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古代中医并不叫“中医”

来源: 信心药业/hnxinxinyaoye

中医,是相对西医而言,在1832年后才有的叫法。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我国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而是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


这个名字来源于《黄帝内经》。据说黄帝和他的臣子岐伯都能治病,黄帝常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形式写成《黄帝内经》。其文简而意博,其理深奥有趣,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学文献。后世因此称中医学为岐黄之术,岐黄也被视为医家之祖。


其实《黄帝内经》成书约在战国时期,只是托名于黄帝、岐伯而已,它汇集了古代医务人员和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因其是黄帝与歧伯讨论医学的专著,便称《黄帝内经》为歧黄之术,歧黄也就成了中医的别称了。


现在知此名字并使用者甚少。它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据说,华佗被杀前,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送给他。华佗死后,狱吏亦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据此,后世称医术为“青囊”。明代沈绎诗曰:“白发至亲唯最审,青囊传业有儿孙。”这里所说的青囊是指药囊。



这个名字的起始,也与三国有关。


有资料介绍,三国时吴国有位名医叫董奉,他一度在江西庐山隐居。附近百姓闻名求医,但董奉从不收取钱财,只求轻症被治愈者种一棵杏树,大病重病被治愈者种五棵杏树。数年后,董奉门前杏树成林,一望无际。从此,人们便唤中医为杏林。


人们在赞扬中医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时,往往给医生赠送“杏林春满”或“誉满杏林”的锦旗。


传说河南汝南的费长房在街上看到一卖药老者的竿杆上挂一葫芦,奇怪的是,天黑散街后,老者就跳入那葫芦中。为弄清底细,费长房以酒款待,老者后来约他同入葫芦中,只见里面富丽堂皇,甘肴旨酒。费长房即拜老者为师,学修仙之道。数载后,他术精业成,辞师出山,又得壶翁传赠的治病鞭鬼之竹杖,从此悬壶行医。


从那时起,医生腰间挂的和诊所前悬的葫芦,便成了中医的标志。此传说见于《汉书·费长房传》。





河南省中药制药骨干企业

中华老字号

心正药精

信心药业

招商:13700881390 13938550091

官网:http://www.hnxxy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