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确诊3例人感染H7N9病例,这些防控知识你应该知道!

来源: 西峰卫生计生/xfwsjs

记者在 25 日召开的全省 H7N9 疫情防控工作会上获悉,自 4 月以来,甘肃省先后在酒泉市肃州、玉门、瓜州和张掖市甘州、山丹、高台 6 县市区外环境常规监测中检测出 H7N9 病毒,目前,已确诊 3 例人感染 H7N9 病例,根据外环境监测结果,专家研判,我省存在继续出现人感染 H7N9 病例的可能,且酒泉市和张掖市的风险较高,其他地区也不能排除出现病例的可能。


甘肃省确诊的 3 例病例具体情况如下:

4 月 7 日,酒泉市肃州区确诊我省首例 H7N9 病例,患者发病前多次暴露于活禽销售店,已于 4 月 18 日治愈出院。

4 月 19 日,张掖市甘州区报告一例确诊病例,女性,43 岁,在烫鸡店从事活鸡烫洗、拔毛和宰杀工作,目前正在医院住院治疗,病情稳定。患者发病前一直在烫鸡店工作,长期暴露于活禽环境,甘州区疾控中心 4 月 16 日采集该店环境标本,检出 H7N9 病毒。

4 月 22 日,酒泉市瓜州县报告一例确诊病例,女,47 岁,发病前 10 天内多次到其丈夫经营的活禽销售店帮忙,4 月 11 日出现症状未就诊,4 月 17 日病情严重后在私人诊所就诊,4 月 20 日病情加重转至玉门市人民医院治疗,被诊断为疑似 H7N9 病例,经采样检测为 H7N9 病毒阳性。患者于 4 月 21 日转入酒泉市人民医院进行隔离治疗,病情危重,出现多脏器衰竭,目前正在积极救治。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2017 年,我国内地已有 22 个省份报告 H7N9 病例 511 例,其中死亡 188 人。2 月中旬以来,全国疫情总体上呈下降态势,但 3 月下旬开始,疫情开始向西部、北方省份扩散。4 月份,北京、天津、辽宁在本流行季首次报告病例,甘肃、西藏报告了 2013 年以来的首例病例,河北、山东 4 月报告病例数明显高于前几个月,疫情呈上升态势;南方省份疫情仍有发生。随着新发地区的增多,近两周,全国疫情有所反弹,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根据全国病例调查,90% 的病例发病前有活禽相关暴露史,其中 69% 病例暴露于活禽市场或市场来源禽,21% 病例暴露于家养禽或其他活禽环境。被 H7N9 病毒污染的活禽市场及感染的鸡是人感染的主要来源。尚未发现该病毒发生对人感染力、毒力和人际传播能力变化的证据。


H7N9如何防控,你知道吗?


一、什么是H7N9疫情?

H7N9疫情是由H7N9病毒引起的,自2013年我国华东地区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病例以来,每年都会在冬春季出现季节性流行。


二、H7N9病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H7N9病例的潜伏期一般多为7天以内,也可长达10天。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常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或呕吐等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常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少数患者可为轻症,仅表现为发热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H7N9病例早期发病无特异性表现,早诊早治困难,后期重症病例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目前报告病例的总体病死率在40%左右。

三、H7N9病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导致人感染H7N9病毒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受感染活禽或带毒禽类污染的环境。目前,我国确诊的H7N9病例,绝大多数发病前有活禽的暴露或接触史,且以暴露于有活禽售卖的农贸市场的比例居多。尚没有证据显示H7N9病毒能够通过妥善处理的禽类或禽蛋类传播给人类。此外,吃煮熟的食物也不会感染H7N9病毒。

  

监测显示,虽然偶有局部聚集性病例(每起2-3例病例,均无续发病例)发生,但尚无证据表明H7N9病毒能持续地“人传人”。

四、哪些人是H7N9病毒的高风险感染人群?

