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炎病因
1. 微生物感染
细菌
病毒
衣原体
其它:真菌、寄生虫
2. 理化损伤:风沙、烟尘、酸碱及毒气等
3. 免疫性病变
4 .邻近组织炎症蔓延
结膜炎分类
1. 按病因:感染性、免疫性、理化刺激性、全身疾病相关性、继发性、原因不明性等
2. 按病程:超急性、急性或亚急性、慢性
结膜炎临床表现症状:
异物感
烧灼感
痒
结膜炎临床表现体征
1.结膜充血
2.分泌物增多
细菌性: 无定形浆液、粘液、脓性
病毒性:浆液性、水性
过敏性:粘稠丝状
淋菌性:大量脓性
3.球结膜水肿
4.球结膜下出血
5.乳头
6.滤泡形成
7.伪膜
结膜炎诊断
临床检查:最基本、重要的依据
病因学检查:
结膜分泌物涂片和刮片
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实验
病毒分离、鉴定
血清学检测:病毒性
细胞学检查
治疗原则:
病因治疗
局部为主
急性期禁忌包扎
治疗
滴眼液点眼
应用敏感抗生素
氯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庆大霉素、泰利必妥、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妥布霉素、林可霉素、左氧氟沙星、磺胺醋酰钠
抗病毒
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病毒唑、羟苄唑
抗过敏
地塞米松 、可的松、氟甲松龙 、泼尼松龙、色苷酸钠
急性期频繁点眼
必要时行病原体培养
眼膏
红霉素眼膏、金霉素眼膏、四环素醋酸可的松、氧氟沙星眼膏、妥布霉素眼膏、四环素可的松眼膏
冲洗结膜囊:结膜囊分泌物多时
全身治疗:严重感染者
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
患者隔离
单眼患者防止对侧眼感染
患者器具严格消毒
防止交叉感染
新生儿常规点眼
公共场所定期检查、加强管理
急性卡它性结膜炎,红眼病
细菌引起的急性结膜炎症的总称。
散发或流行发病,多双眼发病,传染性强。
病因
肺炎双球菌---主要致病菌
流感杆菌---儿童最常见致病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临床表现
接触史
潜伏期:1~3天。
病程:3~4天高峰,10~14天愈
症状:起病急,多双眼。流泪、异物感、灼热感,眼分泌物增多。视力不受影响。
体征: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粘脓性分泌物多,晨起睫毛常粘在一起。严重可有假膜
诊断
接触史、症状、体征
涂片及刮片
行细菌培养+药敏
治疗
有自限性
分泌物多时,冲洗结膜囊:NS、3%硼酸溶液
局部应用抗生素
1%氨苄青、0.1%利福平、0.3%氧氟沙星滴眼液等频点,夜间应用眼膏
重者、淋菌性结膜炎全身应用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类,喹诺酮类
禁包扎患眼
超急性化脓性结膜炎,危害性大
淋病双球菌
接触史或产道传播
潜伏期:成人10h~3d,新生儿生后2~3d
病情急速进展
结膜、眼睑高度水肿、充血
大量血水样/黄色脓性分泌物不断溢出(脓漏眼)
侵犯角膜 溃疡、穿孔、失明
传染性强、发病急,常大流行。
以流行性角结膜炎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最多见。
病因
1.流行性角结膜炎为腺病毒8、19、29、37型
2.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为肠道病毒70型
临床表现
接触史
潜伏期: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18~48h,流行性角结膜炎约5~7d
症状:多双眼发病,异物感,眼痛、畏光、流泪,水样分泌物
体征:眼睑水肿,球结膜充血、水肿,滤泡增生显著,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见片状出血。累及角膜发生点状上皮性角膜炎
流行性角结膜炎于结膜体征减轻后出现角膜病变,为散在分布的圆形上皮下浸润灶,大小一致。可遗留永久性云翳。
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
病程:10-15天l严重者有发热、头痛、咽痛等全身症状
诊断
接触史、症状、体征
结膜刮片---单核细胞
治疗
冲洗结膜囊,冷敷
局部应用抗病毒药物
1%病毒唑、0.1%无环鸟苷等滴眼液等
预防混合感染 抗生素滴眼液
卫生宣传教育,消毒
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
主要的致盲性眼病。
沙眼衣原体
