的,符合一期标准的是有限的,这也是问题之一。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澳大利亚做早期临床最大的优势是健康志愿者,如果不是肿瘤药,而是在一期需要健康志愿者的药,确实需要去澳大利亚看看,它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熟,也非常专业。澳大利亚有自己的健康志愿者的库,有所有配套的硬件、软件,基本上可以达到每个剂量一、两天完成20—30个病人。


主持人:目前国内创新药很少有在欧洲进行临床试验的,是否因为欧洲的临床申请法规与美国不同,还是有什么难以逾越的障碍?

杨大俊:据我的了解,欧盟的有些国家,比如瑞士临床申请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关键是我们这些创新药的海归科学家多是美国回来的,对美国的政策比较熟悉,并且在欧洲没有合作伙伴。如今大家认为在全球范围内FDA是最难的,制药通过了美国的FDA其他的问题不大。同时不管是是从病人也好、临床PI也好,美国做创新药最成熟,所以一般的情况下不会首先考虑欧洲,可能在有合作伙伴情况下会考虑欧洲。


主持人:亚盛在国际市场临床药品及将来商业化上市后生产是如何考量的?

杨大俊:我们现在是两方面的考量,一个是从临床开发来讲,亚盛的布局是中国、美国同时进行。在美国申报临床、完成早期的临床开发达到临床的POC概念认证(这是一个早期的安全有效的认证),这是我们是可以自己完成的。在之后的Ⅲ期临床和销售,我们是寻找国外的合作伙伴为主,因为这方面不是我们的长处。但是生产上面,我们计划原料药委托外包。制剂的生产基地是自建,就是为了满足国际标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制剂生产方面以中国为基地走向全世界。




  长按关注,亚盛医药最新动态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