监测显示,近期报告的H7N9病例,以离退休人员、家务及待业人员、农村群众为主;中老年人居多;多数病例有基础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例发病前曾接触过活禽或到过有活禽售卖的市场;老年人和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感染发病后发生重症和死亡的可能性更高。

  

此外,从事非规模化和非规范化家禽养殖、贩卖、宰杀等工作的人群,因暴露于带毒禽类的机会更多,所以被感染的风险也更高。

五、有没有可以预防该疾病的疫苗?季节性流感疫苗可以预防H7N9吗?

目前并没有预防H7N9病毒感染的疫苗可用。季节性流感疫苗并不能预防H7N9流感,但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有助于降低因罹患季节性流感而导致严重并发症及住院可能性。

六、如何才能降低H7N9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出现?

目前对于H7N9病例,主要采取抗病毒和对症治疗。要减少H7N9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很重要的就是要早期就诊、早期治疗,特别是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如磷酸奥司他韦(达菲),在发病后尽早使用效果最好。因此建议在高发季节、高发地区,如果出现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佩戴口罩,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并告诉医生发病前可能的禽类接触情况,以及禽类环境暴露情况,例如是否去过活禽市场,近期去过哪些地方旅行等。

  

医务人员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可疑暴露史,怀疑其感染H7N9病毒,应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无需等待病原学检测结果,以降低患者进展为重症的可能性。

七、目前禽类还能不能吃呢?

禽是人体良好的食物蛋白质来源,价廉物美。鸡、鸭等禽类肯定是可以买、也可以吃的,但一定要吃得安全。


一是要注意尽量避免直接购买活禽、直接接触活禽和自行宰杀活禽。要尽量购买、食用有检疫证明的冷鲜禽、冰鲜禽及其产品。尤其在已经发现有H7N9疫情的地区,更不要去购买活禽。科学分析证明,集中屠宰的冷鲜禽、冰鲜禽,不但与现宰现杀的活禽具有同等的营养价值,还可以极大降低感染H7N9等疾病的风险。


二是一定不要从流动摊贩处购买活禽,也不要将从活禽市场或流动摊贩处购买的活禽与自家家养禽混养。调查发现,近期在一些已经关闭主城区活禽市场的地区,在其城郊结合部和农村地区出现了H7N9病例,绝大多数是因为从流动摊贩处购买活禽,或将外来禽只与自家禽混养后造成暴露感染。


三是要提醒老年人群,特别是原来就有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和体质比较差的人,购买禽类产品时更要尽量避免或减少与活禽接触,不去或少去有活禽的环境。

八、专家的预防控制建议

1. 尽量避免接触活禽,更不要接触病死禽。避免与活的鸡、鸭等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不去活禽市场或者流动摊点购买活禽食用或者回家中饲养,在禁止活禽交易的地区,发现有流动摊贩销售活禽,应及时举报。

  

2. 选择购买冷鲜、冰鲜禽类产品。禽感染H7N9病毒后,一般来说并不表现为发病或死亡。因此,表面看上去健康的禽,并不代表就是安全的,接触活禽或暴露于有活禽的环境,特别是在有疫情的地区购买活禽,将大大增加感染H7N9病毒的风险。应努力改变购买和消费活禽的习惯,选择正规的超市或农贸市场,购买经正规部门检疫确认是安全的冷鲜、冰鲜禽类,可以极大降低H7N9病毒的感染风险。

  

3. 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做饭做菜时,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鸡、鸭等禽肉及其肉制品以及禽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后再吃。

  

4. 接触活禽要做好个人防护。从事禽类养殖、运输、销售、宰杀等行业人员在接触禽类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戴手套、戴口罩、穿工作服),接触后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鼓励发展规模化、规范化畜禽养殖,加强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严格管理,减少H7N9等病毒侵袭机会。农村家禽家畜饲养一定要与居住生活环境相对隔离,避免不同禽畜混养,也不要将外来禽与家养禽混养。发现病死禽要及时报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以妥善处理。

  

5.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佩戴口罩,尽快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诉医生自己发病前是否接触过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是否到过活禽市场等情况,以便医生及时、准确做出诊断和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6.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喝生水。居住、生活环境要注意适度通风换气。注意饮食和营养,保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日报、陇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