介于立克次体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
1955年由我国汤飞凡、张晓楼等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在世界上首次分离出来。
病因
沙眼衣原体,抗原型A、B、C或Ba型。
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间接传播,节肢昆虫(如蝇)也是传播媒介。
临床表现
潜伏期5~12天
双眼急性或亚急性发病
症状
1.急性期 畏光、流泪、异物感、粘液或粘液脓性分泌物
2.慢性期 眼痒、异物感、干燥、烧灼感
3.晚期 发生并发症
体征
1. 结膜充血
2. 乳头增生 炎症 结膜上皮增生
3. 滤泡 结膜上皮下淋巴细胞浸润、聚集,见于上下穹窿部结膜,大小不一,互相融合,破裂→瘢痕
4. 角膜血管翳
血管从上方结膜侵入角膜—帘状,影响视力。血管翳末端常见浸润且可形成溃疡
5.瘢痕:早期出现在上睑结膜睑板下沟处,Arlt线→网状。角膜缘滤泡发生瘢痕化,称Herbert小凹
1.睑内翻、倒睫:瘢痕收缩,破环毛囊
2.上睑下垂:重量增加,破坏Muller肌
3.睑球粘连
4.实质性结膜干燥症:泪腺开口阻塞,结膜杯状细胞和副泪腺破坏
5.慢性泪囊炎:破坏泪道粘膜,鼻泪管阻塞
6.角膜混浊:角膜血管翳、角膜上皮炎
诊断与分期(1979年中华医学会制定)
诊断标准
1.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和/或滤泡
2.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见角膜血管翳
3.上穹窿部或上睑结膜出现瘢痕
4.结膜刮片有沙眼衣原体
具备第一项+其他三项之一
分期 (我国1979年)
Ⅰ期 活动期,上睑结膜乳头、滤泡并存,结膜血管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Ⅱ期 退行期,上睑结膜瘢痕,及活动病变
Ⅲ期 完全结瘢期,活动病变完全消失,代之瘢痕,无传染性
分期(WHO1987年)
TF:上睑结膜≥5个滤泡
TI:上睑结膜弥漫性浸润、乳头增生,>50%面积血管模糊
TS:沙眼性结膜瘢痕
TT:睑内翻或倒睫
CO:角膜混浊
治疗
局部治疗 0.1%利福平、10%磺胺醋酰钠,0.3%氧氟沙星滴眼液,红霉素眼膏点眼。3~6月
全身治疗 急性期或重症沙眼。红霉素等抗生素口服,3~4周l防治并发症 治疗角膜炎、滤泡挤压术、睑内翻矫正术、电解倒睫等
预防
宣传教育、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消毒避免传播
免疫性结膜炎
是结膜对外界过敏原的过敏反应。常见的有春季角结膜炎和泡性角结膜炎两种。
又称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病因不清
季节性、反复发作,男性青少年好发特点: 奇痒,粘丝状分泌物(结膜刮片含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临床分3型
睑结膜型 主要在上睑结膜。结膜充血,睑结膜大而扁平乳头呈铺路石样排列,但可完全消退不留瘢痕角膜缘型
角膜缘呈黄褐色或暗红色胶样增厚,上方明显
混合型
嗜酸粒细胞
治疗
无根治方法,可有自限性
改变环境,增强体质
激素可明显改善症状,但长期应用可引起激素性青光眼
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
血管收缩剂 0.1%肾上腺素等
免疫抑制剂------环胞霉素眼液
病因
是一种微生物蛋白特别是结核菌素引起的迟发性变态反应
临床表现
多见营养不良和体质虚弱者。
治疗
增强体质,补充维生素,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皮质类固醇激素滴眼
抗生素滴眼
湿热敷
翼状胬肉
病因
不清。与结膜慢性炎症、日光(紫外线)、风沙长期刺激有关。
角膜缘干细胞受损。
临床表现
多发于户外劳动者,中老年多见. 多无自觉症状
睑裂区的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三角形增殖侵入角膜呈,似翼状。鼻侧多见,分头、颈、体三部分;进行期和静止期。
重者遮挡瞳孔,影响视力
与假性翼状胬肉、睑裂斑鉴别
治疗
进行期消炎。
近瞳孔区欲影响视力时手术。
手术应采取措施降低复发率,如联合结膜移植、羊膜移植,丝裂霉素、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等
其它--肿瘤、结石、结膜下出血
微信ID:yiyaokepu
微博:@医药科普
动态 | 医药 | 科普 |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