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亿元!又一家省级三甲医院向外扩张

来源: 紫诚医药并购信息/zc13938703155

大医院再扩张!13000家中小医院要被挤死了?!



作者 | 观沧海

来源 | 赛柏蓝


34亿元!又一家省级三甲医院向外扩张。

 

4月27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举行开工仪式。

 

公开信息显示,这座占地面积268亩,总规划建设面积近50万平方米的医院总投资34亿元,设计门诊量5100人/日,总床位1700张,功能定位以儿科、康复等学科为重点的大专科小综合模式,计划4年内投入使用。

 

在新院区建成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经是河南省规模最大的省级中医医院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年门诊量223万,年住院病人6.18万。

 

而就在不远处,郑东新区龙湖附近的“全球最大医院”—— 投资48.5亿元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新院区刚刚投入使用不久,加上新增的3000张床位,郑大一附院床位总数突破了一万张,成为绝对的“全球最大医院”。

 

按照之前公开的数据,这家拥有10000张床位,日门诊量最高达2.16万人次的三甲医院,在体量之外,也拿到了营收的省内排名第一——从2008年的6.8亿元营收,迅速增至2013年的60亿元,2014年又飙升至75亿元。

 

这并不是中原河南的个案——事实上,在过去10年间,中国公立医院经历了几乎逐年翻倍的疯狂扩张,你追我赶,根本停不下来

 

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字显示,我国8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卫计委规定的地市办综合性医院床位数上限)为例,2005年为284家,2008年为488家,2009年为588家,2010年为718家,2011年为857家,2012年为1059家,年递增趋势明显。

 

有不完全统计测算,仅2016年前8个月内,全国23省市有100家医院新建、扩建,其中深圳甚至计划5年新建12家三级医院,并要在2018年12月前,按照三级医院建设规划,完成10家街道医院的改扩建项目

 

 扩张冲动

 

尽管监管层不断出台相关政策限制公立医院的新建扩建,但大医院争夺各自的势力范围的战争却愈演愈烈。

 

事实上,有专家评论认为,造成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的深层次原因是,长期以来,公共财政对公立医院投入严重不足,有的地方甚至根本不投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也就很难有过硬的手段去调控医疗资源的配置

 

“在完全市场化的模式下,作为服务提供方,哪怕是一家乡镇卫生院都会有扩张的冲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罗力教授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秋霖此前也曾公开表态认为,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情况下,公立医院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而通过扩大规模实现垄断,是市场竞争的必然后果。况且,在无序就诊的医疗体系下,大医院越发展,越能吸引病人,并不需要为患者来源发愁。

 

 被“挤死”的非公医疗

 

而原本就处于强势地位的公立医院,高歌猛进的扩张之后,必然使得高度依赖于人才、患者和政策的民营医院发展空间受到挤压。

 

事实上,早在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就提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据区域卫生规划,对现有卫生资源逐步调整,对新增卫生资源要严格审批管理。但对控制公立医院规模扩张,并没有强硬的措施。

 

2015年,广东省卫计委在工作报告时透露,将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社会办医。除县级医院外,原则上不再审批新建、扩建公立医院。

 

2016年8月,深圳医改宣布新建公立医院全面取消编制,开始解开捆绑在体制内医生身上的“枷锁”。

 

与此同时,国家卫计委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的通知》,明确提出新建公立医院条件和床位数限制,为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预留空间。

 

由于医疗服务对优质医生资源的高度依赖,优秀医生一直都是医院竞争的核心——民营医院的高薪和自由发挥空间,公立医院的晋升通道和体制内“福利”,都成为各自留住医生的法宝。

 

“近两年公立医院大肆扩张,医疗用房、医疗设备陆续投入使用,医院最值钱的是什么?是房屋吗?不是!是人。” 在一场民营医院的论坛上,广西广济医院董事长余小宝认为,民营医院人才增量、存量遭遇公立医院侵蚀,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民营医院服务量受到限制。

 

根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截至2015年8月底,全国医院数量达2.7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3314个,民营医院13475个,民营医院在数量上首次超越公立医院。

 

但床位占比的关键指标来看,民营医院的床位数103.4万张,仅占医院床位总数的19.4%,10年仅增长不到15%——在全国医院诊疗服务数量方面,民营医院诊疗人次只占10.9%,出院人数12.9%,与公立医院对比悬殊